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鲁迅吸收了尼采等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和恶魔浪漫主义的生命自由精神,形成了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生命主义思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将个体生命自由作为绝对价值;二、高扬个体生命的内在主观体验;三、强调个体生命的流动性与扩张性。鲁迅对民主制度、物质文明的批评,对科学理性的理解和反省,都基于这种生命自由意志。鲁迅的生命自由意志一方面是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理性思想在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生命观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饱受诟病,以原子态个体存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社会观,难以良好地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儒家的社会观思想具有与现代生命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其中,"和而不同"的生命观不但对异质生命具有巨大包容性,而且具有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天下"观立足于个体的超越性,在组织上给予生命以多层性和系统性的依存感.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主体自我人格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死亡意识既体现了作者自我人生的深层心理学上的精神冲突,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所处逆境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7,(3)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自律思想的建立。儒家传统缺少作为现代社会之基础的非道德性的个体权利观念,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并不在于重视个体权利,而在于儒家心性之学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个体自律的思想反复使知识分子从重视个体权利滑向整体主义,从而使得个体权利的观念始终没有在现代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从本质上讲,重视个体权利的现代社会大前提一旦在现代中国确立,则儒家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意识反而会在现代中国更有生命力,从而成为抵御个体主义消极后果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西文化异乡人胡适,在回归传统与寻求现代性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思想悖论。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思想既成就了他,却又困扰着他,使他始终在传统与现代,政治与文学,理智与情感之间徘徊。胡适的公共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认同错位成为新旧嬗变之际知识阶层思想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无名氏的生命意识美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种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跨越。这是一种中国式的以主体意识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它以个体自我为生命真实,以时间的"绵延"为生命性质,以痛苦荒诞为生命主题,以非理性的艺术方法为生命形式,并在儒、释、耶三教合一的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互补之中实现生命本体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融贯传统儒学与现代民主理论所必备的理论基点,即如何对个体自我进行理解展开反思,提出传统儒学与实用主义、社群主义民主理论在个体自我的时间、空间、身份与角色四个向度上共享诸多理解。这些理解共识,在为传统儒学与现代民主理论的"兼容"提供智识资源之同时,亦对克服自由主义契约民主模式的相关弊端提供改进可能。  相似文献   

8.
按照天人合一的思路,从天地之道的角度来观照人道,通过天地人相协调来实现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中国哲学的思想特质。这样一种理解人性的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形成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在一定的人群关系、伦理关系当中去悟觉人生真性情的儒家仁道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就个体生命而强调怎样去求生保真,怎样去悟觉生命本然的道家自然之道思想。以孔老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在生命之道与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思想传统,能给现代人以安顿生命的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体生命、对于“生”以及“死”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生与死是一个生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是因为死才凸现了“生”的意义,意识到死才会只争朝夕,充实自我,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并非纯粹的理论建构,其思考路向和问题设定都与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问题紧密相关,把美的情感教育落实于具体的"立人"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实践理性追求和现实针对性。作为系统的理论建构,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又融合着中西美育思想的精华,在借重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传统的同时,又沿着西方哲学固有的传统思路,以"知、情、意"对应"真、美、善",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美育理论与席勒、康德、卢梭和尼采等人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对于感性、生命、情感,人的个体存在价值及其意义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进安 《船山学刊》2016,(3):100-106
儒家的价值系统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主流思想的形塑者之一,并且构成了文化中个体生命意义的传播者,它蕴含了人性论、价值观与历史观,形成中国文化的血脉基因。但至今日科技挂帅,数字生活与人伦疏离的现代社会,儒家究竟何去何从?在今天是否能有其继往开来之角色扮演,本文试从传统文化情境过渡到现代社会,厘清儒家的价值系统与个人生命、民族生命之关连性,进而探讨面对此种变异局势之际,儒家哲学的变与不变之观点,是否还有其提供现代生活参照的价值意涵,同时诠解儒家所需修饰补正之观点,当可肯定儒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尼采把信仰与价值的对立视为传统形而上学及其真理现的根源,形而上学家将世界割裂为善与恶、世俗与神圣等根本对立的部分.尼采的世界则是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完好整全的生命和自然,这生命自然是超越善恶的生生不息自我创化的整体之流,个体在生命自然整体之流的回复中获得自由与本性.  相似文献   

13.
谭桂林 《东岳论丛》2012,33(12):21-26
鲁迅的个人信仰乃是由他的整体的生命活动所形成,与他的血肉的生命体验丝丝相连.这种熔铸着个体生命经验、散发着血肉气息的精神基础保证了鲁迅信仰的纯粹性特征,也说明了鲁迅从“进化论一尼采主义”的信仰者前进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是一种内在血脉相连的发展式的衔接,而不是断裂式的或者转折式的衔接.它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了一份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思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表现自己,是人以言行彰显自我的活动,是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能力与性格、活力与勇气的积极展现和全面展示.表现自己是个体人格的自我塑造,是个体生命尊严与幸福的本源性要求,是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每一个体的必然要求.表现自己是生命特性、成长方式和社会要求,是未成年人最珍贵的人格特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表现更为充分、全面和完整,促进每一个体更有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道家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融整合特性。本文分圆融整合系统观和与道合一生命观两部分论述道家和合思想的内容、特点及现代意义。第一部分概述其辩证和谐与宇宙合一的系统思想及现代方法论意义;第二部分概述其与道自然合一的生命状态及境界观,为现代人解决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心灵的矛盾提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化中主要有两种与正统文化(道德文化)异质的文化,即半文明宗教文化和科学文化。在古代诗歌中,半文明宗教文化的思想情感在宗教的信仰、仪式和神话等三个方面都有表现;人文性科学文化的自我思想情感,则主要表现在爱情诗中,其次表现在某些思索生命和感叹人生的诗中。关于异质性自我思想情感的诗论主要是"性灵"说和"尊情"说。在古代诗歌中,正统道德文化的思想情感与异质文化的思想情感的历史关系是:随着正统道德思想情感的确立,与之异质的宗教思想情感很快消逝;随着正统道德思想情感的日渐僵化,与之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则日渐活跃,并最终与诗歌语言形式的变革相结合而产生了现代新诗。  相似文献   

17.
自传的自我书写是自传作家展示自我生命历程、揭示自己思想观念的过程,它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自传作家通过复杂自我的转变,使自我的真实性在自传事实与自我夸张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自我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展现.自传的自我书写在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影响中、在内在真实与外在虚构的矛盾冲突中、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作家与读者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自传作家在自传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诗性而又真实的自我书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进行即时点拨。但中国哲学在思辨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反省和自我更新,相信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一定会在未来中国哲学建设特别是价值体系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将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体系和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对立起来,甚至认为他以概念的普遍性扼杀了生命的个体性。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黑格尔在对概念自身发展的描述中已经将概念提升到了一种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这个提升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可称为概念的自我化;第二个阶段可称为自我的个体化和生命化。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上升到了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原则  相似文献   

20.
道家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融与整全的特性。本文分圆融整全的系统观和与道合一的生命观两部分重点论述道家和合思想的内容、特点及现代意义。一、辩证和谐与宇宙合一的系统思想及现代方法论意义;二、与道自然合一的生命状态及境界观,最终为现代人解决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心灵的矛盾提供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