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甘薯栽插蔓头比中间节蔓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蔓头有顶端优势,返苗快,成活率高,光合能力强,积累干物质多,结薯早,薯块大。要多栽薯蔓头,必须建立夏甘薯的采苗圃,多施氮肥,早打顶。先剪去甘薯秧苗顶尖的2—3节茎,然后按每4个节茎截取为一段将每段上面的两节茎的叶柄和叶片剪去,保留下面的两节茎的叶柄和叶片,倒栽在垄厢上,以留出一个叶柄基部露出垄面为宜,苗距一般为15厘米左右。倒栽的甘薯虽然比顺栽的生长缓慢些,但由于茎中输导组织输送根部吸收水分及有机物的方向逆转,其输送速度减慢,这样,有机养料大量积…  相似文献   

2.
(一)超高产密荚芝麻——益芝一号。该品种系自美国密荚变异株中优选而成经近年在各地示范证明具有早熟矮脚、结荚密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尤以结荚密而多著称。该品种株高1.8米左右,单杆型结荚稠密而多。一般芝麻品种节间距5—6厘米出现一叶节,一叶节2—3  相似文献   

3.
梅营七号高淀粉甘薯是河南省甘薯专家叶启营继梅营一号、二号后,又培育而成的一种超短蔓优质高产高淀粉含量的甘薯新品系。该品系茎蔓较短,一般60-80厘米,最长1米,薯块表皮紫红色,肉白色,纺锤型,结薯集中,春薯含粉35%,夏薯含粉27%,出干率47%,春薯亩产8000公斤,夏薯亩产5000公斤,是普通甘薯的2—5倍。现就夏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薯切块直播比传统栽秧提前种植20—30天,增产30—100%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种植,采用保护剂浸种,克服了切块薯母直栽易烂种的弊端,并利于生根、发芽,在苗高20厘米清棵,是该技术成败的关键。其技术规程如下:(1)选种。选用早熟高产新品种“SQ52—7”或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夏薯作种薯,剔除受病、冻、虫害的薯块,亩用种50—70公斤。(2)切块。200克左  相似文献   

5.
(一)早熟东京一号黄豆(1)植物学特征:该品种近年来从日本引进,属有限结荚习性。春播生育期100天,夏播90天,株高90厘米左右,叶片窄而长,主茎秆发达角底,节间短结荚密,茎秆粗壮有韧性,根系发达不扑秧不倒伏。比圆叶大豆通风透光好,作荚多成熟早,耐干旱不择上壤适应性广,不炸荚落黄好,每荚3至4粒,以四粒常见少有三粒荚。籽粒饱满有光泽,色黄粒均含蛋白高,百粒重20克左右。此品种适  相似文献   

6.
川山紫是我国科技人员从日本川崎农场引进繁育成功的特色地瓜新品种,因薯皮紫红,肉色紫红,接近紫黑色叉称黑地瓜。(一)品种特性:(1)薯叶深绿,叶脉紫红,茎蔓生根力强,定植成活率高。(2)薯皮呈紫红色,鲜薯薯肉紫红,煮熟后薯肉呈现紫黑色,食感面沙适口。(3)结薯多而匀称,每株3—5块,单薯重200—500克,春薯一般高产3000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紫薯王 该薯属早熟品种, 栽后50天薯块形成,100天重达500克,有 利于淡季抢占市场。单株结薯4-16块,薯 块大小均匀,单块重200-800克。一般春 薯每亩2500千克,夏薯2000千克。该薯抗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薯专家雷书声研究员,经过多年的培育,用“红旗4号×19—5”选育成功,集早熟、高产、优质于一体的红薯新品种SQ52—7。经山东单县黄堆农技应用研究所连续两年试验,春薯最高亩产10500公斤,夏薯7000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122%。(一)特征特性:(1)早熟高产。可双季栽培,4月中下旬栽种,7月中旬即可收刨上市,亩产2500—4000公斤,刨后用其秧就地再  相似文献   

9.
秦豆6号是由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豆类研究室选育成功的一个新品种,于97年3月份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定通过并为之命名。(1)特征特性:秦豆6号株型直立紧凑,株高55厘米,主茎12节8片叶,基茎粗0.5—0.52厘米,有效分枝1—2个,叶片深绿,花色暗黄,单株结荚20多个,多则40—50个,荚长10厘米,黑褐色、宽0.55厘米。每荚13粒  相似文献   

10.
SQ52—7,即“双季短蔓红心薯”,是近几年刚培育出的一个红薯新品种。由于它特早熟(从种到收90天,一年可栽两季),特高产(亩产双季可达1万公斤),蔓特短(蔓长80——100厘米),管理省工,生长季不需翻秧,光能转化率特高(可套种于果树或  相似文献   

11.
姜方 《小康生活》2003,(3):22-22
(一)繁殖方法 (1)硬枝扦插:春分前后,剪取长约10厘米的一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在切口处撒上草木灰,稍干后插入盆土中,每盆1枝,深度约4—5厘米。插后浇一次透水,控温在20℃左右,20天后生根发芽。(2)嫩枝扦插:当嫩枝长到6—8片叶时,取长6—8厘米,具备3—4个节的嫩梢,除去基部叶,修平节下并将切口渗出的乳汁用清水浸去。扦插后注意喷雾,防止叶片萎蔫。  相似文献   

