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秋天,母亲查出患了胃癌已到晚期。每天早晨,父亲还会像往常一样,和母亲一起去晨练。我站在窗前,看着父母并肩而行,有说有笑,忍不住想哭……以往,母亲每周都会包上一顿馄饨,给父亲解馋。父亲说,外面哪家餐馆的馄饨和母亲包的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母亲包的馄饨是皮薄馅匀,吃起来是香而不腻。父亲每当说起母亲包的馄饨,脸上满有神采;而母亲听到父亲夸奖的话时,总是笑个不停,有时候在厨房一边洗碗还一边高兴地哼唱小曲。自从母亲患病后,她就改变了习惯,每周要包上3次馄饨。父亲也变得越来越能吃,吃起馄饨来是狼吞虎咽。母亲在一旁埋怨说“:你看…  相似文献   

2.
蒋荣 《社区》2012,(9):24-25
3月8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里传出阵阵笑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庆"三八"包馄饨比赛。只见10多名自发参加活动的社区"巧妇",正娴熟地裹馅儿、粘皮,不一会儿就亮出了一只只饱满的馄饨。其实这些"巧妇"还有一个身份——"七彩家园"馨福家庭社工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她们全是单亲母亲。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小朋友,我告诉你一个顶呱呱的棒消息。今天呀,我们班要包馄饨啦!我们带的东西可谓应有尽有。一提起这件事,我就感到十分兴奋。一起去我们班看一看吧!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开始兴致勃勃地包馄饨,我先把一张皮子摊开,在中间放一点肉馅儿,再像找朋友一样把两边对折一下,接着转一下,然后又一折,再用劲捏一下,一个小巧玲珑的金元宝就诞生啦!可是,因为我第一次包,所以包得不太好,像一个圆圆的“稻草包”。可我不灰心,便向旁边的王博文求教。黄老师看我这么虚心,笑了,也走过来教了大拇指,我就这样认真地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  相似文献   

4.
蒋荣 《社区》2012,(13):24-25
3月8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里传出阵阵笑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庆“三八”包馄饨比赛。只见10多名自发参加活动的社区“巧妇”,正娴熟地裹馅儿、粘皮,不一会儿就亮出了一只只饱满的馄饨。其实这些“巧妇”还有一个身份——“七彩家园”馨福家庭社工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她们全是单亲母亲。  相似文献   

5.
悼念姥姥     
想念 《百姓生活》2010,(4):18-19
一 姥姥,叫申淑英。这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的。有一次,一个跟我玩耍的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你姥姥的名字吗?”我听她这样问,一下子不知所措,摇着头说:“姥姥不就是姥姥吗?怎么还有名字?”她睁大眼睛.故作惊讶地反问道:“每个人都有名字,姥姥当然也有名字了。她把你从小看到这么大,你怎么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小妹妹在我家,是个小公主。我呢,只配给公主做仆人。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她坐在我旁边,把椅子晃得“嘎吱嘎吱”响。姥姥瞪了我一眼,严厉地说:“别晃了!”,我赶忙解释,“是小妹晃的。”姥姥却说:“她才三岁半,能晃动吗?”  相似文献   

7.
小贩的勇气     
小时候,随姥姥在镇上生活。当地有个小集市,逢双是集。那时,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到集上来交易。一天上午,我跟着姥姥在集上买了一麻袋喂猪的糠。姥姥脚  相似文献   

8.
打包     
齐雪瑶 《新少年》2013,(Z2):62-63
过年了,姥姥说今年要去饭店过春节,家人们一致同意。因为姥姥的生日正好是春节,真是一举两得呀!前些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舌尖上的浪费。我们中国人浪费现象严重,大中院校的食堂,大饭店的餐桌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够让两亿人吃上一年。我看完后震惊极了,我们国家怎么浪费这么多的食物?很多国家还没有两亿人呢!我隐隐约约还记着媒体提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节约粮食。想到姥姥的生日,我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小主意。  相似文献   

