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斐奇诺不光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还重视他作为"人"的有限性。作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他认为这一有限性只有上帝可以补足。在他的笔下,苏格拉底终身致力于治愈人的愚昧,真诚地承认自己无知,有助于虚心接受神的指引,从而巧妙地将其与基督教教义融合,斐奇诺特别强调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实践,认同他的爱和哲学的教育。他还将苏格拉底类比于耶稣,认为他是耶稣之前的基督徒,极大地改写了苏格拉底的形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苏格拉底,特别是斐奇诺笔下的苏格拉底,被当做耶稣式的哲学家,成为新时代的精神英雄,也即最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自称经常受到灵异的警示, 他曾因此被指控并被判有罪。实际上, 苏格拉底的灵异只能是苏格拉底自己, 灵异的声音是他内心深处的声音, 从哲学角度说就是他的自我意识和个体意志。苏格拉底的灵异思想表现了自我意识和个体意志与传统原则、观念之间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余潇枫一、苏格拉底:哲学人格问题的缘起苏格拉底是“人的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用理论和生命去获得独立人格的哲学第一人。公元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罪行,并被民主派当权的雅典法庭判以...  相似文献   

4.
一天在课堂上,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们问他一个问题:“怎样学习,学问才能够达到您那样博大精深?”苏格拉底没有做正面回答,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动作,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地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5.
最好的果实     
一天,一群年轻人去拜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取决于自身的抉择.当苏格拉底决定将生命祭献给他心中的神灵,当他决定把维护灵魂的圣洁作为生命最神圣的使命时,他不得不用他的一生来与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抗衡.然而,苏格拉底命运所代表的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良知与现实世界的矛盾斗争.苏格拉底与世俗观念的论辩展示人心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透视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领会苏格拉底关于体育的深刻哲理.他提出的身心和谐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妇女和儿童体育教育的思想对于如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态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相似文献   

9.
针锋相对     
求知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死后,他的门徒分化为几个派别,其中柏拉图直接继承了他的神学目的论和伦理思想,并综合前苏格拉底某些思想家的思想,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不朽、神秘的数是万物的始基的思想,赫拉克利特的感觉世界,永远变化的思想,构成了以理念论为中心包括宇宙论、知识论、政治学、伦理学、美学在内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有关美学的论述,就其广泛性和系统性来说,都远远超过前人。柏拉图是古希腊美学的开拓者,跨上古希腊美学高峰的第一人。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出身于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父母都是贵族后裔,在他母亲的亲戚中有的还是贵族派的领袖人物。少年时,他受过多方面的教育,在文学和数学方面显露出才华,写过剧本、抒情诗,钻研过数学;也喜好体育,在运动场上得过锦标。他受教于苏格拉底八年,  相似文献   

11.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做坏事是因为无知。他提出"无人愿作恶,为恶而不知",我们称之为"苏格拉底疑难"。而亚里士多德则探讨人在不能自制的情况下作恶是否拥有知识,首先看似在实践性上否认了苏格拉底的看法,而实则进一步解释了苏格拉底疑难在形而上的逻辑成立,真正分析并且认同了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美德即知识"。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12)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以"产婆术"而著称。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征侯式地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苏格拉底方法在诸多方面根本不同于其母所从事的"产婆术",并且他的这种"产婆术"在某种意义上也并不助产。这源于苏格拉底方法所受到的智者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导致了他的对话不仅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着智者所擅长的那种诡辩色彩。苏格拉底所探讨的主要是德性问题,即寻求美德与相关品质的普遍定义,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地从经验中得出适合于所有个体的任何定义,而后代的哲学家们也都试图以各种方式摆脱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在困难。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秘诀     
《北方人》2007,(6)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     
[古希腊](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传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雅典城中的一个铁匠(jiàng),由于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只好经常去给别人做接生婆,这样可以赚(zhuàn)到一点小钱来贴补家用。而少年的苏格拉底也经常到铁匠铺子里帮着父亲干一些活计。家境贫寒并没有给苏格拉底造成什么糟糕的影响,相反却让苏格拉底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因为没钱买布,一年四季苏格拉底都只能穿着一件衣服。有时衣服脏了他便在夜晚把它洗好,然后拿到火炉边上烘(hōng)干。至于鞋子,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就是奢侈(shēchǐ)品了,他总是赤着脚走路。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的对希腊哲学家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尼采将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分水岭,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对立于苏格拉底幸福论的,艺术精神对立于苏格拉底的工具理性。尼采称古希腊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为哲学的天才共和国,柏拉图以后的希腊哲学都是一种混合的产物,失去了柏拉图之前哲学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美学史上,苏格拉底美学转向了人、主体和意识问 题。他对美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美的普遍定义的探求上。他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也体现在他 的艺术意识上。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的本体思想从自然哲学当中脱离出来,不仅在于他发现了人类无法通过求助于外而真正认识世界的本体,同时还由于在他看来,“心灵”作为世界的本体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外在事物,而是人们的精神,并且这精神具有规整万物的作用。苏格拉底本体思想的变革,最重要的在于他提出了“善”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在“善”的概念中引入了“自我”的概念,如果说“善”的概念并没有将苏格拉底的本体思想同自然哲学家的本体思想区别开来,那么“自我”的概念则佐证了“善”的本性是“心灵”中的绝对理性,是存在于人类精神之中的世界的本体。苏格拉底不仅仅将伦理学引入了本体论,同时也将认识论与其紧密结合。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格拉底的思想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本体思想从求诸于“外在世界”到求诸于“人的心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读书卡片     
落水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一不小心,跌入了一个深坑里。他不会游泳,只好在水中一边拼命地挣扎,一边大喊“救命”!这时,一个人正在河边钓鱼,他听到喊声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收起钓鱼竿,起身就走。后来,多亏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才救了他一条命。人们七手八脚地帮苏格拉底换掉湿衣服,异口同声地谴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道德太低下。过了不久,那个钓鱼人蹚水过河,一不小心,也跌入了深坑里。这人同样不会游泳,只好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呼“救命”!恰巧,苏格拉底正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听到呼救声就飞跑了过去,用一根长长的竿把那人救…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支持一种“未经限制的”享乐主义,由此说明美德对于实现幸福进而快乐的必要性;他在《高尔吉亚篇》中则反对以快乐最大化为核心的享乐主义,由此提出一种适应性的幸福主义。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在这两篇中呈现的快乐观确实存在某种不融贯性,之所以不融贯的主要原因在于,苏格拉底没有为快乐与幸福、美德、理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清晰而统一的说明。针对这两种快乐观的未决问题,古希腊伦理学大体发展出三种有关快乐观的思路,即享乐主义的思路、美德主义的思路以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综合性思路。苏格拉底的快乐观对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古希腊的幸福和美德等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