12.
华菠一号系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杂交一代菠菜新品种。该品种是国家“八五”计划攻关成果,荣获国家农业部“星火计划”优秀奖。优质、抗病毒、耐高温,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极早熟菠菜新品种。(一)特征与特性:植株半直立,株高25—30厘米,叶片钝箭形,有一对成缺刻。叶片长19厘米.宽14厘米,叶柄长18厘米,宽0.6厘米。叶片平展。叶片稍下垂,叶色浓绿、肥厚,采收时植株有叶12—16片。根淡红色,须根多,分蘖力强,单株重一般50  相似文献   

13.
信息速递     
《小康生活》2005,(10):76-80
超短蔓优质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系“梅营七号”问世该红薯是正阳县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叶启营培育而成的最新优质品系,是“梅营一号、二号”的更新换代品种。现已获国家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90834·7 该薯茎蔓较短,一般蔓长60-80厘米, 最长1米,叶绿色,叶脉叶基部绿色,薯块表皮紫红色,肉白色,纺锤型,大薯率高, 结薯集中而多,膨大块,光滑,耐储藏, 萌芽性强,特耐肥耐瘠,口感特好,春薯含粉29-35%,出干率45-47%,夏薯含粉27-29%,出干率41-42%。经几年示范田对比试验,春薯一般亩产5000-8000公斤,夏薯亩产3000-4000公斤,分别对照“梅营一号”增产50%以上,比对照普通品种红薯增产100%,居示范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稻双株秧在不同施N量和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90g/m2N肥、栽240苗/m2处理的有效穗和经济产量最高。就有效穗和经济产量两个经济性状来说,施N量和密度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N量低时(如45g/m2),要有较高的栽插密度(如270苗/m2),才有较高的有效稳和经济产量。因此,在施N量低时应加大栽插密度,以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施N量和密度对颖花数、结实率、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栽双株秧必须有较高的N肥施用量和适宜的基本苗数,最后才可能有一个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牵娟 《小康生活》2002,(4):40-40
丰芝1号系我所从我国近百个芝麻品种变异株中优选而成,经近几年在我国多点试种示范证明,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倒、结荚密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尤以结荚密、高产而著称。特征特性:丰芝l号属单杆型品种。一般株高在1.5米左右,高者达1.8米,高抗倒伏,单株结荚密而多,节间距只有2-3厘米,一叶节可结蒴果5-8个,在同样株高的情况下较其它品种每株可多结蒴果2-3倍。单株结蒴多而密,蒴果绕杆  相似文献   

16.
曼陀罗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茎直立多分技;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宽而椭圆形;长9—17厘米;花单干枝杈或叶腋下,夏秋季持续开花结果。花白色或紫色,又叫洋金花,长7—10厘米;蒴果表面粗生密刺,成熟时四瓣裂开,种子黑色或棕黑色。全株可入药,常用部分是叶、花、果(醉仙桃)。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万元田”经营模式简介如下:(一)同种蔬菜高矮立体种植。(1)黄瓜:在棚室黄瓜常规栽培的情况下,在原栽培主栽行之间加行或加株,当加行或加株栽培的黄瓜长到12片叶,每株留瓜3—4条时,摘除其生长点,使之矮化。待瓜条采收后,将加行或加株一次性拔除,使棚室黄瓜恢复常规栽培密度。可使总产增加30%。(2)茄果类蔬菜:以中晚熟抗病高产品种为主栽行,选用早熟矮秧品种作加行或加  相似文献   

18.
梁山 《小康生活》2003,(1):17-18
(一)大叶速生槐的特点。(1)生长快、产量高。当年埋根苗生长高度可达3米。当温度在20℃以上,土壤持水量60%—70%时,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长可达2—3厘米,为普通刺槐生长量1—2倍。叶片宽大肥厚,根蘖力极强,当年栽植经3次平茬后,可分蘖8—15个枝条。一个生长季节北方可刈割3—4次,南方可刈割4—6次。每亩栽植2200—3000株,当年亩产鲜饲料(茎叶)1—2万  相似文献   

19.
潘鸿琦 《小康生活》2000,(11):35-35
青薯一号是山东省青州兴民农科所以双季甘薯52—7作母本、特高产高淀粉甘薯868作父本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经河南省内黄县政协高效农业示范试种观察,主要有以下特点:(1)短蔓。青薯一号叶片狭长呈三角形.茎蔓短.主蔓仅有0.3—0.8米,终生不用翻秧,管理省工。  相似文献   

20.
骆文福 《小康生活》2003,(12):18-18
(一)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季节在亚热带地区,全年可栽培,其他地区,春、夏、秋或夏、秋栽培。从播种到采食嫩茎叶,周期为60—90天,每茬亩产600—800公斤。(2)选地与施肥选择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种植。将地整平整细,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做成1.5—3米的畦,沟宽30厘米。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