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参与式福利理念是在全球化的扩张和风险社会到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一理念下把福利看成是一种资源和能力,注重公民及社会组织在福利体系建设中的参与性行动,以构筑"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其他个体"的帮助网络来推动福利社会化建设;并强调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资,以解决能力贫困,促进公民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强化了公民的福利责任,主张变福利依赖为积极创造福利,变消极福利为积极、能动的福利。参与式福利理念的运作机制强调的是优势视角下的增权;助推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解放性实践与对话沟通;构建积极福利与发展福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追溯西方"福利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福利社会"作为取代"福利国家"的政治改革口号;作为福利国家改革的一种理论思潮;作为福利国家的改革实践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进一步关注在全球化下,"福利社会"的"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和"社会质量"取向,提出一种新的社会整体性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反观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及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发展目标的多面向和发展政策的整体性两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国式的福利社会",在发展目标的多面向:均衡的多元分担机制、普遍的国民待遇、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在发展政策上的整体性:目标干预上的整体性、发展维度上的整体性和能力建设上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通过中西比较,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发展等角度,对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展开了讨论,但对全球化背景下福利社会的一般特点、进而对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基本内涵、建设的历史维度和发展路径所涉较少,对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缺乏系统梳理。实际上,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项社会政策,但更偏重后者,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做到共建共享,以加强社会整合,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利多元主义是继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于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理论范式。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福利多元主义兴起的背景是福利国家演进中的危机以及理论界对福利国家的批判;福利多元主义的内涵有三分法及四分法之不同;对福利多元主义发展趋势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托底"社会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政策理念。"托底"社会政策要保障广大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福利需求,实施积极托底,为民众构建覆盖全面、综合协调、保障水平合理、各项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的社会政策保障网,提高民众防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在具体建设方面,应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与可持续的要求与策略建构"托底"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6.
福利国家表明国家承担起对公民的福利责任,凸显了国家的福利功能,并不是高福利的代名词,不同时期福利国家的福利程度都在发生变化,不同模式福利国家的福利水平也相差甚远,因此,福利国家首先是一种福利态度、福利理念,其次才是一种福利程度。我国应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立法、以公民权利保护为基础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最重要的是,现代、"中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最基本制度和本质要求,又是现代、开放、多元、民主、高风险社会最佳的社会安全阀和社会稳定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佳的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策学导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政策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在发达国家尤其在欧洲,社会政策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社会政策学科价值理念如下:以"公平"与"人权"为基本价值观;从不讳言自己的"价值立场";以"公民参与"为基石;以"渐进主义"为发展策略.社会政策的学科建设也表现出四大鲜明的特点:研究领域的边缘性、交叉性和开放性;研究方法的具体化与技术化;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专门化.  相似文献   

9.
杨钰 《兰州学刊》2013,(7):85-90
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福利社会构建已成为学界的重要论题。中国福利社会的构建必须正视当前中国现实,转型期中国有着独特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背景;社会福利三角范式是西方社会政策中的重要分析概念,文章强调大社会背景下政府、市场、市民社会大三角的构建,政府起着主导性作用,体现公平和保障的价值,市场体现着自主与选择的特性;同时,还提出增强中国市民社会中家庭、社区和非营利组织小三角的融合与发展,以期增强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福利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0.
曲绍旭 《学术论坛》2012,(6):176-179
福利多元主义以去中心化、决策参与等价值观强调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与我国所倡导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灾后救助理念不谋而合。在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灾后残疾人社会救助需进一步明确救助主体、救助方式及救助性质等方面,从而通过帮扶项目的定位、救助力量的凝聚、部门关系的拓展来构建完整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Web2.0平台下微博对微公益理念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首先,通过微公益理念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微公益理念:倡导人人参与、自我管理,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积少成多,以集体的力量践行社会公益理想。然后对微公益理念的多元主体社会化现状进行介绍,再分别运用利他主义理论和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探求微公益理念产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毕天云 《学术探索》2011,(3):101-108
1978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以重要性和创新性为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模式论和体系构建论;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体系,而且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通常指由民政部门主管的专门为老弱病残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诸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和残疾人福利等,而服务的方式主要以院舍供养为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政部门一直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法,试图改变政府包办社会福利和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格局,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营办社会福利服务的局面。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企业办社会的包袱基本被取消了,但政府独立支撑社会福利服务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由此而导致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不足,二是政府投入不足,缺少对民间资金的激励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发生变化,而不是从社会福利责任中的退出。政府必须发挥资金投资主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分层看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丽娜 《兰州学刊》2011,(1):191-195
建设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的福利体系是我国新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构想,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社会福利方面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的财力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低水平的福利全覆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层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不同阶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政策偏向补缺型。它是在中国威权主义、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传统福利文化、法团主义薄弱的背景下形成的。这种补缺型社会政策面临诸多挑战,迫切要求其向“适度普惠”转变。文章从“公正发展”的基本理念、政府责任、筹资制度、立法、政策能力建设等方面阐释“适度普惠”社会政策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6.
谢晶 《阴山学刊》2020,(2):18-24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出我国公益慈善项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对我国国家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当风险社会来临,在我国构建起全新的应急治理体系下,分析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三者的角色和责任,梳理此次新冠疫情公益协同体的构建和分工,为如何进一步完善公益协同体提供前瞻思路,对于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阶层理念、阶层福利、转型中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价值、社会保障的“阶层化重构”,六个角度切入社会结构,可以得到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阶层分析新视角。从理论模型上,运用“阶层”与“社会福利”两个变量分析“阶层的社会福利”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各阶层福利分配不合理的结论;为使社会福利的“天平”平衡,为社会保障的健康、有序、科学、成功的发展,须对社会保障进行“阶层化”调整,而阶层化调整的成功要素就在于“中间阶层”的扩大和其社会福利的加强,使之成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和社会保障所保障的主要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民族社会福利建设中存在着由于民族福利制度自身功能发生偏差而产生的制度风险。它以民族福利制度与民族经济社会制度及福利文化传统之间的制度冲突为发生基础。制度冲突尽管以有限理性与制度变革为生成根源,但其风险化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民族福利建设过程中维护了合理的民族权益。因此,风险的规避在于根据确保民族合理权益的原则进行制度协调,改进民族福利制度。当前,尤其要据此原则将民族福利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市场化、平等化改进,以化解其现实风险。  相似文献   

19.
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围绕我国民生福利问题,对福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从需求显示偏好角度出发,建立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基础;从原则、框架、体系三个方面,对国民福利核算展开研究,提出民生福利核算指标CMEW,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