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荣华 《新天地》2011,(6):89-89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措施类”主观题,有它特定的题型特征和解题思路。本文试从“措施类”主观题的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典题演示三方面展开论述,以便考生掌握“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课文分“讲读”和“白读”两类。这是语文分科型教材《阅读》编排的特点之一。安排一部分课文为白读课文,意在通过自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提高自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语文教改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和“阅读练习” 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它介绍了必要的知识,适当地提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读课文有“阅读练习”,这些练习,吸收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多采用中考高考的题型,侧重语言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给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 《21世纪》2006,(9):52-53
用一句话来概括移民类阅读和学术类阅读的关系,那就是“大同小异”。所以,总体上做题方法是相同的。但是,仍然有许多雅思移民类考生都在困惑:到底二者有何区别?在这里给大家彻底“终结”一下这个问题。移民类阅读与学术类阅读的区别区别一:文章类型不同。移民类文章也分为三个S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和英国雅思(IELTS)阅读测试(学术类)各自题型的认知效度的不同,通过模拟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方式对雅思常用的7种阅读测试题型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测试高考考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显示:所采用的7种阅读测试题型测试的结果呈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总结性填空、简答、配对和信息转换题型比选择性完型填空、多项选择和正误判断题型的认知效度更高,其中总结性填空题型的认知效度最高,正误判断题型的认知效度最低。其结论对目前我国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命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实验素材和结果的定量分析 ,探讨了可读性、题材、测试题型 (自变量 )与测试结果 (因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证明了 :1.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区分能力 ;2 .不同的题型是造成分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指出 :在被试的能力范围内 ,可读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并不如国外 36项研究所表明的那么明显。含多种题材和题型的阅读理解测试 ,更能有效地反映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各个层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传统的外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存在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提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探索阅读理解过程的模式、层次和阅读练习的分类。简要分析了阅读理解过程的“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相互作用”三种模式和阅读理解的“字面理解层、推断理解层、评价理解层”三个层次的内涵,并据此把阅读练习分为直接类、推断类、臆测类、评价类,且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型特征,在借鉴美国PSSA阅读考试题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语文考试阅读能力题型框架的建议.中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阅读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解释题、摘录题、读后感题、改写题等题型.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型框架由选择题、简述题、开放题构成,每一种题型都可以分为必作题与选作题.同时,每一种题型都应当对应相应的阅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分析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理解是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重点题型,也是心理语言学的一大课题。根据心理语言学中“感知的字型可以映现为语义”的理论提出视觉感知、字词检索、句子结构分析、句子释义与语义储存的阅读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这样指导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扩大词汇;教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利用上下文信息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它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英语综合知识和阅读技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准确判定正确答案,是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探讨阅读测试的常见题型、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总结阅读解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外语阅读中存在的动机结构的差异问题,采用外语阅读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外语阅读水平组阅读动机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就阅读动机对不同外语阅读水平组影响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外语阅读高水平组的学生主要受“阅读兴趣、成就阅读、阅读竞争”和“阅读的社会因素”这几项动机的影响,尤其受“成就阅读”和“阅读竞争”的影响更大;低分组受“阅读依从”和“阅读认可”的影响较大;但两组学生受“阅读重要性”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