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具体表现中国 CI“‘冷’、‘热’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学术界“热”,设计界“热”,企业界“冷”学术界“热”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6年底,我国已出版各类CI 书籍近百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 CI 的文章不计其数。全国性、地区性 CI 讲习班达数百次。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业总会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到中  相似文献   

2.
阎金明 《城市》2004,(5):7-9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趋"热"以及这种发展势头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争论正在不断升温.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前经济"热"究竟是属于局部现象还是总体上的"过热",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怎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经济是否过"热",而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因而才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许传新 《社会学》2007,(2):37-41,20
面对日益升温的“公务员热”,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框架,分析“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原因,认为: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制度背景,众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是他们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三个角度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学热背后的大国心态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热潮”不断吸引着超出了中国之外的世界的目光,进而演变成世界性话题,像“房地产热”、“选秀热”、“国学热”等等,在新兴的电视媒体的传播下,可谓一热接着一热,令人眼花缭乱。其实每一“热”流行的背后,都有其政治、经济等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香港媒体近日刊文分析近年来全球出现的“中文热”现象,认为中国对此须冷静面对。其实,当今“中文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的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中国万万不能因为“中文热”,即产生封建时代那种万邦来朝的幻想,而应把“中文热”当作机会鞭策自己。中国和中国人必须扪心自问:当外国人热衷于学中文,甚至数万、数十万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能力的与日俱增。经济收入的悬殊越发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反差。而部分青年中的“从商热”更是愈演愈烈。有的人既赚了钱,又赢得了社会的肯定,而有的人未入财门,先入牢门。一些当初的旁观者和议论者也逐渐介入了从商的行列。对此,社会上褒貶不一,众说纷纭,由此引起笔者的几点思索,在这“从商热”的后面,是否有它一定的内蕴呢? 一、观念变化对实际生活的折射中国人历来对从商者不屑一顾,单就祖上延续下来的“无商不奸”和“工农兵学商”的排列即可见一斑。人们习惯于苦干、巧干,对商业决策和经营成功的盈利视为“投机”之举,列入“不法”之伍。许多人认为  相似文献   

7.
改变“政治冷、经济热”的状况 今天这个研讨会是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二十五周年。这个条约缔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福田赳夫,他曾说过,通过日中共同宣言,日中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和中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木桥,而这次这个条约的缔结则使木桥变成了一座铁桥。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的“赶超型”客观性质和发展速率,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现代化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出发点。为实现赶超发展,必须把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看作是“社会动力资源系统”。文章从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中国和世界、当代发展和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共性和个性、主体和客体等六个关系视角,揭示了这种动力系统和结构并从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在今天把“代价”提升为科学范畴具有很大意义。从发展学的角度看,“代价”应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花费的“社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或“投入—产出”分析的综合性概念。为此,作者还依据新发展观对代价范畴和中国赶超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的理财方式及态度——香港青少年对储蓄的看法●香港青年协会传统中国人的理财观念一般是“积谷防饥”和“量入为出”。但现今香港经济活动蓬勃,人们使用电子货币及信用卡已越趋普遍。商业机构为了促销商品或服务,也经常鼓励消费者“先使未来钱”,甚至“透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正面者如“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负面者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中国的未来走向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回应乏力,凸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缺憾。这种不足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而大有改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负责任、积极进取的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尤  相似文献   

11.
许松 《职业》2016,(24):41-41
本文分析了技工教育面临的“三热三冷”现象,剖析了技工教育发展存在的“三难”问题,提出了技工教育提升硬实力、优化软实力、增强吸引力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这种群体性自私心理,由于个人隐藏在群体背后,因而在很多时候,比个人的自私更傲慢、更冷酷。”——近日有人提出,对本地、外地人口购买北京住宅,应该同房不同价,以提高外地人口的生活成本。有学者认为,即使得到以本地户籍为主的多数市民的支持,也未必可以赋予这项政策以正当性。“在半拉子经济自由之下,内部代理人(各级各部门政府官僚及其代理人——商人)假国家之名,一只手化私为公,另一只手化公为私。这是导致新时期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中国“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以及“国富民弱”的问题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春天,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2008年的这个春天,对商业银行理财来说还是有点“冷”。一如中国的经济在经受“内忧外患”的考验一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正面临着国内外资本市场变迁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深入,经济深层暴露的矛盾和困难,社会上一阵消费膨胀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优良传统的淡化,青年的社会心态失衡,于是,重新强调“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否认,我们过去在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中,有失于辩证法,时紧时松,忽强忽弱,剧冷剧热。当我们面临严重困难时,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5.
青年研究是一个富有挑战和魅力的领域,它在国际上是一门“显学”。因为青年的天性、特质是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通的。从近代革命、文化变迁与世代进步的角度看,青年总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你要研究中国社会,首先需从研究青年入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代群与社会运动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即在某一特定时期,青年问题往往同样可能转显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社会问题。譬如像五四青年运动与全民运动的结合;譬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青年中所出现的“高考热”、“读书热”、“科技热”…….从中,你可以发现,青年总是改革最大的承受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热点也总是首先在青年代群身上敏感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谷迎春本文针对社会指标应用“热”、研究“冷”的现状,集中地思考了社会统计与社会指标的相对区别与联系、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的相对区别与联系,从三个角度上论证了更应该重视主观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运用。作者:谷迎春,男,1942...  相似文献   

17.
(资料综述)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这是解放前后许多研究者历经研讨,尚未完全得到一致看法的一个时题。有人认为始于“隋开皇中”,有人认为始于“唐武德中”,有人认为始于“贞观初年”,有人认为始于八世纪初,有人认为始于“永徽二年”,等等。众说纷纭。然而,目前较多的人认为“水徽二年”之说比较可信。现将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看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热点”现象,此消彼长,层出不穷,“公关热”便是一种。许多人认为,“公关”只有在工商企业等与商品经济有关的部门才能热起来,只有与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发生关系,军队既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又有其严格的内部制度,怎么也不会在军队热起来。身临其境,笔者在西安政治学院选录了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际社会发表评论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后,国内外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突然增多。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仍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另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或基本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世界制造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与某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是世界制造业在区域上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体现。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及其变迁需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等基础因素。抽象和概括地说,这些基础因素可归纳为:市场规模、产业资本、科技革…  相似文献   

20.
虽然"政冷经热"曾经是中日关系一段时期以来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当前支撑"政冷经热"的双边长期经贸关系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从2013年度开始的中日双边贸易量与日本对华FDI的双下滑迹象已就"政冷经热"的不可持续性发出了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