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
李白一生曾到过几次巴陵?纵览古今一些著名学者编写的李白年谱,看法很不一致。举其代表性意见,主要是三种: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詹锳的《李白诗文系年》都认为是四次,黄锡圭《李太白年谱》标为五次,而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年谱》则只列有三次。在具体时间上,各家距离就更远了。郭、詹二谱分列在开元十三年、开元二十七年、乾元二年;黄谱分列为开元十五年、开元十七、开元二十五、乾元元年、乾元二年;王谱标明的是开元十三年、乾元元年、乾元二年。三种意见殊异,且都有若干根据。那么,究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即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而广为流传。可是,李白诗文散落民间,亡佚是很严重的。李阳冰《草堂集序》称:“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之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这是太白弥留之际托族人李阳冰为其集子作序时的情况。魏万说:“经乱离,(李)白章荡尽。”(《李翰林集序》)也印证了此点。由于时代推移和其它诸种原因,李白的作品在宋初已散失得很厉害了。乐史、晏知止、宋敏求等人在搜求、整理、编次太白作品上,是有贡献的,可是宋求敏在广裒李白亡佚诗文时又不免失之粗疏,致使伪作羼入,诚如清人王琦所言:“功虽勤也,过亦在焉。”(《李太白全集》)全集里真赝杂陈是一弊端,各种选本就显得特别重要,应运而生,出现一些颇有  相似文献   

4.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我们将它们称为“李白女性诗歌”。这些诗大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1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女性的诗歌的比例要大许多。李白女性诗歌不但多,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唐诗三百首》是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读者公认的。这本唐诗选集名为 300 首,实选唐诗307 首。在这 307 首中,李白的诗有 25 首,其中有 13 首是写女性…  相似文献   

6.
】谭元春的诗文集在晚明有众多刻本,然而由于刊刻时间大多不明,对掌握各版本间的传承授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谭元春诗文集的各个版本,从相关文献入手,将目前可见的谭元春诗文集按时代分为明代单刻本和清代选本两个部分论述,对诸版本的授受源流、刊刻时代、具体面目进行说明,并比较其优劣异同。  相似文献   

7.
王太阁 《殷都学刊》2001,(4):108-110
最近有机会研读了郑州大学李之亮、徐正英两位教授倾数年之功编纂的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 项目《安阳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0年10月版)一书,欣喜之至,颇感这套近200万字 的煌煌巨著是一项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安阳集》,北宋韩琦著。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历仕仁宗、英 宗、神宗三朝,有“三朝宰相、两朝顾命”之美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其所著《安阳集》五十卷记录了他辉煌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情操,蕴涵着他 精深的思想见解,反映了北宋中期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8.
北宋书画形式的融合,主要是诗文以书法为载体进入画面并成为其有机构成因素。但以书入画在北宋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刚兴起的文入画不能对抗画院形成绝对优势,同时新的审美标准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桃李园”,王琦注本作“桃花园”)、《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就少为人知了。李白的作品专集,如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注《李诗通》,这三家都只注李白诗,置李白文于不顾;到了清朝王琦注  相似文献   

10.
李白长流夜郎,究竟是在巫山遇赦还是在贬所夜郎获释,这是文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之悬案。正史对于李白流放事记载甚略。《新唐书·李白传》只有“有诏长流夜郎,会赦”一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也只以寥寥数言记载此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这些记载均未交待李白遇赦获释之地点。唐人撰写的李白之《墓志》、《碣记》、《墓碑》、《集序》等,对于此事,更是未置一语。首先明确地提出李白获释地点的是北宋曾巩。他在《李太白文集后序》中说:“乾元元年,(白)终以汙璘事长流夜郎,遂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至于“至巫山,以赦得释”之根据是什么,曾巩未作具体交待,他只是对于记叙李白生平事迹之依据,笼统地总提一下:“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而白之诗书能为此提供线索的,只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病死于从叔李阳冰的官邸,其基地在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史籍有记载。然而,直到现在,对李白基地所在,仍有误指。唐至清代的诗文中,把太白墓写在采石的是很多的。比如白居易就在《李白墓》诗中指出:“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皮日休也说:“玉垒李太白……埋骨采石圹。”玉垒指川西北的玉垒山,  相似文献   

