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状况保存较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异,有些音乐品种濒临消亡,有些音乐品种面临着转型,如何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是对人身伤害引起的"非物质损失"的赔偿金。这一制度确立于德国侵权法发展过程中,其关于抚慰金的确定因素、衡量因素,对于我国相关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尔班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小号演奏家、作曲家,一生都在探寻小号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他从乐器本身出发,建立新观念,注重表达乐器的色彩,用不同的音乐色彩展现主题;以轻巧,柔美的风格成功地将小号从庄重、严肃中解放出来,大大拓宽了小号的表现力;重视运用歌剧、民间音乐的素材,使得他的音乐更加平易近人;融入演奏技术技巧,从音乐的技巧方面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小号作品的关注度,从而留给后世大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魏丽丽 《理论界》2008,(8):36-3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逐渐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德国同我国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国政府对于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采取的措施和做法,然后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最后结合德国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总结出我国今后实践的方向,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马丁·路德发起并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为十六世纪宗教合唱艺术与世俗合唱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改革不仅强烈震憾着德国自中世纪以来僵化的宗教合唱音乐,使宗教合唱艺术更为贴近会众,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更以其不可抗拒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的教宗合唱音乐和世俗合唱音乐,同时也给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全面的进步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进行探析,旨在揭示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规律,为新时期正确地认识音乐伦理之现代意义提供有益启示,并引发学界对于音乐伦理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自从德国民法典确立法人制度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德国民法中的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之间存在必然的附随关系,但通过考察德国民法法人制度制定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其实德国民法中的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附随关系。这一结论,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立法应当扩大法人概念的外延,使法人概念指代所有的团体主体,而非仅指代成员承担有限责任的组织,这将使我国的法人制度更具开放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舒曼是19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本文从舒曼的钢琴创作和歌曲创作两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舒曼的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同时对舒曼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形式以及音乐评论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梳理,进而印证了舒曼对于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6):179-184
音乐选秀节目是电视媒介发展的产物,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我国音乐选秀节目源于中青赛的出现,其发展阶段呈现鲜明特点,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选秀节目进行研究,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此把握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伴奏音乐是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伴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对于提升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的表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伴奏音乐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不清晰、重视程度低、吸引力度弱等问题,文章从形式传承与创新、内容传承与创新、精神传承与创新三个维度由表及里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任红军 《学术探索》2014,(7):133-137
王光祈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撰写和译介了大量经典音乐学著述,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对西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研究以及比较音乐学研究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音乐学思想尤其是比较音乐学思想,虽然诞生已近百年,但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仍然有着积极启示。具体体现在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定位,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的提升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在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重视田野考察、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保护策略,为最终实现云南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河北学刊》2002,22(5):104-107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7,28(4):112-113
在古典音乐创作中,以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家们用自然、纯朴,充满激情而又合乎理性的音乐语言。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显示了古典乐派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并把18世纪欧洲专业音乐带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是与古典、正统的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之所以在现代城市中得以广泛流传,与社会心理定势、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及商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流行音乐的发展还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艺术及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创作无不吸取了当时各种各样民间的和民族的音乐营养 ,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典音乐“天人同构”艺术精神的文化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关学思想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合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艺术理应遵循于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古典音乐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7.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说提出辨析。通过解读与考析,表明西域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8.
张鹏飞 《兰州学刊》2010,(4):137-140
中国古典戏曲尊崇“大团圆”结构模式当与华夏民族传统思维的整体性、求同性、直观性的“天人合一”的“中和”期待视野调谐融和。它蕴含着国人对以人的肢体、语汇、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为传播媒介的艺术表达体例的独特悟化以及炎黄子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哲学观念、文化心理、叙事视角、生命品位等在艺术演绎人生现实上的审美映射并彰显着悠观风卷云舒式的诗意栖居的生命情韵。  相似文献   

19.
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福建省高雅音乐推广存在消费意识比较薄弱、高雅音乐自身“高”“雅”、消费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提高认知因素、丰富自身因素、优化环境因素三个途径改进,以期提高福建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推进福建省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