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定位与评价.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新解读是马克思研究史、研究轨迹的创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源头.这一文本体现了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间的传承和超越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从怀疑转向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同黑格尔决裂,它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历程中的一块重要路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在赫尔纳茨时期研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伟大成果,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在此时期确定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呢?这是为了解决《莱茵报》时期现实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与黑格尔法哲学有着最为切近的联系。就此而言,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具有重要的黑格尔哲学渊源。这样的渊源主要包括:(1)社会现实的概念;(2)国家机体的概念;(3)历史原则。马克思在积极占有这些成果的同时,尖锐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以及"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正是通过由之而来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的本质性导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为其社会政治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以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原则,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和初步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功能与社会批判功能的对接,预示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独特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6.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核心主题。“真正的民主制”作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反思现代国家的缺陷,以实现“人的解放”所提出的政治方案,实际上尚未脱离“政治解放”的理论语境。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政治批判帮助马克思厘清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了“当代的普遍问题”才是理解“真正的人的解放”的钥匙,并由此促使马克思转向了市民社会批判。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中,马克思历经了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人的解放”方案的实践探索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真正共同体”的理论建构,最终实现了对旧的“民主制”解放方案的彻底超越,形成了一个建构性的解放方案——“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年为总结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而写的一篇重要经典文献。该文思想内容丰富,文风雄辩优美,实乃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佳作。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宗教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对哲学迫切任务的阐明以及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论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8.
米格勒·阿班枢对马克思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民主思想的重新解读推进了当代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理解。阿班枢认为,1844年以前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中潜在的激进反抗精神,属于"马基雅维里时刻",由此阿班枢阐释了马克思"真正的民主"思想的四个特征,这为马克思民主思想提供了另类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阿班枢以时间性引入马克思民主思想,具体阐释马克思民主思想在现代民主具体实践中的意义,主张将民主看作整体人民不断抗争、不断自我创制的实践活动,推动"真正的民主"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7,1(4):124-1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一) 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关系到正确地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早期的著作,如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2.
唐正东 《河北学刊》2012,32(1):10-15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通过对家庭及市民社会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家的成员,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市民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分离,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不同等级直接拥有立法权等经验事实的指认,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特性,这无疑是他转向一般唯物主义理论平台的重要标志.但同时应看到的是,仅仅立足于对经验事实的陈述,马克思还无法全面驳倒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还需要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挖掘出现实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及其历史观意义,才能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手稿。学界对其写作时间依然存在争议,但从学者的讨论情况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写作始于1843年夏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在这一阶段,理念与国家现实之间的深刻冲突和背离在马克思头脑中产生了"苦恼的疑问",马克思从社会退回到书房,开始在社会—政治层面寻求苦恼疑问的解决之道,并对黑格尔法哲学展开批判。在手稿中,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国家观的逻辑神秘主义,并对内部国家制度展开批判,揭示了现代国家个人存在同社会存在的分离,并阐释了其人民主权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按照"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实践批判"的理路,阐述了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宗教批判是哲学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前提,哲学批判又进一步为实践批判扫清了道路.通过实践批判,马克思得出了一些崭新的闪烁着唯物史观光芒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不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他“发明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证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成熟”“不科学”。事实上,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色彩与武断性,是不合理、不宜采纳的。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考察和对学界流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作了全面论述,这一思想具有延续性、经验性、超越性和人本性。正确认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理论对科学评价该著作的历史地位以及青年马克思未来社会学说的理论性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进行了哲学和政治的双重批判。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观念应当从现实的差别中产生”的原则,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解决近代哲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路,初步实现了唯物主义转向;通过政治批判,马克思超越了卢梭的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初步发现市民社会异质于国家的经济规定性和用国家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无力,因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结束后转向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最终实现了政治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凯尔森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区分,揭示了黑格尔的"国家至上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虚无主义"与前苏联的"布尔什维主义国家观"之间的源流关系,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的黑格尔辩证法渊源,特别批评了前苏联布尔什维主义国家混淆"民主"与"专政"的谬误。但凯尔森错失了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非对称性立场"及其赋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夸大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关系,因而未能真切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黑格尔法权体系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哲学立场的真正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史的一项重要主题。马克思通过论述德国的政治、现代国家与黑格尔法权哲学之间的关系,深刻阐明了有关法权与政治的批判何以对准黑格尔法哲学的原因;通过拆解黑格尔构筑的观念与现实的"圆融体系",批判了黑格尔虚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统一方式,指认了黑格尔国家形式主义的困境,重构了哲学与城邦、哲学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早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尚存在着局限性,此后也只是聚焦于"市民社会"批判,对"家庭"和"国家"这两个核心范畴则缺乏深入探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利用最新资料弥补了这个缺憾,消弭了唯物史观初创阶段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理论方位上完成了自己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20.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