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胜  于渊 《统计与决策》2016,(2):127-131
文章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分位数原理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人均GDP变异系数进行σ-收敛分析,同时分别用分位数回归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经济增长做β-收敛和泰尔熵标准收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普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1991~200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不存在收敛趋势;2004~2012年为第三阶段,该阶段存在较弱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90~2004年安徽省各市人均GDP数据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上,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整体上不存在σ趋同;存在阶段性的绝对β趋同;加入期初人口增长率、地区虚拟变量和工业化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说明存在条件β趋同,同时地区虚拟变量的加入也表明皖北、皖江及皖中南区域内部各自存在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3.
现状:快速发展竞争加剧 产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贡献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四川重要产业的餐饮业快速发展。1978年,四川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仅为3.02亿元,1990年增加值提高到24.57亿元,进入2000年后,四川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为120.08亿元,到2011年达到562.23亿元。四川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经历了逐步提高到稳定的过程(见图1),1978~1990年四川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63%提高到1990年的2.76%,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加并首次超过3%,此后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为中部的83个地市,并以改进的俱乐部趋同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ADF与KPSS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90~2008年间中部地市的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结果发现,中部总体上仅呈现出较弱的随机俱乐部趋同,而由各相邻省份的地市构成的6个区域组内也不存在较强的趋同,因此,各地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并以俱乐部趋同的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对较短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为有效的Im-Pesaran-Shin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Malmquist-DEA模型对中国劳均GDP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然后对中国经济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东部、中部两大俱乐部收敛;东部劳均GDP在1978~1990年收敛主要源于生产率收敛;中部劳均GDP在1978~2008年收敛主要源于劳均资本收敛;纯技术效率收敛、发散分别是1978~1990年东部生产率收敛、1990~2008年全国生产率发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用2003—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中国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值和数值进行了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趋同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趋同、β趋同和条件趋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区域间趋同,东北地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南部沿海四个地区存在区域内σ趋同和β趋同,黄河流域存在区域内β趋同,京津冀并没有趋同趋势。对外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科学研究、房地产投资对区域趋同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购买则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1978~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运用H-P滤波方法并概括出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其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5年我国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些经济比率的波动趋势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的关系.这些经济比率包括货币供应量-收入比、工资-收入比和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09,(2):I0008-I0008
图表说明: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基石,在四川经济总量中占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消费需求所占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74%,下降到1988年的72.2%,1998年的64.5%,2008年为52.3%,但仍是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占GDP的比重达60.5%。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于耕地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空间维度对研究区域在同一目标时期内的效率进行分析。鉴此,在采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时间维度对陕西省主要区域耕地跨时期的效率变化进行分析的同时,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三方面分别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实证分析发现:从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较为显著,且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从收敛性角度看,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σ收敛,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各地区之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趋于稳定在同一水平。研究结论显示: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2011年期间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省内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既存在σ收敛,同时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建议陕西省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以及改造陕南坡耕地等措施,以保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ndency towards income convergence among China's main provinces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e pre‐reform period 1953–1977 and the reform period 1978–1997 u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Solow growth model. The panel data method accounts for not only province‐specific initial technology level but also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between the fast‐growing coastal and interior provinces. Estimation problems of weak instruments and endogeneity are addressed by the use of a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 The main empirical finding is that there is a system‐wide income divergence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because the coastal provinces do not share a common technology progress rate with the interior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3.
尹伟华  张焕明 《统计教育》2008,(9):52-55,64
本文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从不同角度较全面地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计量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内基本上可以认为存在具有不同稳定性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即东部经济带存在稳定的收敛趋势,任何外部冲击都应该是暂时的,而中、西部经济带却经常会由于外部冲击而随时可能呈现发散。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ndency towards income convergence among China's main provinces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e pre-reform period 1953-1977 and the reform period 1978-1997 u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Solow growth model. The panel data method accounts for not only province-specific initial technology level but also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between the fast-growing coastal and interior provinces. Estimation problems of weak instruments and endogeneity are addressed by the use of a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 The main empirical finding is that there is a system-wide income divergence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because the coastal provinces do not share a common technology progress rate with the interior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5.
使用动态面板纠偏虚拟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对市场分割同地区经济收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在控制了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后,条件收敛特征明显;在控制了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程度后,收敛特征更加显著;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当市场分割程度较高时,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则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Recent literature broadl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odell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develops a methodology that allows to measure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convergence; the choice of a regional framework also allows to underline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s a the major chann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oreover, the specification of a dynamic growth model enables to evaluate both the 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on long-run labour productivity without resorting to any technology index measurement. We contribute to the methodological literature also by comparing different dynamic panel data estimation procedures and by detecting both the presence of small sample bia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nearly unit root autoregressive process in labour productivity serie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Italian regions show how most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derives from relevant spillover mechanisms. Furthermor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tensity seems to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geography and productive structure of regions.Financial support by 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Rimini and Uniturim S.p.A.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17.
张焕明 《统计研究》2008,25(11):9-17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引进或研发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行赶超战略有利于缩小本地区与领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增长的速度,甚至于实现经济收敛。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现实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及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强  彭方平 《统计研究》2007,24(6):28-31
本文首次应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省区间经济增长率在收敛速度上具有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当人均收入低于1007元时,存在经济增长障碍,一旦突破低收入门槛,在同一收入状态里,省区经济增长率趋向收敛,然而,由于较高收入省区的收入收敛速度快于较低收入省区,我国富裕省区与相对落后省区的人钧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稳健关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99-2002年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最小截平方和回归技术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稳健性"的显著关系,市场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面板门槛单位根模型,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KH5),运用bootstrap模拟计算临界值的方法,从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非线性转换特征,经济增长率在收敛的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一组的部分区域在区制I中(小于门槛值1.81)表现绝对收敛的转移动态,反之,则表现为条件收敛;第二组以及第三组中的部分区域在其所对应的区制I均表现为绝对收敛,而在区制Ⅱ中则为发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