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6月6日在京召开全国电话会议,进一步部署狠抓查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任建新要求,近期要加大对贪污贿赂、金融诈骗、走私等严重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要认真查处大案要案,把反腐败斗争向前推进一步。 据介绍,今年1至4月份,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9万多起,其中贪污贿赂案件1.2万起,内有万元以上大案6173起;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9836起,其中万元以上大案2591起,判决7130人,其中判死刑、无期徒刑102人,判处副部级干部1人、厅局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35人。 任建新指出,今年下半年,政法部门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速查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他说,要把贪污贿赂、金融诈骗、走私等犯罪案件作为集中查处的重点;把党政领导机关、司法部门、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向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1994年工作情况时说,1994年各级人民检察院集中力量查办贪污贿赂等犯罪大案要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中国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7505,有力地惩治和震慑了贪污贿赂犯罪。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表示,对这些犯罪分子的查处,昭示了中国检察机关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清除了国家公职人员中的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4.
副科长受贿牵出千万元大案办案组经过近100天艰苦工作,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20件20人,追回赃款1967万余元,这是甘肃省检察院2006年7月以来,开展以查处商业贿赂犯罪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果。接受记者采访时,办案组特别提到了其中的“甘肃商业贿赂第一案”——犯罪数额最大、涉及官员级别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下称兰大二院)商业贿赂案。此案涉及厅级干部2人,仅接受兰州市某建筑公司经理张某一人行贿就高达1493万余元。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社会面临的形形色色贪污贿赂、走私、洗钱等经济犯罪,我国在立法上也逐步开始同世界接轨,先后制定了一些针对洗钱犯罪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但其中也显露出一些局限与不足。本文主要对洗钱罪的立法进行了考察,并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行为方式、犯罪主体这几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对反洗钱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     
《社区》2005,(2):5-5
200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6509件,共涉嫌42225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56人,检察机关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29亿元,  相似文献   

7.
沈峥嵘 《21世纪》2013,(8):65-65
江苏省检察院6月21日召开举报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长葛晓燕向媒体通报,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首次举报线索16692件,其中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线索9470件,贪污贿赂线索7573件,渎职侵权线索1 933件,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的要案线索444件。全省共有40名涉嫌职务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初探向春阶腐败现象在我国是较为严重的。它表现为腐败行为程度深、范围广。从揭露出的大量事实来看,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重大恶性案件成倍增加,并且有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的趋势。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字,1993年五月至7...  相似文献   

9.
鲍震云 《今日南国》2006,(24):115-115
2006年以来,扶口县检察院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坚持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并重,促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年查办和预防犯罪工作案件居崇左市第一位,并跨入自治区前列,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20件32人,其中贪污案件5件12人,挪用公款案件3件5人,贿赂案件5件8人,渎职侵权案件7件7人。案件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9件31人,经法院审理作出有罪判决23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量详实数据的分析,对经济犯罪的现状、成因、对策等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提出了建国以来经济犯罪活动三次犯罪高峰的观点。作者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防治的”;经济犯罪的产生与社会环境及各种相关因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还对经济犯罪的隐案同经济犯罪产生的关系,以及个体犯罪心理等基本方面作了详尽探讨,并提出了防治方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近两次的工作报告数据入手,阐释了我国刑事立法上的缺陷,探讨完善贪污贿赂犯罪刑事立法需要及时调整腐败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完善没收财产刑,并进一步针对罪质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的对策,有效遏制贪污贿赂犯罪,达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新政新知     
《社区》2013,(12):6-7
民政部:预防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民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检察机关与民政部门在民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要加强联系配合,扎实推进民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宾语 《社区》2003,(23)
11月5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阜阳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希鹏有期徒刑十四年。6年卖出23顶官帽,在韩希鹏的卖官路上,有几个数字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让他刻骨铭心,让人回味深思。 铜陵是韩希鹏的老领导、曾任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李和中担任过3年市委书记的地方。李和中在铜陵说过许多为官清廉的话,韩希鹏也曾在各种场合高论“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初以来,安徽省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3起厅级干部贪污贿赂案中,韩希鹏和李和中各占一席。  相似文献   

14.
保持廉洁,反对腐败,这是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一直在进行着的不懈努力。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贪污贿赂斗争,以其规模、力度和富有成效,更加受到世人瞩目。 反腐败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商品市场的空前活跃,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不言而喻,这类犯罪严重干扰社会稳定,危及改革开放。 早在1987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两手抓”的战略思想:“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经济案件1326件,其中贪污421件,贿赂365件,挪用公款251件,涉案总金额高达23430.96万元, 追缴脏款23461.02万元。 三年以来,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万元以上案件1031件,占立案总数的77.8%,其中10万元以上的188件,100万元以上的41件,1000万元以上的3件。 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5件82人,其中副厅级3人,正处级38人。 立案侦查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中的贪污贿赂案件135人,占立案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在我国已经呈现高发态势多年,但一直难以有效的遏制其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经济犯罪发现难和取讧难,而取证难又是打击经济犯罪中的难中之难。经济犯罪因其具有发案的延迟性、证据的特殊性,在侦查时取证的及时性要求高于一般的刑事案件。然而,由于经侦队伍素质不高、经济犯罪伴随大量的官员腐败、普通群众配合取证消极、犯罪证据易变、犯罪行为空间跨度大、证据转化较难等原因,严重妨碍经济犯罪侦查的及时取证。加强经侦队伍建设、掌握经济犯罪规律、采用一般与特殊手段相结合的侦查方法、加强与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是解决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近年来,我国的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说明死刑对于遏止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行为并非治本之策。无论是基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此类犯罪不适用死刑的通行做法,还是基于罪刑均衡原则、死刑的效益性原则、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分析,在我国都应该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与此同时,应建立一种与贪污贿赂犯罪相适应的、更合理有效的刑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深入,行政检察工作方向逐渐由个案总结归纳为类案,以提升化解效率,但同时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包括类案监督无法全面覆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检察监督限度不够明确、类案归纳工作缺乏体系化建设等困境。在分析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与指导案例的基础上,对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促进检察机关联结效能、妥善处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力度、深入推进智慧检务等建议,以促进类案监督的体系化构建,有效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19.
1982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城乡各地深入开展了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一段时间里,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所收敛。但是,近一、二年来随着新的不正之风的泛起,经济犯罪又重新抬头,活动十分猖獗。其数额之巨,危害之大,手段之恶劣,情节之严重,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据统计,仅全国各级检察机关1985年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二万八千余件,比1984年增加近百分之三十。其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在积极响应,大搞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一个可能会对西部大开发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经济犯罪.预防和惩治西部开发中的经济犯罪应该是与西部开发建设同等重要、同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分析东部开发中经济犯罪的规律、特征及成因出发,探讨西部开发中经济犯罪防治的重要性,劣势因素和优势因素,以及经济犯罪防治的重点.以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