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邬前银 《科学咨询》2008,(24):20-20
践行新课程理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合作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集体备课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智慧、吸纳众长、举群力而综合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功企业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已成为各级企业关注的焦点.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成功的企业家们所共同具有的十大素质和能力,使得他们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一、相信自己·懂得做人 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很强的自信心.他们既会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也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包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信心,对事业发展的信心等.成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会形成一种信心,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毅力和智慧,进而帮助自己获得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未发展成为可自我调节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因此,未来城市发展必须走多种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起源.国内外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尚缺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和模型的系统性思考,这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亟需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业界和学界对智慧城市愿景缺乏深入研究和共识.从根本上讲,智慧城市愿景是指引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前提,它决定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而影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力安排与资源配置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研究的成果,以及走访国内部分省市所获得的调研资料,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愿景和战略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学界缺乏对于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架构的论述与阐明.实际上,构建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是实现智慧城市愿景的基础.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创造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将城市打造为学习和创新的沃土,实现智慧城市愿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国外文献整理和中国情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层四柱”架构.最后,现有研究在智慧城市建模方面存在缺口.实际上,智慧城市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结构和特征,需要建模进行分析,从而理清和量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实践提供工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供未来研究不断探索的模型.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和模型的系统性思考,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通过多来源数据(国外资料、国内省市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以助质性分析的方法,识别了智慧城市的愿景、架构与模型.一方面,弥补了现有智慧城市战略研究较少且不系统的问题,有助于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本文2012年在中国工程院二次会议上宣讲,得到与会中外代表的赞许.;另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战略结构上的建议,有助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4.
韦凤云 《领导科学》2012,(27):16-17
大凡有抱负、有作为的正常人都希望自己事业获得成功,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无论是领导者或者被领导者,都同样有这种愿望和希冀。成功与不成功是客观的。成功的程度是分层次的。作为女性领导,其事业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需要有过人的智慧。相对于男性而言、相对于被领导者而言,这种智慧有其特殊性。这正是本文试图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前刚刚结束的黄淮平原现代农业发展(商丘)高层论坛,真可谓是一场思想与智慧相碰撞的高层论坛,也是一次成功的高层论坛.从河南省委、省政府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从各级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专家学者到各地市各级相关部门领导都对会议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九个年头,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不能再拘泥于死板的篇章和陈旧的八股,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是可以为自己创出一片新天地的。职业智慧,生存智慧及工作智慧都应该归因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享受改变带来的成功。而这,正好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都在告诉我们,教师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去主动获得"渔"的智慧.当代世界正进入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强烈呼唤智慧型的人才.在新课程的浪潮下,怎么让自己成为智慧型的教师,从而去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8.
正一条名叫贪婪的鱼,声称自己掌握了偷吃诱饵的技巧,每每得手。一天,贪婪又一次怀着偷吃诱饵后的兴奋和喜悦,摇头摆尾地来到一条名叫智慧的鱼面前炫耀。"你高兴什么呢?"智慧问。"我又赢了,又一次成功地偷吃了诱饵,怎么会不开心呢?"贪婪得意地说。"又赢了?但依我看,你还只是赢了开头。"智慧  相似文献   

9.
日前刚刚结束的黄淮平原现代农业发展(商丘)高层论坛,真可谓是一场思想与智慧相碰撞的高层论坛,也是一次成功的高层论坛。从河南省委、省政府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观察,同行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试探教育工作的智慧,消除教育工作的烦恼,走进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成长的欢乐.  相似文献   

11.
所谓阅读感动,是指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被文章中的人、事、物、景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一种与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冲动.有了成功解读感的人,在解读文本,与读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时,人文情感是极为敏感的.读者从文本的丰富语义中扫描出鲜活的思想,碰撞出智慧和理性的火花,咀嚼出文本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资源,从而产生感动、激动、热泪盈眶、拍案而起、唏嘘不已、哑然失笑……阅读时的感动、感伤,不是幼稚的标志,而是成功解读感活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4):132-133
《大道至简:全球顶级CEO商道智慧》余胜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这是一部饱含全球经营大师人生哲理和商道智慧书。该书从经营的角度,总结提炼出了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雷蒙德.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一个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成功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智慧与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曹操的众多智囊谋士中,郭嘉最年轻,而谋略最奇特,很受曹操的器重,誉为自己的“良臣奇佐”。他的智慧和谋略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历史上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艺术,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的“作品”,为古代智慧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博弈的技巧,是一种决策的智慧,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我们经常认为,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知道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其实仔细想一下,他们做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只不过比别人早想、多想、早走了一步而已。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实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因此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合作,就必须科学高效地合作.  相似文献   

17.
余刚 《经营管理者》2012,(23):88-89
商业化的社会里,广告真是缤纷各异,无孔不入,以至于一位广告商说:"今日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不但包含了氧气、氮气,还包容了美丽绝妙的广告."现代人身处各式各样的广告包围之中.一个成功的广告就是一次智慧的推销,成功的广告往往能起到使"沉下去的石头浮上水面"、 "点石成金"的奇效. 下面几则精彩广告创意一定会给予你启发,让你懂得如何把体现自我价值的东西推销给社会大众.出奇制胜 美国广告家大卫·奥格威先生说:"如果你的商品广告没有独有的个性,那么你的产品便永远是一条夜航的船而不被世人瞩目."所以"出奇制胜",是广告的第一绝招.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阐述了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懂得尊重本校未任教他们学科的老师,甚至是不尊重除班主任之外的所有老师这一现象。本论文积极倡导爱心和智慧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秘决这一理念,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如何去爱学生,让学生动之情、晓之以理,阐述了如何用智慧去管理班级,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的班级中健康成长,从而明白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善待别人。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们的常态课要么气氛沉闷,缺乏生气,要么热闹异常,无法驾驭,学生的热情和智慧活动难以唤起.要构建语文活力课堂,就要亲近学生,培养兴趣;整合知识,激发灵感;注重练习,体验成功;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把握时机提升领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决策》2005,(5):52-53
领导形象建构上的把握时机常常有着将危机变为契机的含义,是对政治智慧的一种考验。很多成功政治家的形象塑造,都很好地利用和把握了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