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的时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空前且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被视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聊斋志异》一书从形式体制的丰富多样来看,可算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所有形式。《聊斋志异》的问世使文言短篇小说重现光辉,并且成为一部经久流传的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广泛揭露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就。不论是从它包罗万象的形式体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看,还是从它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兼收并蓄的语言体系来看,《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魅力都足以让它流传不朽,也值得后世人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锋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争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比较研究近年来状况活跃,在文言小说内部的比较、与白话小说的比较、新角度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外小说比较等方面,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为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6.
论《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构思周登扬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产生之前,我国小说已有长久的历史,不仅出现过唐人传奇那样成熟的文言小说,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也早过了花红时节,结出了一批丰硕的果实。如果说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构思还很简单的话,...  相似文献   

7.
《啖影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贵州人写的文言小说,是类似《聊斋志异》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虽在取材与写法上借鉴于《聊斋志异》,但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上并不逊色,而是自有千秋,自有胜境。该文对《啖影集》的作者与内容作简明而精要的介绍,并对其校勘与整理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简论《聊斋志异》的商业思想戎耀文,梁靖云《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力作,它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可与我国小说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唐人传奇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唐人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顶峰。《聊斋志异》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社会生活,爱憎分明,具有很...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使用了连续式、镶嵌式、并列式、串珠式等复合叙事序列,在使用小说叙事序列和结构模式方面独具匠心,体现了作者在文言小说艺术空间上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中的一座丰碑,《婴宁》是其中影响力较大、最具典型性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个性特征为中心,淡化故事情节,注重虚实相衬,环境渲染,具有悲剧的意蕴。塑造了一个敢说敢笑、天真无邪、娇憨狡黠、至情至性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女子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新体文言小说”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小说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新体文言小说”.这些作品虽然仍用文言,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面目一新.纵观“新体文言小说”的发展,林纾的翻译小说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何诹的《碎琴楼》是今所见最早的此类作品.此后迅猛发展,苏曼殊的“衷情五记”,“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堪称此类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洪迈的《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对于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元明清戏曲及文言志怪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明显地受到《夷坚志》的影响,它对《夷坚志》在模仿中有变异,在继承中有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题材的借用与开拓,思想内容的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与《天倪录》是中韩两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的重要代表,两者在小说正文之后均有作者的自我评点.对比两种评点,其共同点是评点都是正文故事的补充,又体现出作家的个性.不同点是《聊斋志异》在评点内容上选择富含寓意的故事,饱含鲜明的情感色彩,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而《天倪录》则是注重考究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遵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者的因素,还包括成书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所处的小说发展阶段不同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显然受楚骚传统的熏陶.具体到作品本身,狐仙是一个重要的扭结点.蒲松龄努力打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写作中的释放模式和放纵模式,独出机杼地创造了狐仙的文人意象模式.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18.
近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话语权的形成。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是他启蒙民众、变革图强的政治需要。《新小说》用浅易的文言甚至白话刊行的小说、戏曲、歌谣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小说传统观念的改变具有首倡之功,促成小说从"小道"变为"大道",对晚清小说走向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新小说》占领舆论制高点,在中国近代传媒阵地有效开展救亡和启蒙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末清初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后的高峰期。《聊斋志异》以其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使之大为增色。这部杰作问世,固然有其现实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同时,岁月悠久、异彩纷呈的小说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中,六朝志怪小说的作用是突出的。所以,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一从一定角度看,《聊斋志异》是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蒲松龄在书成之后回顾写作过程说:“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面前摆着两个事实:一是蒲松龄用文言创作了闻名于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同时又用白话创作了几十万字的俗谣俚曲和杂著,文言和白话他都运用得很娴熟,他是个文白兼长的语言大师.二是白话小说早已在先于蒲松龄五六百年前的宋代出现,明代更是大量流行,短篇、长篇都产生了堪称世界文学的名著;尤其是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金瓶梅》,更是标志着我国白话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聊斋志异》语言时,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