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应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旅游业风险投资是西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旅游项目开发融资难的一条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西北地区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为此,政府必须尽快建立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风险投资机制。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拓宽投融资思路.开拓融资市场,树立风险意识。其次,健全旅游业风险投资退出和进入机制.还要建立严格的旅游风险投资监管机制。最后,制定鼓励风险投资向旅游业的政策和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城市的健康发展 ,各城市应导入城市形象工程 ,这将有利于避免西部城市重犯“城市病” ,有利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城市核心竞争能力 ,有利于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西部衰落城市的重新堀起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界定和分析了旅游业风险投资的涵义及其特征 ;指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 ,西部地区旅游市场存在着需求潜力大 ,丰富资源亟待转化、开发、利用和建设 ,以及发展旅游业资金十分紧缺的现实状况 ;提出在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中引入风险投资 ,建立西部地区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投资拉动对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投资效应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使限制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得以改善,为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要实现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西部地区必须继续改善整体环境;全面开发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多渠道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着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强化旅游企业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培育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加速旅游人才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发展队伍。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先导和“引爆”作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给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市场经济、特色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指导下确立发展战略。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主要集中于观念改变、思维创新、资金筹措、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区域联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之构想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西部地区各行各业十分关注的热点。在西部大开发中 ,旅游业是西部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西部大开发的热潮 ,面对西部旅游优势与问题并存的现状 ,如何在深化旅游业的改革中 ,加快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进程 ,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即建立特色旅游经济 ,组建大型旅游团体 ,创立西部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台刊《中共研究》第34卷1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观察,大 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取得以下战略目标:开发西部地区,以取得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所 需物质资源的保证程度;西部大开发作为扩大内需的手段,增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西部 大开发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 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实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为东部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西部大开发可化解少数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民族 团结和边防;利…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中国西部各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 ,运用法律手段 ,促进和保障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的措施包括 :必须树立长期性 ,全局性的观念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 ,以实现西部地区方经济立法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完善地方经济立法 ,以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 ;依据WTO的标准 ,提高西部地区地方经济立法的质量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 ,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旅游业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该地区的先导产业 ,起到先行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走出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由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市场化的思路。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对沿海出口导向产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如果能够按照雁行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的产业转移,将极大地促进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旅游业具有不衰老性、广泛的关联性和无限资源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给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处于中部地区的常德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物联网首次国家层面上的产业整体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规划的推出将会引导各级政府进行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争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在十二五阶段更快更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提出的一项宏伟战略,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一条重要经济纽带,连云港是这一经济纽带的东桥头堡,在西部开发中占据了优先的地理位置。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对连云港市桥头堡的建设带来的机遇和连云港市的不足,从"双赢"的角度探索和研究了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促进连云港桥头堡功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作为西部的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特色是 :旅游资源丰度大 ,精品生态旅游资源多 ,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 ,旅游资源组合度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科学的区域性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是 :制订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创一批旅游名牌产品 ,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中的环境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区域经济平衡与协调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西部发展差距并未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逐步缩小,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从战略高度对西部经济尤其是环境产业特质的客观认知。因此,要提高东西部合作成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西部环境保护与建设在西部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环境补偿为切入点逐步建立有效机制,推进西部环境产业化和环境资源资本化。  相似文献   

17.
藏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定意义上 ,青藏高原广大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跨入 2 1世纪 ,藏区的发展面临新的课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化进程遇到了不同于内地和其他民族地区的障碍 ,主要来自于旧观念和历史久远的传统势力。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对策 ,坚决而有步骤地克服阻力 ,推动藏区现代化进程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提出要立足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契机,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和国家竞争力,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对外开放中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等观点。围绕新世纪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分析了加快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主要策略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江苏新的经济增长极。江苏省明确提出将在2012年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加快发展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同时,加快开发江苏沿海文化产业,需要从政府组织、行业管理、资金支持、政策辅助等方面提供条件,确保江苏沿海与江苏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筑新的文化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在长期实践中提出共同富裕论中的先富理论、特区理论和"两个大局"构想以回答这一问题.这正是他非均衡发展的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而这种非均衡发展是以达到均衡状态为目的的.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这种非均衡发展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