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健全承包企业的物质利益机制是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仅是理顺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关系的一种经济形式,而且是处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是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以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为主要因素的物质利益机制,而承包企业内部的物质利益机制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规定》,各级消协不受理如下投诉: 1、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纠纷;2、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方面的纠纷;3、商品超过规定保修期和保证期而产生的纠纷;4、商品标明是处理的(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5、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的法规,不难看出,我国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调解、仲裁及行政复议等方式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在这种状况下,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效果不佳,存在着诸多的负面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缺陷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实际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本文拟就如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缺陷和完善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大法意网的中国典型案例数据库中近3年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85个案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案例中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特点,由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纠纷产生的原因,并对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行政复议机关是否应当担任被告的问题。基于复议实践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修改中提出了大量复议机关是否担任被告的具体方案,其中的本质区别在于如何认识行政复议制度的根本功能与行政复议机关的性质。从现行法制的运行来看,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于以纠纷解决为主、行政监督为辅似乎更为妥当。从公正性与独立性而言,复议机关在性质上无法实现完全的司法性。因此,行政复议机关具有担任被告的正当性与可能性。在继续探索更为中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的前提下,将适合复议机关作被告的情形限定于复议机关不作为与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两类可能是现行法制下较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各类民事案件持续大幅度上升,主要表现在:(1)民事案件量多面广,影响社会安定.1995年大庆市各级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是1990年的4倍多,平均每年递增41.2%.(2)集体诉讼增多,闲事苗头不断.集体诉讼主要由建筑承包、合伙买卖、土地鱼塘承包、企业占地、劳动报酬和农民的粮莱拉不能兑现疗方面原因引起,涉诉人从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甚至超百人,诉讼标的镇从十几万元发展到超百万元.有的集体到政府好坐,有的扬言集体采取过激行为.(3)瓦事纠纷与社会突出矛盾交织,极易引发事端。在涉及法人和公民的民事权益争执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和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均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强制性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要有效避免纠纷产生或解决纠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运作:以法律强制性规则为出发点、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股东协议为补充、以裁判机关的裁量为最终路径.因此,有效把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强制性规则,我们才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实践中的股权转让纠纷,才能保障投资者顺利地收回投资、新股东的高效加入以及公司发展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
所谓“全员招标”是指,不仅企业经营者要通过招标办法来确定,而且企业行政和生产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干部和职工都通过招标办法来确定。一般而言,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大都推行内部层层承包,把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身上,变经营者一人承包为全体职工共同承包,以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承包指标的完成。但许多企业内部承包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多采用“一对一”谈判方式确定承包指标,使指标偏低,内部承包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行政调解问题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调解并非一个确定的概念和统一的制度,通常是指行政机关主持的调解,属于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调解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价值,可用以处理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其形式多样,在程序设计中需要妥善解决公权力处分、信息公开、调解协议效力及其与裁决的关系、司法审查等关键问题。鉴于我国当前行政调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在制度建构和改革中应充分认识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客观优势,充分考虑民众的纠纷解决习惯与实际需求,充分认识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需要,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以更好地发挥行政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春伟 《北方论丛》2000,(4):115-119
我国现行有关法规中规定了公安机关在对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可以进行调解,在司法实践中,某些民事赔偿纠纷起诉到法院,则又必须经过机关的行政调解,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安行政调解有其存在的必要,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关于公安行政调解的立法却不统一、不完善。公安行政调解活动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我国应当加强公安行政调解的立法,加强对公安行政调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在煤炭行业中,“四位一体”经营机制,是这几年研究的热门话题。所谓“四位一体”经营机制,就是把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体系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内部银行体系和经营调度体系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机结合、配套和统一,是企业在经营上涉及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的有关工作的总合。焦作方庄煤矿自推行“四位一体”经营机制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承包经营。 内部承包经营是“四位一体”机制的龙头和前提,没有承包,经营管理就缺乏内在动力,企业就缺乏活力。方庄矿在原有基础上,按责、权、利、效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所引起的冲突纠纷,已成为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性质、关系和冲突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产生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规范两者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处理两者冲突纠纷的可行做法,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权利纠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法律上的意义怎样从法律上去认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国家和企业双方通过签订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国家把生产资料的经营权交给企业,并明确规定双方各自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先行调解是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新增的一项制度.先行调解包括受理前的调解和受理后立案阶段调解.确立先行调解的意义主要在于立法机关认可了受理前的调解,受理前调解的纠纷仍然应当是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由于先行调解所处的诉讼阶段,适合调解案件的范围相对较小,最高人民法院文件中要求重点做好调解工作的案件基本上不属于先行调解的范围.受理前的调解可“委托”给附设于法院的人民调解室;由法院进行的调解,应先立案后调解,预立案不宜继续采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所有制内部,采用承包经营责任制形式,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已有的改革实践证明,实行承包营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垦企业组织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事业组织间、集团员工与集团企事业组织间、干部与员工间的内部冲突,以及因管理职能重新分配、劳动纠纷和土地纠纷引起的外部冲突。为化解冲突,农垦企业应完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塑造健康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好经济调整中的经济纠纷,以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在当前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广东法学学会一九八一年年会着重就这个问题组织了讨论。同志们认为,在经济调整中产生的纠纷,目前主要表现有:一是因计划变更项目调整引起的纠纷;二是因企业关、停、并、分,债务未清偿引起的纠纷;三是因产品转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起的纠纷。对于如何处理上述的纠纷,在讨论中有以下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当贯彻过错责任原则。即企业因过错不能履行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才负赔偿责任,反之,不应负赔偿责任。所谓过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即故意和过失。故意和过失都要  相似文献   

19.
建设工程垫资行为应是有效行为。认定这一点对处理实践中的各种纠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有 序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疗器械致人损害纠纷的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学术》2007,(5)
在医疗纠纷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纠纷是由于使用医疗器械产生的,这类纠纷涉及到患者、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的生产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在这类纠纷的背后,隐藏着民事法律普遍性和医疗服务特殊性、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与促进医学科学进步等诸多矛盾。本文将从司法角度对实践中此类纠纷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和意见,以期对以后此类案件的审判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