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案例介绍 陈某系某单位三中队职工,与队长李某发生争执并打了他一拳.后某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依据相关规定,对陈某作出罚款200元、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江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近日对该市人民法院一缴纳社会保险诉讼案的审理判决很不服气。起因是,该市一企业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引发争议,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并作出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起诉到法院,市法院受理后做出了“不予处理”的判决。法院做出此判决的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行为,因此法院认为,由此引发的争议不属于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故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于社会保险的诉讼请求不予处理。据了解,该案并非个别,近一年中江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有几起关于社会保险费缴纳争议案件仲裁后,单位不服裁决起诉到法院,都得到了法院同样的判决。对于这样的判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难以理解,他们认为,按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引起的争议理应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法院如果对这类诉讼请求不予处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就不能通过劳动争议诉讼途径得到维护。鉴于在是否受理社会保险争议案的问题上与法院存在分歧,江油市通过绵阳市劳动保障局向省劳动保障厅提交了一份《关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2006年1月,刘某入职某销售公司担任业务员,双方签订5年期限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刘某勤奋努力、业绩突出,成为该销售公司业务骨干,2010年末双方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刘某不满意现有岗位和工资而萌生去意,并很快与某企业达成月工资5000元的初步聘用意向,约定刘某与销售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也就是说,一项劳动争议,如果未经劳动仲裁,一般是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来讲,劳动争议的仲裁是不可逾越的必经程序。当上述的前提确定下来之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决定了劳动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劳动仲裁机构准确地、全面地受理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案件,那么,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工作就比较顺利,否则将立刻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是把不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受理了,另一个是把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排除在外。如果是前者,那还…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如何界定,是民法上的合同,还是劳动合同法上的前合同义务?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如何?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本期以案论法通过就业协议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讨论,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四川劳动保障》今年第3期刊登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一阐明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险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理由是根据《劳动法》第100条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属于行政管理范围;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险争议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理由是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有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权利,《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把企业与职工之间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等规定发生的争议纳入了条例适用范围。笔同意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四川劳动保障》今年第3期刊登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一文阐明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险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理由是根据《劳动法》第100条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属于行政管理范围;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险争议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理由是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权利,《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把企业与职工之间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等规定发生的争议纳入了条例适用范围。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首先,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9.
举证责任,指谁负有提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义务。如果负有举证义务的人不能提出证据,则有可能导致在诉讼中败诉。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可以理解为证明责任的承担,即案件的事实由谁来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目前立法上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由于无明确的举证制度,取证难、调查难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当前在仲裁工作中有两种观点:一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二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应由企业方当事人承担。劳动争议,即当事人双方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车某于1985年参加工作,1999年2月8日与某检测中心站签订《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书》,合同期限从1999年1月26日至2001年1月26日。2000年10月,经车某本人申请,某检测中心站办理了车某内部退养手续。某检测中心站出具的《内部退养通知单》中载明,内部退养期间的待遇按照《某检测中心站实行内部待聘和内部退养制度事实意见》执行,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省、市有关退休人员文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内部退养人员纳入退休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申诉人龚某、李某(原为龚某之妻)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被诉人冯某支付二申诉人1998年至今的工资。申诉人称,1998年10月,冯某请求龚某二人到其租赁的农场看管林场和发展种植业,由于双方是亲戚关系,且互相信任,所以没有订立合同,只达成口头协议。内容是:1.现有栽种的树木以及房屋交由龚某一家看管并居住守护;2.今年树木出售将一次性给予龚某一家一定的看管报酬;3.将林场约5亩空余土地无偿交由龚某一家发展种植业,以维持基本生活;4.协议的终止时间由龚某一家决定。协议达成后,龚某一家开垦荒地,改造坡坎,经营种植。除…  相似文献   

12.
从现有材料看,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大体分为:调解、调停机构,仲裁机构,司法机构。一、劳动争议的调解、调停机构。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的联邦调解调停总署、菲律宾的国家调解斡旋委员会,都是把调解、调停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独立工作来开展,调解、调停的概念不加区别。而在另一些国家,如英国的咨询、调解和仲裁处,韩国的劳动关系委员会却是把调解、调停做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不同程序而加以区别的。调解,是由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选派调解员在争议当事人之间促其谈判和解,但通常不提建议。如果调解成功,调解员应准备一份调解书,由他和当事人一起签名。调停,有的国家又称斡旋,则是由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选派的调停员或调停委员会在争议的当事人之间进行斡旋,可以提出解决争议的具体建议。如建议被当事人接受,调停员或调停委员会成员应准备一份调停书,由他或他们与当事人共同签字。  相似文献   

13.
14.
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明显增多,今年1至10月,巴中市共受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8%。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涉及人员多,情况复杂,而且处理难度相当大,不利于企业发展,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保险争议是否纳入劳动争议处理渠道进行处理,如何处理,一直存在争论。社会保险争议之所以存在受理困境,其核心在于,法律规定纳入劳动争议处理渠道的社会保险争议究竟是什么,以及行政处理与争议处理是否互为排斥。笔者认为,从体现法律权威性、执行统一性,有效提升行政仲裁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以及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出发,社会保险缴费争议、社会保险待遇争议均应当纳入劳动争议处理范围,也即建立多渠道处理机制。同时,建立各个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规避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防止劳动争议扩大化,不仅是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是各用人单位的重要职责,它对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的意义《劳动法》实施以来,随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得各种劳动争议显形化,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明显增加。就成都市两  相似文献   

17.
首钢总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中心运行5年多来,在预防争议、快速处理争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首钢总公司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雪梅 《中国劳动》2004,(10):64-65
案情简介 1994年10月,戴某商调至某公司研究所工作.1995年1月,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其可享受单位一切优厚待遇,包括工资、劳保、保险等.同年4月、8月,研究所以戴某为被保险人投保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老来福终身寿险"(以下简称"老来福险")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一生平安人身保险"(以下简称"一生平安险").其中"老来福险"约定保险金额5万元,自2012年8月17日起年领取生存现金6千元等;"一生平安险"约定生存保险金额1.08万元(领取时间为2013年4月5日次日)、高残保险金额3.1万元,死亡保险金额1.5万元.  相似文献   

19.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老场社区位于古镇中心地段,辖区内有企业9户、个体工商户242户,从业人员1567人。过去,社区发生劳动争议案件后,都是通过民事调解手段来协调,导致劳动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劳动纠纷不断上升.社区劳动关系不协调,邻里关系不和睦,影响了老场社区的稳定。今年,社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区域化争议调解的路子.为社区群众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不出社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类型多元化、就业市场化、劳动关系复杂化格局的形成,由此引发出侵犯劳动合法权益的行为日趋突出,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