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略论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的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藏区后 ,藏族的原始宗教 (主要是苯教 )受到很大冲击 ,但并未因此而消失。在 10 0 0多年的发展中 ,它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理结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中 ,积淀为一种十分深厚的文化心理 ,成为藏族信仰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原始宗教之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原因很多 :原始宗教的根基深厚 ;原始宗教自身存在一定的优势 ;原始宗教所凭依的自然环境犹存 ;藏族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中的寺庙“羌姆”是藏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寺庙“羌姆”的形成与发展是研究藏族面具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以及苯教寺庙“羌姆”及其面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扒梳,同时也展示了寺庙“羌姆”及其面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包括苯教生态文化和佛教生态文化,这些不同的生态文化在内容和信仰形式上都体现着当地藏族群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虽然它们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迷信成份,但其崇尚自然、与动物同源同生、相互依存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却符合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发展总趋势,是对生命统一性与持续性的一种明智而深刻的认识,其表现出的深层次及多元性的生态文化观,对于保护高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藏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藏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渊源流长。文章依据大量藏文史料,对雍仲苯教的含义、教派、创始人、基本教义、主要经典以及发展历史作了介绍和分析,旨在使人们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藏戏与藏族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作为藏族人民创造的艺术明珠,虽然散发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气息,但苯教信仰在藏戏的构思结构、人物情节中得以充分表现,藏戏与藏族的民间信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藏族护身符是民间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来自佛教密宗、藏族苯教和汉族民间信仰的融合,其制作要遵循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仪轨要求;其图案众多,但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图像的结构较为稳定。护身符功能甚多。从人类学的角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护身符所体现的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观念,并力图揭示藏族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宗教信仰和身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观音信仰产生于印度,大约4世纪入西藏,与藏族本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新型观音信仰文化现象。藏族观音信仰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观音信仰文化而自成一体,并有其自身的内部体系和发展规律。藏族观音信仰内部形成显宗信仰、密宗信仰和民间信仰三个体系,三者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和内在联系,同时每一种信仰又有其特点,形成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藏族文 化由苯教 文化发 展形 成, 象雄 是 苯 教文 化 的发 祥 地, 藏族 文 化 与苯 教 文 化有 着 源流 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