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看来,西方文明自身蕴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人的存在危机,即人的物化与完整性的丧失。这种缺陷造成的结果是西方文明不断地在低级层面取得成就,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实际上,真正的哲学或曰完整的知识应该是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综合,其中,神秘主义是其基础,它既不同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同时又包含它们的所有客观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西方文明的缺陷、恢复人自身存在的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锟 《学术交流》2006,10(9):170-172
俄罗斯著名作家兼剧作家米.布尔加科夫的创作思想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并且在其宗教神秘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的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得到具体表达。与康德一样,作者把宗教和人类道德伦理观结合起来,试图从人为自身立法的角度为人类未来生存状况寻找答案;区别在于布尔加科夫的创作理念虽然采取了理性哲学的视角,但作品仍充满浓厚的神秘色彩,可见作者并未脱离俄罗斯人世界观的神秘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8,(2):115-118
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代雅典最为著名的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在其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挖苦和嘲讽奥林帕斯众神,责备他们是残忍的、邪恶的,他们制造人间灾难。欧里庇得斯怀疑和否定奥林帕斯众神的存在,他批判预言、神示和传统的宗教习俗,他还攻击神庙、雕像以及与此相连的一切神圣特权。其影响是极大的,这加快了奥林帕斯神教的衰朽。而在另一方面,欧里庇得斯没有建构出新的宗教或道德体系,他倾向于宗教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考察了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在探索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方面的基本理论贡献。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含混性理论 ,即我们既可以以自然主义方式又可以以宗教方式理解世界 ,为肯定宗教经验及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理解的基础 ;宗教批判实在论与宗教多元主义假设可以促使我们辩证地、科学地认识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 ;统一性和沟通性神秘经验本质上与一般宗教经验一样都具有共同的认识论结构 ,即都是终极实在的临在和人对之作出回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见证实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成 《浙江学刊》2000,(5):141-145
本文系统考察了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在探索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方面的基本理论贡献。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含混性理论,即我们既可以以自然主义方式又可以以宗教方式理解世界,为肯定宗教经验及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宗教批判实在论与宗教多元主义假设可以促使我们辩证地、科学地认识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统一性和沟通性神秘经验本质上与一般宗教经验一样都具有共同的认识论结构,即都是终极实在的临在和人对之作出回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宗教、艺术和哲学,是人心灵的文化形式。人通过与宗教、艺术和哲学中的感觉、情感和意义进行“对话”,使人与宗教、艺术和哲学的关系成为一种灵魂问答、思想共鸣和心灵对话的关系。感觉世界是人的宗教、艺术和哲学之寓所。神秘感是宗教形成的始点和宗教传达的发端,通感是艺术的创作源泉,崇高感是哲学世界的一个属性。人通过宗教、艺术和哲学来体悟、表达和表征人的情感世界。人的情感在宗教中被赋予与神相感知的作用,一切都是对神的情感的回响;艺术是人对情感世界的体验,艺术本质上就是实践着的人的生命艺术;人的情感是哲学思想的依据,哲学世界是反思性的情感世界,情感世界是体验哲理的思想世界。人的心灵是一个意义系统,宗教、艺术和哲学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不同文本,它们构筑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意义。在宗教中,人的意义不能是出离于神的意义之存在。只有透过神,人的意义才被透见为一种意义。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艺术是真理之寓所,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艺术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意义世界是哲学之存在的真正问题域。人之生命存在本身迫使人们去追问意义,生命存在本身通过人对意义的追问表征人自身存在。  相似文献   

7.
吠檀多观     
一吠檀多是一种基于神秘主义的哲学。神秘主义企图从其纯形式中获得体验,然后用之解释现实。它认为这种直接体验即为现实,而且这现实就是被体验为绝对价值的那种东西。有了此种体验之后,一切思想和欲求都因得到满足而停止了。有此种体验的人会感觉到他已经找到了一种不可言喻的东西,它可以满足一切企求,回答一切问题。吠檀多是一种检验它自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里,浓浓地融入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的历史与现实.为实现国家统一并加强皇权,以君权神授为宗旨的基督教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被罗斯统治者"请入"罗斯.至此,无论是在鞑靼蒙古人入侵时期,还是在第一、二次卫国战争等俄苏历史的紧要关头,俄罗斯东正教均发挥了其社会整合与道德教化作用,并在促进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规范民众道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类有时间意识和思考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人类意识到自己对运气的依赖。宗教证实了这种依赖的感觉。今天,建立在超越人类的人格性存在基础上的宗教信仰已不再可能。不同于宗教的是,神秘主义通过放弃自身的愿望寻找精神的宁静。神秘主义,正如其印度和中国模式所展现的那样,是独立于宗教信仰的,其根本特点在于放弃人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一点将通过对道家的解释来阐明。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种族宗教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多神教和东正教在俄罗斯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传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内容包括古代多神教和东正教信仰的基本特征、两者的差异和冲突、两种信仰的重叠造成的两重信仰 ,以及由此而来的俄罗斯宗教文化、人文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征。此外 ,文中还论及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如神圣的俄罗斯、圣徒精神、神圣的俄罗斯和罪恶的俄罗斯、虚无主义、索菲亚、圣母、永恒的女性和大地母亲崇拜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先验现象学认为意识的逻辑结构构成事物的本质,这在存在论现象学看来既贬低了事物在存在论层面的地位又遮蔽了比主客关系更为原始的共在关系,存在论现象学试图在我们和事物的共在当中揭示我们以及事物的本质。存在论现象学以这一全新的视角力图去诠释"人是什么"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  相似文献   

