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传佛教班丹拉姆护法神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自佛教后宏期始传播到了雪域高原,后经过各教派高僧大德的传播和渲染,渐渐成为各教派主要的护法神灵,特别是对于格鲁派而言,她与乃琼护法神组成了格鲁派红黑护法神的信仰体系。对于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文化考证,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更能展现信仰与世俗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故宫收藏的藏传佛教文物积皇家数百年之精华,无论是在数量、品质、类别等各方面均居全国各大博物馆之前列,迄今保存完整的清宫藏传佛教佛堂更是国内博物馆所仅见.这些文物按照材质和题材分散在多个业务部门的库房中,下面主要按文物类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塔尔寺地处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一里许的莲花山麓,相传其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祖师宗喀巴的降生之处。塔尔寺自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开工兴建,到万历五年(1577年)基本落成。由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的建筑群,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独具特色。全盛时期,僧众达三千六百余人,大小殿堂五十二座,经堂、僧舍九千三百余间。数百年的岁月里,这里学者云集,名僧辈出。塔尔寺作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丛林之一,备受世人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5.
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以及艺术进行研究,能够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深刻含义进行正确认识.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本质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展示民族文化、知识与感情相融合以及人文情怀的展现三方面内容.接着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艺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展示多样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林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247-249
博物馆在陈列展示文物时,应当结合文物自身的特点和观众参观的需求,注重提升文物艺术形象,在增强文物对观众吸引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发挥文物的教育和审美价值。本文首先概述了提升文物陈列展示艺术形象的重要价值,以及在文物陈列展示中应遵循的科学性和观赏性原则。其次,以福建博物院《福安常乐—中国古代吉祥文物展》文物陈列展示如何在注重文物与空间的有机融合和文物色彩与光线的统一,以及为保证文物展览的对称与均衡等措施为例,浅析博物馆优化文物陈列展示、提升文物对观众的吸引力,以及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中国历史的呈现,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层次。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要保留文物的价值、知识价值、观众需求的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文物博物馆的陈列的性质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增加博物馆的陈列效果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中国历史的呈现,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层次。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要保留文物的价值、知识价值、观众需求的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文物博物馆的陈列的性质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增加博物馆的陈列效果和形象。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11.
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 《中国藏学》2006,2(3):78-84
对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实力派人物刘文辉主政西康的政绩,历年褒贬评价不一。事实上,刘文辉以较弱的军事实力治理西康地区20余年,地方粗安,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与刘文辉善于以藏传佛教为文化纽带是分不开的。此举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与互相融合、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巩固等都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认真检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吉祥天母(■梵:Mahasri或Sridevi)原为印度教之神,后进入佛教,成为藏传佛教"八仇凶神"之一,属于出世间护法神①,是诸神中与大黑天并列的重要女性护法神。由于与达赖喇嘛的密切关系,清代有大量吉祥天母的造像实物存留,主要为一面二臂像式,而永乐款的明代造像主要为一面四臂式。文章考察了现今存留的主要吉祥天母像,并对其造像样式及相关宗派作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全盟包含蒙族、汉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民族.兴安博物馆是兴安盟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丝织品、民俗文物等5000余件藏品.