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宗教文化的介入,藏民族对色彩有独到的见解和运用习惯。本文试图从"色彩地理学"的角度,阐述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两方面对藏民族色彩崇拜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及衍生的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学生态批评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土地伦理"、"敬畏生命"及"诗意栖居"等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理论资源以及生态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傣族生活区域的自然环境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多水胜,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对其舞蹈音乐审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傣族舞蹈音乐风格具有旋律美、音色美、调式美、形式美的特点,即"自然之美""阴柔之美""天人合一"的审美特征。同时,傣族舞蹈音乐还具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人际交流、凸显娱乐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直接关涉到生产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引发自然环境风险。在人类历史上,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缔造奢华"的设计理念耗损的仅仅是局部的优质自然资源的话,那么工业文明时代"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设计理念则发展为对自然资源的全面耗损。在后工业文明时代,"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是人类重新省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体育自然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福建自然环境的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对福建体育自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 ,提出了若干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主要分析和讨论了福建体育自然环境的现状、体育自然环境理论、福建体育自然环境若干因素、福建体育自然环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理念,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了传统民居在村落的选址、院落的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组合上处处体现的"原生态"思想,总结了人们对传统朴素的自然环境观的理解及追求,并用于指导现代生态居住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近些年来 ,自然环境污染破坏日益严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森林减少、生物物种减少和土地沙漠化、空气、水体污染加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并分析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 ,同时还对未来自然环境变化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自然环境变化存在一个加速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两美"绍兴是绍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推进"两美"绍兴建设,需要深入实施"重构产业与重建水城"的"双重"战略,努力实现人、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泸沽湖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而享有"中国西南的最后一片净土"、"人类母系文化最后的圣地"、"人类发展史上的活化石"等美誉。但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发展变迁,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以及历史原因造成当地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使泸沽湖的自然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安全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威胁,奇异的民俗风情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必须构建泸沽湖地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实现泸沽湖区域生态环保、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10.
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各经济生产系统内部及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传递,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获得"两低一高"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途径,并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12.
1944年1月26日,美国陆军14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专门针对马特洪恩计划宣扬他"空袭理论"的可行性,并抱怨:"自从放弃缅甸计划后,中国战场似乎就只剩马特洪恩计划了。""马特洪恩计划"在当时中国战区的优先地位由此可见。实际上马特洪恩计划与曼哈顿计划(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计划)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马特洪恩计划在中国战区处于最优先地位,正是美国核战略优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的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战时,罗斯福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对中国的深刻认识,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提出了中国大国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亚洲的主要托管国,使中国成为他自由战略的最高范例和试验。罗斯福对华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通过战时在殖民地问题上罗斯福对华政策的改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罗斯福与约翰逊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斯福政府与约翰逊政府推行社会保障的社会背景、社会保障的思想及社会保障的实践有很大的不同.罗斯福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开拓者,其社会保障政策具有安全阀的作用.约翰逊是这一政策的发展者,其社会保障政策具有调节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7.
姚燮所谓的“人事”,其实是对世人常情的一种认识,对世人生存环境的一种概括。以此品评小说人物,往往可以在人物“难为之处”最能发现“人事”使然的合理根据,表现出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对生存环境与人物性格深刻关系的揭示,也更强调生存环境实际上就是诸般“人事”对人物性情的促成与影响。可以说,正是这一独特的“人事”角度,构成了姚燮深入性格分析与人物评价的根本依据,成就并突出了姚评人物论平实而又深刻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吉老”是哈萨克族民间的古老史诗歌手,是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等古老民间韵文长篇作品的再创作者和演唱者。“吉老”与吉尔奇、阿肯等民间说唱艺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吉老”不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承者,而且是统治者、领导者或捍卫本部落利益的勇士。“吉老”这种史诗歌手的出现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历史条件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淹“才尽”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同步发生的 ,其“才尽”与南朝诗歌的这种“新变”有直接的关系。江淹无法适应新的文学环境 ,也无力改变这种环境 ,更无意去适应它 ,于是便有“才尽”之讥。远离文坛主流的江淹 ,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阐述金庸作品中"民间式制衡"的良性政治价值观:政治观于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及其政治情结,金庸政治观的立场及其政治文化批判,民间式制衡的良性中庸政治价值观。阐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这样一种良性政治状态的出现为其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