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从司法实际情况来看,适用率非常低,其中有些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在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取保候审制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归纳,反思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指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向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
英国保释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英国保释制度的了解和借鉴,并结合当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应从转变思想,革新诉讼理念;改革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和救济机制;建立有效的取保候审人的管理监督制度和加大对脱保人员的惩处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取保候审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功能定位的偏颇,导致了取保候审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重新定位取保候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释权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改造相关程序,以充分发挥取保候审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利、降低羁押率的作用,从而实现刑事司法的程序化、人道化。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 ,其次从法理角度分析了取保候审的改革的基本思路 ,认为取保候审应当从国家权力转向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 ,并以程序正义为指导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 ,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1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 ,取保候审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都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还应该看到 ,由于取保候审在我国的施行运作时间不是太长 ,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就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探讨 ,兼论对国外“保释”制度的借鉴。一、存在的问题(一 )实…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没有赋予律师在拘留期间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因而制约了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该条文在立法技术和立法内容上均值得商榷。通过对申请取保候审权利主体的论述,揭示现行立法中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并就取保候审措施的健全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取保候审新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制度 ,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足够担保以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刑事诉讼时 ,司法机关依法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制度。 1996年 3月 17日全国人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下称刑事诉讼法 )和 1998年 6月 2 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称最高法院的解释 ) ,在充分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适合我国发展的需要 ,对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这对于正确执行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保证刑事诉讼的顺…  相似文献   

8.
取保候审古称责保知在,是刑事司法中普遍采用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借助于保证人的信誉约束诉讼参加人,以配合司法活动的诉讼保障措施.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取保候审于北齐初见使用,<唐律疏议>亦有条文记栽,两宋时期形成制度.与前代相比,宋代取保候审的规定更加具体,其适用条件的详备程度已达到当今立法水平,甚至有些规定今世未能企及.宋代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可为宋代司法制度发达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订后的刑诉法针对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明显调整,着力推进其作为一项替代性羁押措施的适用。但实务中受制于权力配置以及嫌疑人对于人道主义条款的利用,取保候审的实际应用也存在诸多阻碍。  相似文献   

10.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其强制力介于刑事拘留和取保候审之间,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但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羁押作为拘留与逮捕后续的当然状态,必然导致羁押的滥用。根据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未决羁押应属非常态的例外,故应通过完善羁押的实质条件予以理性控制,尽量减少羁押。建议将羁押从拘留、逮捕中剥离出来,并以现行的逮捕条件为基础,严格羁押的实质条件:适当提高羁押的证明标准,完善“罪疑条件”;对“罪重条件”加以必要的法定限制;明晰“必要性条件”,这是减少羁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债务加入虽然我国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但自“苏高发审委[2005]16号纪要”首先提出来之后,无论是法学理论上还是法律实务上均成为讨论和应用的热点。笔者以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况为出发点,旨在通过争议焦点分析的方式对债权人做出的替保证人还款这一情况应认定为债务加入,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系统的展示债务加入的认定方式,并在最后分析了债务加入人履行了债务之后应如何追偿的问题,希望能够作为在实务中分析认定债务加入的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电子证据既存在与传统书证同样的真实性问题,即需要确认其制作者的真实性,以防伪造、捏造,更重要的是,还存在传统书证不涉及的同一性问题,即证据掉包或混入问题。电子证据同一性证明依赖于电子证据保管链的证明,电子证据保管链具有动态复合性,既涉及原始电子数据的保管链,又涉及呈述性电子数据的保管链。原始电子数据的保管链证明环节有原始电子数据的收集环节、原始电子数据的保管环节、原始电子数据的移送环节。呈述性电子数据保管链证明的环节包括呈述性电子数据发现环节和呈述性电子数据固定环节。刑事电子证据保管链的证明方式主要有笔录证明和证言证明等方式。与传统证据保管链的证明不同,笔录除纸质笔录外还包括电子笔录,证言除取证人员的证言外还包括见证人的证言。此外,原始电子数据和呈述性电子数据保管链证明适用的证明方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are overrepresented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however, extant r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has (1) focused mostly on Caucasian or mixed-race samples and (2) has not examined informal custody arrangements alongside official child custody loss.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se gaps in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oth official and informal child custody loss among a sample of African American mothers. Multinomial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having ever been incarcerated following a conviction increases the odds of experiencing both types of custody loss relative to no loss. Additionally, mother’s experiences of childhood victimization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informal custody loss relative to no loss, while being older, past year homelessness, number of minor children, being lesbian or bisexual, crack/cocaine use, and more family social support increase the odds of official loss versus no loss. Finally, increases in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decrease the odds of official los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刑事拘留权主要在于公安机关,但刑事拘留作为一项涉及人身的较为严厉的措施,实践中存在程序保障上的不足,权力配置过于单一以及超期羁押等诸多问题,必然要求变革刑事拘留的决定主体。我国并不能全盘引入国外普遍支持的以法官为主体的司法令状制度,但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检察官行使刑事拘留决定权。从检察官的中立性,法律监督职能,公众的司法信任以及诉讼效率等方面分析其适用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助学贷款参与主体中,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助学贷款政策的倡导者、制定者,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保障者。银行和学生之间是借贷关系,高校是银行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主体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探索和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保证期间的特点,然后综合这些被人们公认的特点,提炼出保证期间的概念,认为:保证期间是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行使保证债务请求权的最长期间,其类型主要有约定期间和法律拟制期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担保法》在保证期间制度设计上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按揭在我国的房地产业广泛使用,而其真正涵义却非常模糊。笔者从按揭的语源出发,分析了我国内地按揭的操作规则与适用方法,即购房人以买卖合同项下权益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开发商作为购房人不能按期还款付息的保证人,承担回购义务或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担保方式。从而得出融入中国法律背景的按揭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