其中,皮质文物是民俗文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兴安盟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民族交流的主要媒介,对兴安博物馆馆藏皮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研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探究近代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民族发展等不容缺失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全盟包含蒙族、汉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民族。兴安博物馆是兴安盟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丝织品、民俗文物等5000余件藏品。其中,皮质文物是民俗文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兴安盟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民族交流的主要媒介,对兴安博物馆馆藏皮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研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探究近代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民族发展等不容缺失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察经堂语的句法表现,揭示其类型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物收藏热现象的不断演化,民俗文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如何展示民俗文物,充分发挥民俗文物的陈列价值,被博物馆等展示领域所关注,并在丰富博物馆陈列体系、发挥自身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延边博物馆民俗陈列的具体文物价值出发,就博物馆民俗文物的展示方式、如何发挥民俗陈列的价值作进一步探析,希望对博物馆民俗陈列工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成就卓越,在明清佛教雕塑艺术史上影响深远。文章通过研究甘肃岷县新发现的珍贵史料《西天佛子源流录》、考察岷县大崇教寺遗址暨岷县博物馆收藏永宣时期藏传佛教文物,从文献与文物两方面论证了永宣佛像源起与流传的主要原因,以及甘青地区在明朝初年朝廷治理西藏方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珏  张世均 《民族学刊》2022,13(10):92-98, 140
金?史密斯(Ellis Gene Smith)先生由美国摩门教著名的家族成员转归藏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成为国际知名藏学家及藏传佛教文献资料中心(TBRC)的创始人,为当代世界藏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金?史密斯先生收集藏文文献具有种类齐全、数字化传承、开放利用、坚持不懈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深远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品德。2007年10月26日,金?史密斯先生决定将其毕生收集的藏文文献捐赠给西南民族大学,而且还为这些被捐赠的藏文文献支付了从美国纽约到中国成都的所有运输费用。西南民族大学秉承金?史密斯先生深远的智慧和周全的考虑,将其所捐赠的藏文文献珍藏在新建的“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中供藏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查阅与研究,实现了金?史密斯先生希望所捐赠的藏文文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最大利用价值的宿愿。  相似文献   

19.
历史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以文物的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的,为文物的保管、研究工作和文物的陈列等做好基础工作。历史文物的收集让博物馆的收藏品更加充足,更好地来保护历史文物,防止文物的遗失。本文主要讲述了历史文物收集的重要性、原则性以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旨在探索历史文物的收集方法,希望可以为收集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刊》2016,7(5):封3
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铸鎏金无量寿佛像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收藏铜佛像近200尊,其中通高24公分的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铸鎏金无量寿佛像尤为珍贵,为了护养方便考虑,未将其放入陈列室。初识此尊佛像珍贵是1984春季的一天,阿坝州某寺活佛阿旺在老馆长李家瑞陪同下观赏库房藏族文物时,慧眼识珠,看到了这尊珍贵佛像,并初步鉴定,认为其是永乐年间御制。1995年5月,著名的民族学家宋兆麟先生来访,张建世馆长陪同观赏了这尊无量寿佛,并再次做了鉴定,确认其是大明永乐年间御制。数十年里,先后有过行界专家、藏传佛教界专业人士细看过,都认为是珍品。 关于此尊佛像的来历,笔者曾查阅过有关资料。1407年五世嘎玛巴法王,历经两年长途跋涉到南京弘扬佛法,并应永乐皇帝的邀请,为皇太后做超荐(超度)法事,皇帝和皇后也接受法王的灌顶。由此,明朝与乌斯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制定了对藏区多封众建的政策,互赠礼物也渐成惯例。永乐十七年(1419年),皇帝派遣官员杨英等往赐乌斯藏,这个使团由一百二十人组成,带去了许多尊贵礼物赠给大宝法王,其中可能包括了这尊无量寿佛。民国期间,刘文辉主政西康时,与藏传佛教界同样建立了友好关系,往来频繁,公私交往中互赠礼物是常事。而当时的藏区,依然延续着政教合一的制度,刘文辉作为西康省的最高长官,且又皈依了佛都,寺院高僧、土司、头人、守备们乐于投其所好,送其佛像、唐卡、法器、经书,这尊无量寿佛也可能在此过程中辗转到了刘文辉手里。主政西康省多年,刘文辉收藏了许多藏传佛教艺术品,为让其佛光永照,他于1940年春,请藏区最好的工匠和成都的著名木匠杨师傅,在玉沙公馆修造了佛龛、佛堂,依规供奉。 1951奶奶6月西南民族学院建院,院址最初设在刘文辉在成都玉沙街的公馆。在王维舟院址的指示下,佛堂里的全部文物受到特别保护,并成立了民族文物陈列室,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的初始即由此而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家瑞馆长将全部佛像放回库房,密不示人,从而使这些珍贵的小佛像得以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