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对"V 到 NP"进行句法分析,并对其中的"到"做出词性判断,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V 到︱NP","到"是动词,作动词的补语;另一种是"V <到 NP>","到"是介词,与"NP"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的补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根据其中这个"NP"的具体内容来做出判断和分析了.  相似文献   

2.
"到"从独立作动词到用在动词后作结果补语的语法化过程为:(1)"到"独立作动词;(2)"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3)"V到O"表示动作行为延续到其宾语所代表的时间;(4)"V到O"表示动作行为达到某程度;(5)"V到O"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这个结论与刘子瑜先生的观点大同小异,即前三点是一致的,第四点与第五点次序颠倒。  相似文献   

3.
"把"字句动词补语语义只能指向"把"后名词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把"字句动词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是"把"前名词.这一类"把"字句可分为补语语义单纯前指"把"字句和补语语义前后兼指"把"字句两大类,有其历史来源和认知心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到"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到"的三种语法化现象:(1)"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周全"义的形容词,(2)"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介词"往";(3)"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结果补语,并尝试探讨其语法化的特定语境及虚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V+你的+N!" 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6.
"V+动量短语+N"中的动量短语作动词的补语,还是作后面名词的定语,历来存在争议。本文考察了动量短语作定语和补语的句法条件和句法特征,进而对处于"V+动量短语+N"的"回、遍、下、通、阵、趟、番、顿、次、场1"的语法功能从句法、语义上进行了具体辨析,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定"作动相补语可与动词和形容词结合,但与动词的组合能力不强,对所黏附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陕北榆林方言的"转"除作谓语动词外,还兼作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转"在共时平面上的这几种用法正是"转"在历时平面上演化的反映.征之古白话文献里"转"的用法,可以勾勒出"转"的语法化过程:动词谓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促使"转"发生语法化的因素有句法环境、句法位置、句式条件,"转"前面动词v语义类型的扩大和"转"本身语义的虚化.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V在/到NL”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主要视动词性质而定。不少动词后能直接带上宾语或补语,显现出“在/到”仍具有一定的动词性。“V在/到NL”式中那些异于现代汉语的特殊用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不可忽视方言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学习文件"、"出租汽车"等"V双+N双"式结构.这是多义结构,既可以分析为动宾结构又可以分析为偏正结构.文章用成分配置理论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动词支配范围的概念并归纳了"V双+N双"式结构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说“到家”     
"到家"是汉语共时层面上存在的两种同形异构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意义虚化的"到家",通过分析"到家"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以及"A/V到家"结构的特点,得出结论第二种形式的"到家"已经开始词缀化,并重新确定了"到家"的词类。本文还分析了利用"到家"的双重意义构成的双关用法。  相似文献   

12.
新邵湘语的补语标记助词“倒”和“起”都可连接述语和情状补语,“倒”使用频率最高,“起”最低。它们都是从结果补语语法化而来。比较发现,当补语是光杆性质形容词或单音节词时,由补语标记助词“得”引导。  相似文献   

13.
"到、去、上"三个动词表运动义时,在是否具有到达义上、是否是自主动词、自由动词以及在运动方向上都存在着一系列差别,但在谓语是动宾结构而情态是未然的句子和谓语是连动结构的句子中,这三个词的意义差别可以实现中和.  相似文献   

14.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视角、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家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从精神实质上反对道德形式主义、道德功利主义的实质主义或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强调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有许多合理因素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哲学中之核心概念。依据清代哲学家戴震的解释学思想,运用现代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方法对老子哲学中“道”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中“道”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本原之道”与“规则之道”是老子道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为“本原之道”,意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可以从存在论与演化论两个角度去考察;作为“规则之道”,意谓道所蕴含的规则属于次生意义,可以从“天之道”和“人之道”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由自动词充当谓语的被动句都是被动句在语用上的扩展,但二者在结构、语义和语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汉语的自动词被动句,其实是用“被”字引进引发谓语动词所表状态或变化的原因的,主语是该状态或变化的主体.日语的自动词被动句,是用来表示主语因谓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等的发生,间接地遭受麻烦或不利的,主语是间接受事.  相似文献   

17.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在战国中期的黄老学那里结合起来,出现了以道论法的思潮,集中表现为"道生法"命题的提出。在"道生法"命题中,道为法的本体,是法产生、存在的依据;法是道的显现,必须在道的原则下运行,法目的是使人与万物归于道,道和法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作为执道者的圣王是道与法的中介,是现实的立法者,必须受到道和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典型“被”字连动句首项动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典型"被"字连动句的首项动词,总结出它们都有获得这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把它们分为水平获得、提升获得等七个小类,并分析了首项动词结构中补语的特点,首项动词的获得义和其补语的特点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士志于道"是"士"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可看作士的基本属性。士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而有坚定执着的志向。概括地讲,这种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强烈的参政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而其中士与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自己的富贵贫贱,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境遇是否顺遂;对"士"来说,"道"重于生命。  相似文献   

20.
“动词+到L”的“把”字句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讨论了“到L”处在动词之后的“把”字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把”字句的位移类型,认为虽然每一具体句子的位移情况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但共现的具体小类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的位移类型与动词的语义特征和类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