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元代是古代中日两国官方关系的低落时期。元朝统治者两次渡海进犯日本和日本海盗式冒险商人经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使得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但是,中日两国间传统的贸易关系并不因此停止,两国经济交流仍在发展。元代中日贸易问题涉及面较广,笔者仅就以下几点略叙浅见。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汉籍东传日本列岛,悠久的历史和传播的规模不仅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文化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创造了辉煌的东亚古代文明。而且对两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明朝时期两国的时代背景,探究当时中国汉籍传入日本的方式与特点,从中窥探中国文化的东传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古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3.
宋代对日陶瓷贸易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以来,在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中,陶瓷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宋代我国陶瓷外销日本以及促进这种陶瓷贸易的诸原因作出初步探讨,以期通过陶瓷贸易这一侧面.反映这一时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某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日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日木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唐代是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曾给予周围各国以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广泛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以遣唐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蒙古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本文在分析中蒙关系的历史发展、中蒙两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蒙美、蒙日关系的迅速发展,认为中国有必要大力推进中蒙关系的发展。并且从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政治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泰两国山水相依,交往源远流长。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承继于两国间的友好交往而历史悠久,建交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活跃。近年来,两国文化交流更是采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展开,即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推广语言文化的政府机构,在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影响持久,深受泰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基点,对中泰文化交流和中泰两国间的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前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由于唐文化的发达与辉煌,对古代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古代日本的文明进程。本文以唐前期中日两国的时代特征和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心,论述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往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其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紫式部的中国情结》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进行探讨 ,分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关系。紫式部是一位对中国怀有美好感情的日本女作家。她对中国的真挚情感凝聚成这部流芳百世的杰作。它的出现汲取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精华 ,并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17世纪,中日在对外关系方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史学界对这项政策具有的封闭性研究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它所蕴涵的另一项特性--开放性。中国"闭关"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中外贸易,尤其是中日民间贸易屡禁不止,两国贸易往来事实上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锁国"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德川幕府主动开放长崎一港,与外界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日文化交流的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使此期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与其它几个主要殖民国家相比 ,近代法国对华经济贸易的份额明显少于英、美、日、俄等国 ,甚至逊于德国。这一现象是值得关注当今中法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人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历史上法国对华经贸关系如何 ?本文描述了近代法国对华经济状况和近代各国对华经济关系中法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1871年以来,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中日关系的建立和文化交往中,皖人和其他省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李鸿章与中日建交、驻日使馆里的皖人与日本、皖人与赴日教育考察等内容构成了皖人与日本交往的主线;皖人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大和朝廷向中国大陆派遣了遣隋、唐使团,随使团前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学问僧学成回日后,促进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发展,他们是中日交流史上对日本历史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与朝鲜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山东半岛居民与朝鲜居民就多有交往。明清时期,山东半岛在中朝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援助朝鲜反击倭寇侵略的战略基地,同时山东半岛在西学对朝鲜的传播与中日朝商品贸易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中国古代的漆器制作积极而广泛地影响到周边国家漆器技艺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在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日本仰慕唐朝的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中日文化的交流也达到了高峰,唐朝对日本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延续至今。其中漆器的制作技艺也随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也传入日本,并对日本漆艺的产生与发展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就唐代漆器制作技艺对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文化而言,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因此,在这近两千年的时段里,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由中国流向日本。在这种“文化的生命运动”中,自然也要发生“空间伸缩”和“内容消长”。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融入日本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空间的一种伸展现象;日本文化吸纳汉字,而吸纳是有选择的,所谓在空间上有“伸缩”,在内容上有“消长”,这从“店、馆、房、屋”四个汉字中可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 ,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他们相互赠诗唱和 ,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诗篇。这些诗篇热情赞美了中国的兴盛强大和中日友好的情谊 ,赞扬了中日使者、僧人远离故土 ,飘洋过海 ,不畏艰险 ,不辞辛劳 ,挚着求法和传播文化的坚韧精神 ,也抒发了中日使臣、僧人身居异国他乡对自己的国土故乡的眷念之情。唐代中日往来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录 ,也是中日人民友谊的一曲颂歌 ,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唐代的中日文化交往以及中日使臣、僧侣和文人知识分子的友谊、生活和精神世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不仅显示了我国明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家的强盛,而且开通了连接亚、非各国和地区的航路,传播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外友好交往,同时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增进了岭南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9.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唐代和近代两个高峰: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这种交流和影响不仅深入历史还在影响未来。因此从信息传递、政治需要、社会发展、战争胜负、国际竞争、民族尊严和法律优劣诸方面,对古代日本输入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和晚清中国输入近代日本法律文化的动机与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交流的双向性和典型性既是比较法律文化分析的范例,也为当下中外法律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史和思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后半叶起,中日两国开始互派驻外使节,使团人员在促进中日关系与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黎庶昌曾两度出任驻日公使,其间他多次举办和参加中日官僚文士宴饮诗会,接连编辑了多本与之相关的宴会诗集。其使日之饮不但弘扬了东方传统文化,推动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将文化与外交相结合,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