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徽州古城内,屹立着一座八脚四面石坊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坊额上擘窠大字“上台元老”、“先学后臣”、“大学士”等题额,传出董其昌之手。因为石坊的主人许国,万历年间,曾是董其昌的中式恩师。老师要在家乡树牌坊,凭其是历官三朝的元老,时居内阁次辅之位,董其昌为其题额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清代邑人吴梅颠在《徽城竹枝词》写的:“八脚牌楼学士坊,额题字爱董其昌”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许国     
许国(1527~1596),字维桢,号颍阳。歙县东门人。少年时代在当地求学,先后在歙县斗山书院、黄山符祥寺、齐云山朗灵书院读过书。18岁考中秀才,然后往灵金山(今徽州区呈坎乡灵金山)石山精舍开馆讲学。明嘉靖二十五(1546年),赴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此后又五次参加举人考试,嘉靖四十年,第六次应考,考中第一名举人,俗称解元。嘉靖四十四年,考中第七名进士,按例授翰林院庶吉士。  相似文献   

3.
明代歙县诗人先后两次在黄山天都峰结社,前期举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首倡者为王寅,入社者有十六人之多;后期举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三十八年(1610)之间,修社者为潘之恒,推方弘静主盟,入社者亦近十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歙县中学坐落在古徽州府府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乡歙县县城。校园东半部为明代学宫(孔庙)遗址,有保留完整的“明伦堂”(初创于南宋淳祜十年,即1250年),尚存康熙御书“学达性天”、乾隆御书“百世经师”的匾额和重修歙学的碑记(作于明成化年间)等文物。西半部为古歙县衙,后为紫阳书院。正大门前有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元坊”,后门有“古紫阳书院”石坊。校园内苍松翠柏、古樟新柳交相辉映,杜鹃玉兰、  相似文献   

5.
关于澳门开埠的确切时间,迄今仍是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概括起来共有七种,即嘉靖八年、嘉靖十四年、嘉靖三十年、嘉靖三十二年、嘉靖三十六年、隆庆初及万历中等。本文根据中外文献原始记载,对各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辨,并得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应是澳门正式开埠的时间,郭《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二年之说很可能是“三十三年”刊刻之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则是葡萄牙大批从浪白移居澳门之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到徼州,看古牌坊去”。小平同志说的“擞州”。就是中国古代徼州府治所在地、中国牌坊第一县歙县。歙县很古老,也很显贵。公元前221年,泰始皇统一中国时设置歙县,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徼州大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县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2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名城歙县科学统筹,和谐发展,2006年在综合“十强县”评比中,住列全省61个县(市)第十五位。是安徽最具经济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元2010年1月8日,北京徽商故里试营业。 在距离大约440年之后——历史上第一座徽商会馆也即歙县会馆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九(1560)年——北京,再次用她宽阔的胸怀,迎接这位久违的“天涯归客”。  相似文献   

8.
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十三种章回小说,从而打破了通俗小说史上明初的百年沉寂。这十三部小说几乎都与嘉靖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嘉靖”可以说是章回小说真正兴起的时期。这时期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是在长期说话(包括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三国》、《水浒》、《列国志传》、《英武传》等10部均以历史为表,以传奇为里,实际为历史传奇;《西游》、《封神》以神魔为主,《金瓶梅》则以世情为主。尽管分别论述时,人们也谈及某一小说对其余小说的承袭,但大多强调四大类型的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9.
嘉靖初期“大礼议”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学界大都认为其实质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或者官僚集团)与嘉靖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大礼议”是以皇帝为首的议礼派与以内阁为首的反对派之间意识形态的分歧与争论,不能把“大礼议”上升到内阁(或者官僚集团)与皇帝权力之争的层面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的问题,在中国国内似乎已有共识,即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藉口“借地晾晒”贡物从而混入澳门。我在《澳门四百年》和《澳门四百年》英文版中虽未认同此说,但也认为,此说出自中文史料的记载①。近年来,经一再查核原始资料,发现此说根本没有史料依据,因而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目前,认同“借地晾晒”贡物说的人们都以刻印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广东通志》卷六十九“澳门”条为依据。然而,在查阅万历《广东通志》卷六十九后,可以看到该书的纂修者郭等人并未认为“借地晾晒”贡物…  相似文献   