9.
刘心武 《可乐》2008,(1):25-25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糕前,她总把糕上的红枣抠下来,这让我很吃惊。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就可以吃她最喜欢吃的红枣。从那时起,我就默默为潘姥姥许愿:等我长大挣钱,一定给她安上假牙。不久,我家搬走。几年后,传来潘姥姥去世的消息。妈妈叹息时,我想:姥姥怎么不等我长大就走呢?  相似文献   

10.
姥姥今年90岁了,一辈子生活在文水县农村。姥爷在世时,她只张罗着给姥爷过生日,好像自己没有生日一样。今年,在她90岁生日那天,我们全家为她过了一个隆重而又难忘的生日。那天,姥姥的小院装点一新,房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院子上空用小彩旗搭成了天棚,粉刷得雪白的墙上挂着姥姥在海南过春节时照的相片,院子里的亲戚、邻居们看着、笑着、议论着……姥姥住的屋里欢声笑语。我的表弟、表妹、侄子、外甥们围在姥姥身边,认真细致地打扮着姥姥。姥姥特别听话,任由晚辈们给涂口红、戴鲜花,给她穿上大红色的唐装和枣红色的绣花鞋,围上…  相似文献   

11.
雪琦 《新天地》2017,(2):30-31
我和丈夫都是天津市的80后独生子女.公婆陪着近90岁高龄的姥姥,住在隔壁的小区.我接连生下两个孩子,多亏三位老人平日照应帮忙. 失衡的家庭 老二出生后,老姥姥的脑子一日不如一日清醒.公公婆婆要照顾老的,又要看小的,难免精疲力竭. 2015年春天,姥姥在小区摔了一跤,磕到石头上.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命,但从此卧床不起.看到公婆忙得不可开交,我悄悄跟丈夫说:“姥姥需要专业的人照顾,我闺蜜的姥姥住在一家养老院里,有专门的康复师服务,要不我打听一下?”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     
蒋晓彤 《新少年》2009,(1):72-72
我喜欢在姥姥的小花圃里,与蝴蝶嬉戏,那时的我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小的蝴蝶。 我喜欢给花儿浇水,阳光下的花儿会高兴地向我点头致意。 我喜欢经常看见妈妈的笑容,因为那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唉,读错别字真烦恼。一次,我和姥姥下棋,我发现姥姥下棋过程中有一个漏洞,就说:“你有一个破(dìng)。”姥姥哈哈大笑,说:“你怎么把绽(zhàn)念成(dìng)了”我答不上话来。还有一次,我跟妈妈开玩笑说:“我给您取了个(diào)号。”妈妈奇怪地问:“(diào)号?这个字怎么写?”我  相似文献   

14.
正家传白瓷猫我的这只白瓷猫,为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作品。在我出生前,父母结婚后,母亲从老西单商场附近买回来的。当时我家就住在对着老西单商场后门那条太仆寺街的东端。记事以后,我记忆中这只白瓷猫就一直被放置在母亲的床头柜上。母亲那时在沙河上班,一星期才回来一次。每星期一母亲上班之前总要把它擦拭一遍,还一个劲儿地嘱咐姥姥:别忘了每天给擦擦。星期六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小弟     
我有一个小弟很可爱。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白白的脸蛋胖乎乎的。姥姥过生日的时候,我和小弟趁姥姥不注意时把礼物放在了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姥姥看见了礼物,就问:"这是谁放的?"我和小弟就跑过来了。  相似文献   

16.
捉“鬼”记     
《新少年》2007,(4)
我天生胆小,爸爸妈妈总用“胆小如鼠”来形容我。可越胆小越有让我害怕的事。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得知姥姥病了,爸爸妈妈要去看姥姥。  相似文献   

17.
那年的欢喜     
正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 《可乐》2010,(12):53-53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不直腰。我六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没钱交学费。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进了学堂。  相似文献   

19.
其实,照老家的称谓习惯,她活着时,我直叫她姥姥。 这些年,母亲每隔三年两载便会回山东探望姥姥一次。她从老家回来,便絮叨着说,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三次,下一次便是,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两次。最近这一次是前年,她回来不如以前乐观.说,你姥姥都过了八十七了,最多还能再见她一次,撑不了几年了。  相似文献   

20.
"五月五,过端午"。咱们大伙儿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然而,借着端午节,我也同样思念我的两位亲人——姥姥和奶奶。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