12.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诗文选本,其编纂宗旨大致有四点:1.辑录史传不传、<文选>集外作品;2.崇尚典雅之文;3.注意挑选各时代的诗文精品;4.有意收录有争议之作品.  相似文献   

13.
误收李白三首诗《全宋诗》卷九七五《李之仪集》据清钱尚涂《买愁集》卷上补辑《诗一首》,诗云;“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留空床。床上绣表闲不寝,至今三载犹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复相忆,白露湿苍苔。”此诗系李白诗远十二首》之十一,见王流往《李太白全集》卷二五。“留”作“余”,“床上绣装闲不寝”作“床中绣被卷不寝”,“犹”作“闻”,“相思复相忆”作“相思黄叶落”,“白露”作“露白”,余悉同。二诗显系一首,且异文以《李太白全集》为佳,当属李白作。补辑入《李之仪集》者显误。《全宋诗》卷一○七八《…  相似文献   

14.
《全蜀艺文志》为明代杨慎编纂的一部有关四川地区的诗文总集,此书编成后影响甚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而是书又因作者杨慎的名气,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成书后,被多次刊刻、抄录,流传颇广。现今能明确的刻本八种、抄本三种,其中最优的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邹氏刻本,最劣的为“四库本”。而其流传情况,则是清代、民国时期以江浙一带为盛,现今呈现北京、成都、上海三地并举的局面。其流传版本,则以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张汝杰刻本最广,嘉庆二年(1797年)朱遐塘刻本最少。  相似文献   

15.
北宋以来学人误读李阳冰《草堂集序》,以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本文在充分占有李白生活下限史料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了五代郭忠恕《汗简》所录唐李士训《记异》关于大历初年李白仍在人世传诵《古文孝经》一事的真实性,认为李白应生于神龙初年(705年),而卒于大历元年(766年)。  相似文献   

16.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4,(6):129-132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人和诗人中,李白对理想人生的设计与傲岸孤介的人格,是最为突出因而也是最值得研究的内容,是深入研究李白的应有之义。李白诗文始终具有“光焰万丈长”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颜廷亮《贰师泉赋》见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是敦煌文学中的名篇之一。然而,大约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敦煌文学研究界对敦煌俗文学特别重视有关吧,敦煌文赋中除个别几篇见于现存古诗文集者如《西京赋》等外,其...  相似文献   

18.
学术性、实用性与普及性的统一──评《李白大辞典》廖明君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灿烂辉煌的诗歌王国。在这一王国中,李白诗歌以其独特魅力,尤为璀璨夺目,异彩非常。“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然而,尽管历代都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李白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简论种家将     
北宋以“重文轻武”、“以文驭武”为国策,导致文臣主政,武将被冷落,常有武官要求转为文资之事。然种世衡及其子种古、种谔、种诊、种谊,其孙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祖孙,三代从军,在北宋中后期抵御西夏和金兵南侵的斗争中,前仆后继,屡立战功,威震一时,号称“山西名将”①,又称“种家将”。其英勇杀敌的故事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杨家将一样,值得赞颂和弘扬,但后代史家对他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功绩提及不多。本文拟作一简要论述,以就教于方家。一 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宋初隐士种放之侄,少尚气节,因种放荫补入…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收尤袤诗64首,仅少量诗原题有系年;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全宋文》收尤袤文56篇,只38篇明确列出写作年代。尤袤诗文系年卓有成效的学者是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吴洪泽,吴先生确定了尤袤诗30首、文41篇的写作年代。笔者对吴先生的尤袤诗文系年成果进行补正,涉及诗9首、文1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