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韩非子博采众长,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也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术势"是韩非子的核心思想,虽褒贬不一,但毕竟是中国法治思想的宝贵源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研读《韩非子》,其"法术势"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带来诸多的思考和启迪。未来的路怎么走,取决于我们怎样认识过去。如何辩证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执政的重要前提。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否在于能否取信于民。“民信”是贯穿诚信与政治统治之间的一根主线。这一思想在中华元典《周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取信于民思想有两个前提:一是民本思想,二是重德观念。从《易经》到《易传》,民本思想已经历了从萌芽到牢固确立的过程。《易·临》卦,特别强调了统治者应临民视事,深入下层,体察民情,并提出了“咸临”(以感化措施临治其民)、“敦临”(以敦厚的态度临治其民,使民心悦服)、“知临”(运用智慧治理其民,知人善任)、“至临”(国王亲自处理国事,礼贤下士)等体察民情的不同方法。《易传》…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观古已有之,并且早已形成“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本文仅就先秦时期法家制度伦理观予以探讨。管子认为法律是对人性的必要约束,商鞅认为,法治是治理天下的根本,韩非子认为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古人们对制度伦理的思考与论述是非常可贵的。它对我们今天完善国家的社会制度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管理学视角下,法家的“刑赏”实质上是在合理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激励手段。先秦诸子中,法家的激励理论是最完备的。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术、势是法家思想不可分割、不能随意撤分的三个组成部分。法治、术治、势治,共同构成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即"以法治国"的思想。本文拟从法治、术治、势治三个方面探析法家法治思想,以期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民本"政治思想的内涵为"重民""为民""治民"。在传统政治文化下视域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为:"共治"的治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执政党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中长期忽视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民本"政治思想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表现在:"重民",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为民",加强党的建设;"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应急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所提出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先控制、"利害相反"的损益控制、"治吏不治民"的人事控制与局势控制、"参疑内争"的权力控制等应急控制思想;"循天顺人"、授官尽能,"不得越官而有功"的权责分明与赏罚必信等应急用人思想;"治强生于法""死生随法度""刑过不避大臣"等应急法治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应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而提出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贾谊《新书》),故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应当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道德。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中,谈论为官之德、记述历代明君“德治”业绩、褒扬清官能吏嘉言懿行的典籍充箧盈箱。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三事忠告》,就是专门论述为官之德的。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应当从中继承、借鉴宝贵的从政道德经验。 张养浩生于1…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治国安邦的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即治理国家应象烹小鱼,不能乱搅乱动,否则就会鱼碎、国倾。 春秋末年老子提出此道虽然有其“无为而治”的消极因素,但它对人们的启示和警戒作用,却远远超出了他所在的时代和初始的含义,给以后历代统治者和经济思想家以许多  相似文献   

10.
《庄子》这部先秦时期重要的的哲学与文学著作,内容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自然也包含了庄子及其学派对于当时教育的的看法;另一方面,《庄子》里的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能带给我们当今的教育更多的启示。《庄子·内篇》的七篇文章,被公认是庄子本人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教育宗旨是“行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11.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之治”。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之治”的?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①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着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不同政体的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12.
少木森 《领导文萃》2008,(21):19-23
对于软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得比较全面,比较深入。他在《八奸》中说出作为领导者必须警惕的八种“奸计”,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八种领导者易受攻击的软肋了。它们分别为: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  相似文献   

13.
荀子作为我国先秦诸子中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重要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张礼治,他的礼熔儒家的礼与法家的礼于一炉。本文试从荀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恶”出发,通过对人性恶的逻辑推导阐述出其导向为礼治,继而更深层的从礼治来源、方案、与法治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中,荀子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但最终却回归到了“圣人”模式之上,没有最终走向法制。  相似文献   

14.
以铁腕反腐著称的明太祖在治吏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简单有效、务实管用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法和制度,比如,坚持未雨绸缪式的诫勉谈话和侧面提点、大张旗鼓地褒扬先进典型、着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注重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等。这不仅为明初实现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启示我们,要构筑公职人员"不想腐"的堤坝,思想政治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注重发挥新乡贤的力量,重视群众的监督效应。  相似文献   

15.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是“光盘行动”宣传单上的话,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近段时间,“光盘行动”是最流行的话语.正因为流行,笔者才有了一种担心:流行的“行动”会长久吗?要如何把“光盘”进行到底? 众所周知,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习惯,一靠制度,二靠道德.若要把“光盘行动”变成人们的日常行为,我想,同样应有制度和道德的双重考虑. 制度是管底线的,道德是管上线的.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曾说过:“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韩非子·显学》)这话是说,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韩非子这话虽有偏颇,却也道出了法制的必要性,人们确实需要用法制来规范自己.就“光盘行动”来看,更多的是对人们道德上的要求,虽然当下网上应声如潮,纷纷晒出自己的“光盘”,但始终缺乏一个制度来管住底线,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的能有多少?估计也就“不什数”了.  相似文献   

17.
别小看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在撺掇主官搞歪门邪道时,却能说出一套套别出心裁的歪理来,蛊惑昏愚之官。(红楼梦》里有个人称“十大爷”的李十儿,是贾政“信得过”的贴身随员,在江西粮道衙门时,为勾结地方恶吏大发“漕粮财”,转动花花肠子对贾政说了一大通为官要“上和下睦”的歪理论。内中最“中听”的是:“老爷极圣明的人……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  相似文献   

18.
<正>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数千年的精神传承。深悟国学内涵,可提高个人内在气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古人云,治事先治政,治政先治吏,治吏先治心。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要加强国学修养,才能更好地修好为官之道。一、短不可护,长不可矜。明代聂大年的《座右铭》: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长不长。此语的  相似文献   

19.
<正>明朝吕坤撰写的《吏品》,依官吏的行为举止和品行政声,归纳出十种表现差的官吏,目的在于提醒为官之人要时时处处以公为先、以民为重,不要做为百姓所不齿的那十种官吏。时至今日,《吏品》的提醒对当前的领导干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鑫 《决策探索》2021,(2):37-38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教的目标,教育治理法治化是时代所需。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必然要求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工作力度。围绕现有的研究视角,结合依法治教的大背景,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进行思考,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化有效耦合的践行机制、健全社会支撑体系等,以期共同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