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需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其所承担的时代任务,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攻坚克难、拼搏向上的斗争精神;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通过坚定奋斗意志、把准奋斗方向、明确奋斗任务、注重奋斗方法与提升奋斗本领五方面寻求有效路径,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价值内涵和深远的时代意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首要在于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奋斗精神富有的勇于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踏实奋斗的内涵实质,关键在于创新培育路径,充分运用“四个课堂”,即立足教学主课堂、拓宽实践子课堂、善用网络新课堂和协同社会大课堂,从而促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实现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是推动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与时俱进的现实之需,也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容之要,更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爱国奋斗精神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家国情怀的牵引下,将“爱国”同“奋斗”两个价值主题转化为奋斗报国的实践主题。高校必须把握“微时代”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念,把握其方法论要义。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下的行为样态和“微时代”烙印特征,通过创作“微内容”、抢占“微阵地”、净化“微环境”、营造“微文化”,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彭军林  兰俊才 《南方论刊》2023,(4):105-106+109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事关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为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由于受多元文化影响,加之错误思潮侵袭,大学生幸福观出现异化,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提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从四方面深化“奋斗幸福观主题教育”:共享幸福课堂,促进教学改革;构建幸福文化,建设幸福校园;培育奋斗精神,升华思想境界;丰富实践活动,打造幸福人生,有效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国家大幸福的辩证关系,提高大学生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和收获幸福的能力,在民族复兴之梦的道路上勇担责任、幸福前行。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先驱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如何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精神培育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回答了为什么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以及怎样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的讲话中,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泰山"挑山工"精神蕴含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毫不松懈的自律意识、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应是泰山"挑山工"精神的题中之意。泰山"挑山工"身上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恰恰是当前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因此以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指导,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指导,探索对大学生开展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教育、勇于担当的责任教育、自律教育、奋斗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通过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等途径来将泰山"挑山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存在着目标要求不明确,内容陈旧、贫乏,措施不力、形式单一等不足。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通过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培育民族精神,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不仅是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当代大学生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培育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担当作为化为行为习惯。这些品行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加强外在教化,也需要强化自我修养;既需要修心,修性,也需要修能,修行;既需要理想信念修养,道德情操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养,爱国爱党修养,责任观修养,也需要使命感修养,感恩心修养,诚信品质修养,执著精神修养,能力素质修养等全方位全身心修养。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勇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泰山“挑山工”精神发源于泰山,是泰山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分挖掘泰山“挑山工”精神的精神特质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将其寓于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中,将有助于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深度、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要求。通过增强教师本领、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校外实践等途径,把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气、践行使命担当的正气、勇于奋斗牺牲的骨气和永远忠诚为民的底气有效融入“概论”课,促使大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化于心与行,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环境,创新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引领民族精神培养方向,丰富民族精神培育内容,滋养民族精神培育的土壤,挖掘民族精神培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从而为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提供可行途径奠定基础,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但当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着重在大学生中全面培育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契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和为民情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精神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标识,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是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弘扬劳动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对人的意志、道德和社会角色的挑战,在辛勤劳动中承继奉献传统、在诚实劳动中坚守奋斗本心、在创造性劳动中弘扬创造新风,需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践行的结合,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夯实、科技助力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推动高校劳动育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培育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一代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时代任务.如何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关注点位.回顾党领导的青年劳动教育的百年发展进程,总结其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益于深入探究新时代"培养什么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靠谁培养青年"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培育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创新者,奠定人才之基.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志愿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中国志愿精神的培育受着特定环境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都是影响志愿精神培育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环境是根本,政治环境是保障,文化环境是动力。当前,优化中国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利用各项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志愿精神培育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之中,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