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他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就业理论进行注释和补充,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以美国萨缪尔逊、J·托宾和 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学派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在就业的内容、生产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问题等方面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2.
前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他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就业理论进行注释和补充,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以美国萨缪尔逊、J·托宾和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学派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在就业的内容、生产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问题等方面有不少争论。“有效需求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实体。萨缪尔逊把他自已的理论定名为“收入决定的现代理论”[Modern Theory of Income Determination](以下简称“理论”)。后一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基本上继承了凯恩斯的“原理”;同时却作了不少相当重大的修改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下同).在《通论》中,他修改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节及解决其矛盾的观点,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系统地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和解决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失业的问题,凯恩斯提出了一系例的经济政策和主张.他的理论逐渐地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所接受,并被视为经济学上的一次“革命”,也就是“凯思斯革命”.  相似文献   

4.
一“两个剑桥之争”的由来和实质 J·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以下简称《通论》)于1936年出版后,四十多年来,他的门徒们纷纷对就业理论和政策进行解释、补充和修订,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①发展到今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支派:一是以美国P·A·萨缪尔森、J·托宾和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J·罗宾逊、N·卡尔多、P·斯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早期的货币理论,属于价格货币论的数量说,其核心在于用货币数量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化;后期的货币理论则着力于解释就业与实际收入的变化,属于产量与就业货币论的收入支出说。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转变是在他的3部代表作:《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完成的。本文试图以这3部书为线索探讨凯恩斯货币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ho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他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而闻名于世。该书发表已整整五十年了。正如现代西方经济学以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其开端一样,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也始于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我们在了解和研究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时,首先分析和探讨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王继青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固有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和失业始终与其伴随。以救治经济衰退与失业病症为己任,凯恩斯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此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在《通论》中,凯恩斯提...  相似文献   

8.
1996年初,正值全球纪念凯恩斯逝世50周年之际,恰逢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发表6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当代的经济理论,离开凯恩斯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代经济学之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下称《通论》)一书中,基于现代西方经济的现实及其发展要求,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缺陷与运行流程的弊端作了鲜明的批判、扬弃和补充,从而构架起了具有经典意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一、微观运行:任从私人利益自行调节凯恩斯在《通论》中对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考察,未专门涉足微观领域。但他却明确认同并设定,市场经济微观运行,总得任从私人利益自行调节。此间,首要之事,务须先澄清这样一种观念:学术界一直总以为,对市场经济运行,凯恩斯所竭力宣扬的是全面国家干预,所大加反对的是一切自由放任,似乎他对自由放任持全盘否认  相似文献   

10.
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1936年问世迄今刚好半个世纪。它的出现,给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划出一个“凯恩斯时代”。当时经济学界一般仍然一成不变遵循“萨伊定律”去观察、分析问题,他却竭力证明“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仅能作为一个“特例而已”,他力求使其“通化”并得以与资本主义存在深刻经济危机、庞大失  相似文献   

11.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对三十年代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作了理论上的归纳和解析。《通论》的要点是,某一社会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是由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因来决定的,前者是国民收入的递增线性函数,后者则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之间的对比,所以,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自变量有三个,即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它们的任何变化都要导致作为因变量的消费量和投资额的相应变化,并最终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变化。因此,如果促进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一国的既定国策,那实施的途径只能通过改变三个自变量来入手了。所以凯恩斯主张,鼓励消费,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除了调节货币数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批评者的意见,可归纳为三点:(1)凯恩斯对现代经济中消费者的作用估计过低;(2)资本财的需求同样没有不足,事实上,这种需求很快地增长着;(3)在凯恩斯经济学中独创的论点都不是真实的,而真实的就不是他独创的。凯恩斯批评者的主张对一个不经意的读者,好象是合乎逻辑和具有毁灭性的。但对《通论》仔细考察以后,这种意见立即消除了。凯恩斯和所有经济学中的伟大人物一样,他们建议的政策不是他们理论命题的一个部分。政策充其量也不过是实际情况可能采取的方法。而凯恩斯比任何其他人更注意理论和政策间的那种区别。他在《通论》最后一章中企图传达一个最后的思想,即我们可以接受或拒绝充分就业的那些措施,作为他的理论所包含的经济政策。不幸的是,凯恩斯的批评者以他们的偏见为基础来理解《通论》的政策意义而赞成或反对凯恩斯。《通论》能用来诊断所有的经济形态:萧条或通货膨胀;需求的长期不足或需求的长期过剩。重要的是,要承认凯恩斯世界的特点可以假设任何价值。事实上,自1952年起在投资繁荣后引起的通货膨胀,用凯恩斯的解毒药是可以成功地制止的。  相似文献   

13.
围绕凯恩斯《通论》的争论主要是:第一,储蓄投资争论,通过争论,整理了近代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概念;第二,关于利率的争论,主要以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贷放资金说相对立的形式出现;第三,关于工资和就业的关系的争论,从凯恩斯对皮古的批判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体上承认凯恩斯的《通论》,并想把它加以扩充和发展的尝试。首先是想把凯恩斯已成立的体系以微观的分析方法重新建立,这大多是洛桑学派的人们的尝试,作为这种尝试的先驱的,是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其次,克拉克和弗利许以“加速度原理”名义进行的研究,哈罗德和萨末尔生把乘数理论和加速度原理加以综合,这些都和凯恩斯体系动态化的尝试相联系;第三,想把凯恩斯的体系扩大为长期理论体系的,有以汉森为代表的长期停滞理论,以罗滨逊夫人为代表的长期均衡理论或长期静学,以及以哈罗德和杜玛为代表的长期动态理论或长期动学。  相似文献   

14.
凯恩斯把《通论》提供给他的同代经济学家。其后不久,罗滨逊夫人发表了《就业理论导言》,企图使学生和有理解力的外行接受《通论》的中心概念,如储蓄等于投资的概念,乘数概念,以及公共政策的主要意义。现在评论的这本书的第二篇也是最长的一篇论文,同罗滨逊夫人自己的《资本积累》(1956年)有一些和上述相似的关系,而《资本积累》这本书甚至经济学家也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一、凯恩斯需求不足理论的背景、内容和后果 1929—33年的资本主义空前经济危机,先后导致罗斯福登台颁布“新政”和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后者旋又被吹捧为新时代的斯密《国富论》。《通论》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危机,但否认危机来自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那么,危机是怎样来的呢?凯恩斯说,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有效的总需求不足,亦即是说,是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二者均与就业有关。然则,这一系列的缺憾又是怎样来呢?他更是振振有词地雄辩说,这些缺憾均是来自人们所固有的一些心理因素,即随收入增加而消费相对递减的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倾向于递减而人们对投资利润的预期则倾向于递增,以及人们对干货币流动便利的偏好,他称此为规律法则,认为这就是危机所由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论》的研究主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确立的,“凯恩斯革命”在1924年就已经启动。20世纪20年代英国长期慢性萧条,1929~1933年世界性大萧条和1930年11月~1931年5月剑桥“马戏团”对《货币论》的批评促成了凯恩斯思想由马歇尔主义经济学向《通论》的转变,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仰则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傅殷才,屈炳祥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相对比,论述了前者开创了真正科学的宏观经济学。文章对《资本论》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必然性、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与方法等,作了...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分析史中,我们必须从近代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来考察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术成就,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也只有从这个观点,我们才能够公正地对待这部著作。从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理论反思仍在继续,"回归凯恩斯"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梳理了自《通论》出版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经济学做出的几个不同版本的解读,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新古典综合派。最后,本文认为经济学研究应该回归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为主体的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20.
简评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滞胀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李金河20世纪30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有头脑的经济学家开始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凯恩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