11.
歙县县城不大,只有五十万人口,却也不能小看了它。秦置县及今有2230周年,歙县人都以“城里”特指歙县城所在地。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歙县人去合肥就说“到合肥去”;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歙县人去上海就说“到上海去”。而歙县人进歙县城要说“到城里去”。谁听了也能明白个中意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就张之洞在1887年中葡澳门问题交涉中的言行表现,对其捍卫澳门主权的历史贡献作一简要论述。澳门是西方殖民者在华侵占的第一块领土。1535年(嘉靖十四年),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海面的停泊贸易权①。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人又获在澳门岸边的非永久居住权②。此后留居澳门的葡人日益增多,并在明政府的默许和监督下建立了自治机构,但澳门的领土主权、法治权和驻军权仍归明政府掌管。明政府驻军对葡人行使监督,发现葡人“一怀异志”即“制其死命”③。1582年(万历十年),明政府规定停驻澳门的葡人“每年向香山县纳地租五百…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抄本的发源地是山东诸城。邱志充本为诸诚人,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皆与诸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瓶梅》作者是明嘉靖乙丑进士、山东诸诚人丁惟宁。《金瓶梅》中的清官曾孝序即为丁惟宁之化身。诸城境内亦有一“会稽山”,山阴的九仙山即为“兰陵”。《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作者丁惟宁生肖属虎,与《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同庚  相似文献   

14.
萧大亨(1532—1612年),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今新泰放城镇)人。嘉靖进士,万历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兵刑两部尚书,是一位深为后人尊崇和敬仰的著名历史人物。萧大亨葬于泰山南麓满庄镇境内的“金年山”之阳、“龙山”之阴。经万历皇帝“恩命”,人们为其修建了这座精雕细刻、工程浩大的石雕群。其墓地地势北高南低,视野开阔。萧大亨墓坐落于南北向石雕群的最北端,墓高6米,墓围长60余米,可见其位之尊。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从这部奇书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之时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尚未破译的谜。规知最早论及《金瓶梅》作者的是屠本,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时写到:“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人”以山林经济籍》)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中道则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德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落民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以降,市民文化迅速扩张与繁荣,从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到形而上的诗歌、戏曲、小说等,一切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中,章回小说成为一道最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13种章加小说,打破了...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6,(9):30-30
杜铨,明朝浙江鄞县人。嘉靖十二年(1533年)由进士出任黟县知县。  相似文献   

18.
徽人小柯:歙县大谷运村特色民俗活动有不少,我知道的有社公祭、土地祭。每年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俗称春社、秋社。明嘉靖五年(1526)规定,里社祭祀要备办猪羊祭品,依式书写祭文,由里约正副“率领一里人户致祭”。举祭仪式,须冠带礼生若干人,“五行五献”,“并读抑强扶弱之词”。祭毕举行会饮。村(族)社祭,轮推社首若干人,以族(祠)田、社田之租举行祭祀,或将社属支丁分成若干“分”轮值举祭,负担所费。届时全族(村)男丁齐集社屋焚香燃烛拜祭,  相似文献   

19.
歙县志书志     
歙县志书,是现今徽州学研究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歙县宝贵的文化财富。歙县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修成的第一部志书《歙志》至公元2008年,共有县志10部,乡镇志1部,村志9部(最早的村志为乾隆年间的《橙阳散志》和《沙溪集略》),行业志13部,部门志31部,其他专志8部,年鉴2部。  相似文献   

20.
鸭埠税是明清时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特有杂课名目。成化六年(1470),两广总督韩雍以鸭埠之制与“细民”争利而将其革除。正德二年(1507)清查各省钱粮运动后,两广军门设法增开饷源,鸭埠之制得到恢复,但其所入从杂课变成军饷。正德八年,鸭埠税再度被广东按察使陈雍废除,其背后反映的是广东地方“官族”争夺鸭埠利权的诉求。戴璟、霍韬、叶春及等士大夫在嘉靖、万历年间多次呼吁恢复鸭埠之制,均未见成功。万历二十七年(1599),鸭埠在神宗税使干预下再次开征,地方“豪右”通过缴纳少量的鸭埠税获得官府确认其鸭埠利权的颁帖。明末鸭埠税屡征屡废,由榷税变而为辽饷,再变而为地方乡兵经费。明代广东鸭埠之制兴废的核心问题,是朝廷、两广军门、地方官府财政利益与地方豪强利益的争夺与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