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外交决策在外交工作中起着核心和大脑的作用 ,对外交工作起着指挥部的作用。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机构由最高决策机构和行政决策机构两个层次来决定外交路线和方针及重大、一般和偶发外交事件的处理。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有 :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国际大背景和趋势、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地缘、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 ,新中国成立 50年的外交决策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它保证了国家的成长、壮大 ,避免大规模战争的伤害 ,促进了国家经济和各方面建设和发展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解读及其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外交决策深受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影响,这既是中国外交决策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外交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历史演进及其主要内涵,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为参照,对义利观进行了现代解读,最后分析了儒家义利观对现代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决策研究开始起步以来,中国学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学者们主要在分析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内外因素,构建外交决策的模式和理论探索,深化中国外交动机及危机决策的研究,以及注重微观实证和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杨莉 《国际公关》2022,(2):13-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外交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探讨经济外交背景下外交决策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经济外交的视角,从优化排序和博弈两个方面,对外交决策理性选择模式进行探讨.具体包括:结合决策学中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多属性决策、多目标决策,以及决策量化分析的各种技术——信息价值、灵敏...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外交政策的利益多元化趋势为国内外交学研究利益集团视角的建立奠定了充分的现实基础,而利益集团概念的狭义与广义之分则为当代中国外交决策领域应用利益集团多元主义模式创造了理论条件,从而使中国外交决策参与者存在着了利益集团化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构建一个中国外交三级决策框架,以求具体探讨各个层级的决策行为体的影响外交决策的可能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影响美国对外决策的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漏斗”这一直观方法梳理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各种角色 ,分析它们各自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议程设置、外交决策、国家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际新闻的政治功能.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是政府、媒介和公众议程设置的对象和工具,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也有助于外交决策的透明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时受到多种因素、多种意见的影响。由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竞争日益激烈 ,美国政府决策中经济因素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使美国企业界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主观动力加强 ,对政府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界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国内政治体制背景 ,回顾了其历史发展进程 ,总结了其影响方式。本文并对美国企业界影响外交决策的程度以及企业界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总统外交与国会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美国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影响不容忽视。尽管在历史上某些“帝王式总统”当政时期 ,国会因其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对外决策中居于次要决策地位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众外交的影响以及内政与外交的交融 ,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不仅得到显著提升 ,而且还逐渐显现出成为掌控美国外交的“锚与舵”的发展趋势。结合美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 ,分析国会在外交领域日益凸显的作用 ,我国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应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 ,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一国外交的影响加强。利益集团介入国家外交决策日增 ;而政党在战后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也对国家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政党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倾向和观点构成了美国外交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行政管理必须建立现代的行政决策机制,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则是现代行政决策机制的总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化的目标体系.要建立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就要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善,一方面要保证决策必须反映民心民意,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决策必须符合法律、符合程序,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决策最能体现其对华外交行政决策机制的特点.老布什时期的决策过程尤其富有戏剧性和典型性.现实主义决策模式认为,该决策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中美台两国三方博弈的结果.自由主义决策模式说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和结构起了决定性作用.官僚政治决策模式则强调,它是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构与国会之间及其内部各官僚政治机构之间较量的结果.最终,这三种行政决策模式共同构成美国对华外交行政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评估是推进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在我国实践中却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改变这一情况,有许多学者提出从思想上、制度上、法制上加以解决,这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决策机构独享政策资源及权力。因而,适当划分出一定的权力给评估组织,不仅有益于评估功能的发挥,也有益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欧盟对外政策的决策机制与中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的对外政策包括欧共体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对外政策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决策机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反映的主要是欧共体的整体利益,采用的多为特定多数表决程序;后者反映的主要是各民族国家的利益,采用的多为全体一致表决程序。抓住欧盟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特点,是中国更加顺利地与欧盟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专家政策咨询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减少公共政策对地区发展的负效应,是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系统分析研究咨询机构及其专家在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专家政策咨询制度建设,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民众对信息的掌握,而新闻媒体则是民众获得当前所发生的重要事情以及政府行为的重要途径。由于内政与外交决策的不同,新闻媒体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分别扮演相异的角色。美国国内问题与外交问题的决策是两种不同的机制,国内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各个行为体的利益,媒体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坚持与政府不同的立场,而外交政策的关注点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政府和公众容易达成共识,不同立场的媒体也容易达成共识。美国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注重轰动效应,比较简单化与片面化,且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相符,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性就是与国家的对外政策保持一致。美国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倾向于展现一个两极分明的世界,对国外所发生的灾难、矛盾冲突和流血战争的关注,其实是对国内政权的一种肯定和宣传,人们对来自骚乱的国外世界的恐惧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承诺稳定和秩序的国内政权的支持和期望。美国外交政策中,政府主导而非控制信息沟通过程,总统在外交决策中拥有绝对权力,政府是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媒体追求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媒体是非决定性的重要的决策参与者、公众舆论作用有限但是必不可少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壮大 ,当前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 ,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推动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 ,增加出口创汇 ,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代立法决策程序,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不同的规定,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认为在决策前通常有立法调研、立法公示、立法听证、立法论证等程序,在决策后,还有决策说明等程序。只有经过这些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程序,才能形成民主、科学的立法决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了"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现代化商业中与市场、资金、人才并列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企业对外服务的基础,科学管理的保障,正确决策的前提,有效调控的手段。能否保障IT系统准确、无故障的运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极其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纳粹上台初期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外交决策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成为德国远东政策决策的争夺者。随着纳粹党的最终胜出,亲华政策终止,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被迫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