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发展。因而,特殊教育师资的成长发展是提升特殊教育品质的前提与保障。然而,特殊儿童的发展不仅依托于教育、教师的发展,还需要医疗康复的介入。鉴于特殊儿童康复的需要,而医生缺位、教育人员康复知识技能欠缺的现状,教育界和医学界普遍达成了“教康整合”的理念。众高校也响应这一理念,陆续提出新专业整合型教师的师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韩中小学教师管理与流动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和韩国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实行的是教育公务员制,教师必须服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为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并有相关的法律作保障,使日韩中小学教师流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师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该制度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不均衡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内外兼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一指内在的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二指在职教师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而获得上述方面的发展,即倡导教师立足课堂的校本教学研究和加强外语教师师资培训,在师资培训中注意培训模式与教师角色转换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过许多有效的措施,包括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加强双语师资培训.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可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提高双语教师素质,促进我国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回顾 解放初期,我省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教师队伍相当薄弱。学龄儿童入学率仅22%,中学在校学生72,290人,教师3,502人,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0.6。随着党的整个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一九五二年高、初中在校生31.1万人,专任教师2.27万人。由于这四年内正规师范院校没有毕业生,师资来源主要靠,(一)革命根据地培养出来的干部;(二)从旧学校、旧行政部门接收过来的一部分师资和职员;(三)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短训班,速成师资班等形式培养的师资。因大部分没有受过师范专业的正规教育,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仍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表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12日,由3000名“流浪教师”组成的“拯救国教大联盟”,在台北发动了数万人的大游行,抗议台湾当局忽视师资过剩的恶果,要求“降低班级人数”,“改善师资培育政策”,呼吁“教育部”检讨师资培育政策,提高教育品质。这一状况的出现,是台湾教育工作者对现行师资培育政策的反对与扦格。目前,台湾的教育已经到了千孔百疮的时候,教师的抗议进一步凸显台湾师资培育政策的失衡,反映出台湾社会各阶层民众对台湾教育所存在的忧虑的加深。本文试图对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发展、转型以及改革的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讨论教会中学的华人师资情形是研究教会学校专业化、本土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广州地区的教会中学为一个区域性个案,通过对教会中学的华人校长和教师群体的考察,探讨教会中学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两个阶段中华人师资的本土培训、教育水平、中外教师的比例、稳定性等演变特点,展示教会中学专业化、本土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高校新闻专业迅速膨胀,其超常规发展带来了新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较多突出问题。重视新闻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师资的整体素质,制定和完善、执行相关制度,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师资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促进新闻教育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始,而幼儿教师作为启蒙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师资力量、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本文从国家级省级双重贫困县的遵义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幼儿教师的具体现状出发,找出当地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所在,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校医学教育中临床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能力欠佳、教学意识薄弱、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及机构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通过外部引进及内部培养扩大临床师资队伍规模,建立完善的临床师资培训体系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临床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定期召开临床教学会议以交流临床教学工作经验,加强制度建设为临床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健全临床师资管理机构为临床教师培养提供组织保障等措施来促进临床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华玲  冯炯 《学术探索》2007,(3):135-138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是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中小学为基地,融职前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强调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关注大学与中小学的有效合作。本文主要新解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的成功经验并反思其教育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质关乎教育质量,关系教育事业发展。然而,当前部分高师院校在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群建设中存在问题,如:缺少配套资源、评价机制不完善、建设目标不清晰、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群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社会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和社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提出我国建立教师专业标准的政策建议,以全面提高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讨论了教师社会化的研究的意义:它有助于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前教育是教师社会化的重要准备,对教育实习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及有助于促进继续教育的开展等。  相似文献   

14.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适应农村教育,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模式,黄冈师范学院的探索实践证明,"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无论是对中小学教师,还是高师院校实习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提高了教师教育的质量,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促进了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农村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效还需进一步解决相关障碍问题:加强"顶岗实习"的专业指导,注重"置换培训"的实效性,强化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沟通,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学凯 《阴山学刊》2005,18(3):113-118
从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要求的角度反观高师院校的职前培养,主要是为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高师院校职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师范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大幅度推进的教师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对教师科研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然而,海南农村中学教师仍然在科研素养方面表现出科研观消极、缺乏科研理论、科研能力的薄弱以及科研道德的虚高等问题。文化与家庭、职称评审制度以及教师培训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欲破解现实困境,组建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变革的科研团队、促进职称评审制度的变革以及注重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是可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志宏 《阴山学刊》2006,20(1):62-64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城市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着重从体育教师基本状况、体育教学情况、科研情况入手。找出了影响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因素是:领导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较低;教师工作量大,学习与进修机会少;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角色定位不够。  相似文献   

18.
俞子夷是近代中国自学成才的教育家,在长期从教的职业生涯中,根据自己对教师职业的体会和认识,对传统教师观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师观念。其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教师观念的民主性、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俞子夷的教师观对教育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师资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完善因素影响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的发展。提出了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体育教师的培养,减少体育教师教学任务以提高科研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监管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团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苟顺明 《学术探索》2014,(4):139-143
文化敏感型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文化的敏感,采取文化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所有学生学习;文化敏感型教师秉持正确的族群文化观,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对各族群学生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采用文化适宜的教学策略。美国学者对文化敏感型教师素质的讨论启发我们,在民族地区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特殊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公平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