12.
吴学国 《求是学刊》2002,29(4):32-37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真正的“上帝” ,就是存在本质的真理。海德格尔通过对“上帝之死”的分析 ,指出西方思想二千年来的历史命运就是虚无主义 ,即对存在本质 (虚无 )的遗忘和逃避。在海德格尔晚期的四重性的世界图景中 ,神不是人借以逃避存在的庇护所 ,而是将人引向存在自身本质 (发生、四重性 )的暗示、线索。而海氏强调的“本体论区分” ,其神学意义就在于将神从本体神学的上帝的存在者性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晚期思想包含了一种宗教经验 ,但由于海德格尔的宗教思想存在一种暧昧性 ,他的“神”并不足以表达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 ,除了那明显的“神”之外 ,还有一个“隐藏的上帝” ,它就是存在自身的本质 ;在海氏看来 ,只有它才是真正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3.
章忠民 《求是学刊》2001,28(5):38-44
在社会历史的巨变中 ,西方哲学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转型。近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 ,不仅与当代社会发生了严重冲突 ,更是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在现代哲学的视界中便被冠以“传统形而上学”而遭到严厉的批判、解构。西方哲学的发展由意识哲学、认识型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实践型哲学 ,从而使得哲学由抽象的逻辑概念的阴影王国、思辨的精神世界朝向事物本身 ,返回到生活世界。对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不仅是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的重要前提 ,还可为西方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Data from a sociological study conducted in Novosibirsk show that in this Russian population the "real man" is expected to pursue victory, risk, struggle, leadership, and success. In addition, however, there is also a natural masculinity in which there is no rigid framework of the image of the "real man." Moreover, natural masculinity represents neither a crisis of masculinity nor an example of "failed" masculinity.  相似文献   

15.
徐才 《求是学刊》2002,29(3):26-30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本体”的现代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可以说”与“不可说”的对应关系的存在 ;是“物———我”合一的澄明之境 ;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信仰。哲学本体论的终极关怀是超验的。“超验”作为与“经验”相对称的哲学范畴和哲学规定 ,有着重大的本体论意义、人生意义和科学意义。确立“超验”的合法性 ,不仅必要 ,而且是一种事实。它不仅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排斥对象 ,而且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争之地。否则 ,在终极信仰上的阵地就只能拱手让给宗教和迷信。  相似文献   

16.
王福友 《求是学刊》2007,34(3):82-88
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与状态发生了改变,不但面临着更广泛的风险,而且经济生活不再成为生活的全部,体现一种多元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思想理论创新,而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回应,也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对侵权行为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适应,侵权行为法需要进行理念的转变,以满足调整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理念转变主要表现为,从行为归责转向“不利益”资源的配置;从裁判规范转向行为规范;从救济人转向关心人。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实质是普遍史观和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考和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过程;而从俄国革命所提供的“俄国道路”与“俄国方式”到斯大林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恰恰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史观到普遍史观的回归。在建构中国史观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和现实发展经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晚年东方社会思想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俄国道路”和“体制嬗变”是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8.
夏世华 《求是学刊》2012,39(2):51-56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有德无位者全力修德,谨守性命,安于时命,养成恒常如一的圆满德行,从而能在得位而治时能“利天下而弗利”;另一方面,要求有位者透悟性命之正,从而能主动尚德授贤、退而养生,这既能使贤者居位而利天下,又能退而养生以自利.简文将“七十致政”之礼普遍化,试图断绝天子终身制的构想,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市民社会诉求与"法治国家"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3,30(1):67-70
俄罗斯"法治国家"的理论路径是与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进程相回应的,并以市民社会为其逻辑起点,即认为市民社会构成了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的自由、权利和秩序诉求提供了法治国家的价值原则;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这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条件下的法治要求和特有关怀,也反映了俄罗斯国家控制能力衰弱和市民社会"畸变"背景下的法律秩序要求.文章指出,要推进法治,不仅要推进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化进程,更重要的是确立二者良性互动关系,而不可简单移植和照搬西方.  相似文献   

20.
城邦政治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政治现象。它超越了个体与类二元分立的政治模式,它把"共同生活"作为"人的条件",以此塑造了政治的本源。基于"共同生活"的视域,它以理性化的制度安排来落实"共同生活"的意义,实现了理性化的制度形式与人的存在价值的内在统一。政治不仅要以系统、缜密、具体的制度安排来确保人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更需要有作为"人的条件"的"共同生活"这一本源,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