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负责主持中共在南方党组织和国民党统治区统一战线的工作,对中共广东组织的建设和抗日武装斗争,开展统战工作,抢救被困于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作了大量的指示,给予了正确的指导,为广东抗战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指导中共广东组织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组织,壮大抗战力量  在八年抗战过程中,中共广东组织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开辟了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与周恩来的精心指导分不开的。(一)帮助中共…  相似文献   

2.
于化民 《东岳论丛》2006,27(4):121-131
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标志着抗战期间美国政府与中共之间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观察组派驻延安期间,中共高层领导人与观察组成员频繁接触,就双方如何发展关系尤其是如何开展军事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中共方面还尽最大可能为观察组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中共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与观察组成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与真诚的友谊。这本应成为双方全面合作的开端。可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对中国形势发展的误判,美国政府对中共领导人表达的合作愿望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与积极回应,特别是赫尔利在调处国共矛盾时从偏袒国民党发展到公开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导致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3.
庹平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45-15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武装力量先后开赴抗日前线,开辟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冀热区等18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孔晨旭 《兰州学刊》2008,(2):144-146,27
二战后,对美协调外交政策重新主导日本对外政策舞台,日本政府在美国对目的单独占领体制下的外交上表现出很强的倾美性。随着美苏冷战的兴起,日本政府采取现实主义外交策略,权衡利弊,利用国际冷战对抗资源,主动提出了依靠媾和后美军继续驻目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1947年9月13日《芦田备忘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政府的以“媾和后美军驻日”为核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把山西作为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与实践杨小池,王乃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舞台上,毛泽东导演出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关于把山西作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与实践,就是其中精采的一幕。一、关于敌后抗战战略支点构想...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时,在维护国家权益的前提下,一直希望西方的文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自由民主战士能够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并结交了一批美国的有识之士。这些美国友人曾在不同时期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给予了热烈的同情关注和支持帮助,如麦克威廉士最早资助孙中山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荷玛李、布思两人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某些反清武装起义的筹划,荷氏夫妇曾随孙中山来华进行共和民国建设,戴德律力挫敌人对孙中山的造谣中伤,并支持反袁斗争。他们的态度和行动与美国政府和财团不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7.
冯琳 《江海学刊》2022,(1):210-220+256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战斗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此时,美国正有意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对中国事务倾向于观望立场,但希望中国统一力量对抗日本。蒋介石将皖南事变解释为军纪问题、内部问题,美国虽有犹疑却也基本接受,并未改变支持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美国没有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实质,没有看到中共的上升趋势,而是认为国民党会是赢家,并判断国共冲突可以被控制,美国在远东的被动自此便已开始。中共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抗战大局下灵活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争取有助于抗战的力量。皖南事变发生之时,中共对时局转变作出准确分析,赢得美国舆论的同情,并打开了中共与美国高层联络的渠道,在走向历史舞台中央之初就占得了主动的先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美英的反法西斯斗争给予了有效配合和有力支援,它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拖住了日本的手脚,为美国备战争取了时间;它配合了美英的军事战略,支援了他们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和后来的战略反攻,也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配合和支援,保证了美英"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对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闫知航 《理论界》2002,(3):11-12
在关键的1949年,我们不能说中共与美国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起某种联系,但双方的决策者都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来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中共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当时都受到意识形态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中共与美国的对抗格局。一、中共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撞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兴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从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突的调解人?又或像延安期待的那样,充当国共关系的中间人?通过对华莱士访华经过及同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尤其考虑到美国时在中国实施的马特霍恩计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最高有限权",为马计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成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就成了华莱士访华充分而必要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研究方法的影响,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高度专业化,学者们研究的问题越来越细致,观察问题的视角也越来越微观。但是与此同时,另有一批学者并没有放弃对宏大问题的关注,他们试图找到美国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决定着美国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胡适,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的历史发展。本文拟作考察。胡适与中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的变化:从1919年到1926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生成阶段;从1927年到1937年,这是胡适与中共矛盾分歧的深入阶段;从1938年到1945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潜伏或缓和阶段;从IWh年到lop年,这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的激化阶段。1949年胡适逃台去美后,胡适与中共已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五十年代初大陆掀起了批胡运动,以清除胡适的思想影响。为什么说从1919年到1926年是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了能担负起领导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积极地探索干部教育的理论,并努力实践,创造了先进的、系统的干部教育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提高了中共的执政能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及时实现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抵御日本侵略,坚持、发展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朱德作为八路军前方最高军事首长和中央军委前方分会主要负责人,在不断提高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党内、军内的思想统一,不失时机地部署八路军实施以山西为中心的战略展开,直接指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抗战初期党的军事战略的成功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孟跃  张军 《南方论刊》2008,(1):98-99
解放区展览会是其抗日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农业生产品、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实物资料等方面的展览,极大的鼓舞了敌后军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念,我们从中也看到了中共抗日宣传的灵活和多样的特性,同时对于更好的认识中共宣传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本土传统节日亡灵节为创作语境,契合了近两年部分好莱坞现象级动画片所凸显的美国主流价值与身份政治的认同轨迹,通过描绘米格尔在亡灵国度的奇幻之旅,体察全球文化产品对于现实记忆与文化包容的关注,继而对墨西哥本土文化进行内化思考。该影片不仅体现了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墨西哥族裔对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与珍存,对本土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与坚守,还针对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外交移民话题展开现实追问。  相似文献   

17.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在华北敌后战场持续发动政治攻势,并加大对小学学生与教员的思想洗脑与政治控制,妄图使其服从日伪领导,是为小学“伪化”活动。部分学童受到蒙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中共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系统、开展灵活教学,并加强对日伪小学学童与教员的政治争取,是为“反伪化”斗争。在中共的努力下,多数学童政治觉悟提高,广泛参与社会动员、社会教育、抗敌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抗日一线。“反伪化”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共日后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权监势力与晚清朝政董丛林有清一代的大监,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朝政的程度看,都远不及明朝。然而,晚清时期,特别是慈禧太后柄政的半个世纪里,太监对朝政的影响力较清前期明显加强,而关键在于出现了一批“权监”人物,他们与朝政发生了密切关系,本文对此试作考察。一...  相似文献   

19.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得到了宜昌战场正面作战的直接配合,而百团大战对敌交通干线的凌厉攻势又沉重打击了日军,吸引了日军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使日本被迫放弃对中国的速决战略,从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发动。百团参战并非事先确定,而是大战发动后才形成的,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有着抗日的高度自觉性。对百团大战应分阶段考察,前两个阶段系战役进攻,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反“扫荡”作战  相似文献   

20.
李智 《理论界》2008,(8):197-198
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六方会谈作为有关各方通过会谈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方式而备受关注。有关六方会谈能否提升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讨论也由此展开。美国是东北亚地区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同时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因素对于六方会谈有重要影响。由于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安排,美国对于六方会谈最初的定位选择、六方会谈的运作过程以及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小.制约了由六方会谈岩展出杰北亚多曲害今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