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68年,时已82岁的著名哲学家张东荪被捕,三年后,他在秦城监狱去世,一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从此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相比而言,当年与张东荪并称“二张”的另一位国社党(后改为社民党)同僚——张君劢,命运也并不顺遂。根据张氏女儿王张敦华的回忆,尽管担任国社党党魁多年,  相似文献   

2.
傑理 《老年世界》2014,(15):46-46
儒家历代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颜回,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九年)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公元前481年卒。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14,(12):44-44
儒家学说的第四个阶段为宋明儒学的理学化(道学化)时期。宋明儒学继承吸收前人丰富的思想资料,综罗古人,吞吐百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学(道学)思想体系,集中反映了儒学的基本立场、观念、方法和风貌,从而成为传统儒学发展最为成熟的理论形态。宋明儒学的两大学派程朱与陆王,前者宣扬天理,后者推崇本心良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翁敏华 《中外书摘》2008,(11):81-82
韩国的儒学教育主要由乡校和书院来承担。乡校是公家办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书院是私人办的,相当于民办学校。请注意本文的表达。我没有说“韩国的儒学教育过去(或者历史上)主要由乡校和书院来承担”,因为直至今天,韩国的乡校和部分书院,依旧承担着儒学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广义五四运动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进行了批判。文章简要介绍了几位学者眼中的五四运动与儒学的关系,并对现代儒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旗舰 《老人世界》2008,(11):37-37
张衡,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享年61岁。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著有学术论文和文学著作32篇,包括天文著作《灵究》和《灵宪图》。郭沫若称其“万祀千龄,令人敬仰”。为了纪念张衡,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相似文献   

7.
傑理 《老年世界》2014,(16):45-45
儒家历代重要代表人物。 张载,1020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生。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著有《张子全书》。1077年卒。  相似文献   

8.
汉朝的儒学与宋朝时的不一样,明朝的儒学也不同于清朝,即使同是先秦,孟子与苟子的儒学亦有所差别。与此相应,秉承其时儒学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气质也难免有所差异。但是,如余英时所云,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就是“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嬗变的过程,展示出争鸣和独尊互动的历史画卷。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儒学的确立和成熟儒学发端于孔子。孔子以“仁”为思想核心,为儒学奠定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基本取向。孔子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规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然而,孔子的人道原则存在着“仁”和“礼”的紧张,即“礼”的亲亲尊尊的宗法性和等级性渗进了孔子之“仁”,形成了它“爱有差等”的这一面,这就阻遏了他的人道  相似文献   

10.
从正统理学到扬弃理学:儒学的重振和总结儒学的重振以宋明理学的形式出现。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循着正统儒学的轨迹来重振儒学。与此同时,非正统儒学向理学提出挑战,主要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和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理学内部也有不同的派别,其中最主要的争鸣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11.
李芳 《炎黄世界》2011,(8):74-76
顾太清,名顾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又号云槎外史,曾在作品中自署“西林春”、“太清春”,满族镶蓝旗人,姓西林觉罗氏。太清生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五,卒于光绪三年(1877)十一月初三,享年七十九岁,历经嘉庆、道光、成丰、同治、光绪五朝。  相似文献   

12.
“包分配”、“顶替接班”、“下海”、“双向选择”、“下岗失业”、“自主创业”、“网络招聘”,基本概括出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变迁流向。职业变迁也创造了不少新词:炒鱿鱼、跳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过劳模、SOHO族、小私(聘请私人医生、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等)、考碗族(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海龟(归)、新中间阶层、网店……  相似文献   

13.
钱穆的儒学观,在其学思历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与他的子学、经学、史学研究等都密不可分又相互贯通。钱穆将整个中国儒学从先秦到清代的发展历程分为了六个时期,对于每个时期的特点都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并且体现了其个人的儒学观,研究钱穆儒学观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人其学,强调德性,回归传统文化,融合旧学与新知。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五单位组织的第五次社会学月谈会,于1990年4月28日在社会学所会议室举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建中同志主讲“当代国外阶级理论”。 戴建中扼要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苏联及东欧学者关于阶级问题的理论观点,如[美]H·希雷弗曼的“工人阶级扩大化论”,[美]埃里克·奥林·赖特的“矛盾的阶级地位论”,[意]G·卡切蒂的“新中间阶级论”,[法]S·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美]巴巴拉和约翰·埃伦莱克的  相似文献   

15.
我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后经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友人喜称我四朝元老。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其先进的德育思想"学为圣贤、仁者爱人、义、礼、德治、信"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先儒们在德育领域的智慧之思与理论创造,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的意义世界和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塑造大学生个体品德,提升人、发展人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德育在先秦儒学德育的基础上要继承德育的方法,创新德育的培养途径,发挥德育育人在整个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因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严重道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古代传统儒学教育对当今德育模式有重要启示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儒学教育中的德育是国家提倡与地方宗族倡导的结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儒学教育中把"德行教育"视为基础和根本;从教材的角度看,传统儒学教育重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学经典教育;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儒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言行垂范、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内省实践相结合。儒学德育模式中的上述特征或许可以与当今时代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德育模式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笑汀 《老年人》2010,(6):45-45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湘军四大名将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齐名,世称“曾、左、彭、胡”。论年龄,胡在四人中最小,论仕途,胡也远不及曾、左、彭之腾达。但近来有不少学者认为,胡林翼的人品、才智,应居四人之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下悠悠五千年,其中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渡日本,在日本经历了初入、成长、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国儒学都对日本的政治、哲学、文学、法律、宗教和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日本儒学汲取了中国儒学的精华,剔除了中国儒学的糟粕,并且不断地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日本儒学。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秦晋两国联军讨伐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应郑伯之请,只身前往敌营,劝谏秦伯(即秦穆公)退帅,从而解除了郑国之围。时隔两年,晋文公卒,秦伯征求老臣蹇叔意见,欲乘晋国新丧潜师代郑。蹇叔却未能劝阻秦伯兴师,只好“哭师”相送,结果秦军大败,三帅被俘。同是劝说泰穆公,为什么烛之武得以成功,而蹇叔却遭失败,这一成一败的不同结局,实在值得深思。先看烛之武是如何劝谏秦穆公退师的。当时秦晋联军已兵临陈下。郑国面对大兵压境,已危在旦夕。此时烛之武进见秦伯,首先来个正视现实,声言郑“知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