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王丹 《职业》2008,(13):20-21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雇用人力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员工的薪酬和福利等,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公关与外形     
孟静 《公关世界》2008,(8):51-51
一个改行做公关的前同事发牢骚:“记者算得了什么?公关的工作比记者难多了,记者不就写个稿吗?”我默默地听着,想起我接触的“公关”。她们多是小女孩,有清脆的声音,我记得有家电视台的宣传科长讲,他雇用女员工的标准是要音色撩人,这样客户才会无法拒绝。  相似文献   

3.
云中飞 《职业》2011,(16):23-23
你的员工今年是不是打算跳槽?随着就业市场复苏,薪酬水平上升,企业在2011年预计将出现较高的人员流动。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4.
当职场趋势从企业端的"终身雇用"转变为个人端的"终身就业",该如何为自己的竞争力加分,让老板舍不得你走?你是正在力争上游的基层员工、公司的当红炸子鸡、中高阶主管、还是即将退休的资深元老?无论你身在哪一个阶段,当职场趋势已从企业端的"终身雇用"转变为个人端的"终身就业",你必须时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即使二十年后,依然是企业抢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0年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的发生,各界开始反思跨国企业中员工的处境和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开始思考借助西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调节手段来稳定员工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企业社会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得到发展机会。那么.就企业社会工作者来说,进入企业后,如何开展服务7服务对象定位是什么?自身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在现有体制空间内,服务边界在哪儿?  相似文献   

6.
刘昕 《职业》2003,(9):24-25
双重契约维系双方关系员工的解雇和离职几乎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解雇和离职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但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它意味着一种合作与互惠关系的终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雇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更明确地说,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或者一种互惠交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用关系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它同时还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这种心理契约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通过相互了解和试探…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工作大发展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已健全的背景下进行的,企业社会工作重点是EAP(员工援助计划),着重解决员工精神健康问题,如酗酒、吸毒、工作责任心不强等。而我国引进企业社会工作时,企业社会责任还不健全,社工入驻企业后,遇到的不仅仅是员工精神层面的问题,还会遇到许多有关员工工资、劳动时间与福利待遇等涉及劳资关系的问题,此时社工应当怎样对待?社工是否可以回避这些问题,转而解决诸如员工关系、恋爱与婚姻等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企业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如何树立青年员工的发展愿景,让员工为企业快乐地奉献职业生涯?本期策划带您走进多家五百强企业,揭秘最佳雇主如何培育员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乎员工是否具备职业精神吗?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时会将职业精神放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指标或标准去评估这个人是否具备企业需要的职业精神?就上述疑问,《职业》记者采访了柏安基业咨询总监、职业规划师及资深测评专家苏尚华先生,国内首家单身女性网创办者/CEO、玫瑰科技文化公司总裁、心理咨询师陶思璇女士知名企业人力资源实战家王峥女士。  相似文献   

10.
李黄珍 《职业》2008,(5):16-17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员工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劳动权益的维护,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也会慢慢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工资不再是员工愿意长期留在企业专心工作的唯一因素。那么企业该用什么来吸引员工呢?企业薪酬体制该如何调整和设计?薪酬的保留和激励功能如何才能保证实现?《职业》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朱飞博士,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分析与见解。  相似文献   

11.
卞文志 《职业》2009,(9):27-27
职场压力已经是一个老话题,除职场人士想方设法为自己减压之外,企业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员工减压呢?在管理上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让员工在工作或工作之余生活得愉快一些,时刻感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呢?近年来,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以下两种为员工传递“温情”送上“美味”、体贴员工的做法,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丽华 《职业》2008,(4):17-17
为什么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还会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该如何应对这种窘境?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诀窍是什么?什么才是中国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出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记者采访了万宝盛华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吴若萱女士,她认为,切实了解中国员工是在华外资企业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而切实了解自己,则是国内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范志华 《职业》2008,(12):24-26
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开支给员工医疗福利的主要提供者——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负担,美国的企业、医疗服务供应商和咨询公司等相关机构,通过不断尝试而得出的卓有成效的创新员工医疗福利实践值得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超海 《中外书摘》2010,(10):22-24
2010年的富士康可谓是多事之秋,作为在华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刚刚挺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代工企业的影响和冲击,却接连出现员工“十一连跳”的人间惨剧。从媒体、政府和富士康企业提供的资料来看,跳楼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鲜活劳动力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条极端的不归路呢?  相似文献   

15.
朱海滔 《职业》2013,(22):74-76
在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的热点话题圆桌讨论会上,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指出,现在的大学教了很多科学知识,但缺乏很多软性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很多大学毕业生缺少雇主看重的软技能。软技能的表现在现代企业员工仅拥有硬技能,不足以生存和发展。企业为更好地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期望他们的员工既有硬技能又具备软技能。成功的员工,常常将硬技能与软技能完美地统一于一身,从而脱颖而出。那么,究竟什么是软技能,它与硬技能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6.
董晨阳 《职业》2014,(34):25-27,4
随着员工流动率的增加,企业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名企更加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育,通过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倡导职业化意识,寻求职业化发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那么名企到底是如何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呢?小编为大家揭开全球四大知名企业生涯规划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著名奢侈品品牌来自于血汗工厂?企业利润肥厚却虐待员工?工作时间超长管理非人性化?使用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对待员工?……这一系列的质疑和斥责将著名奢侈品品牌古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相似文献   

18.
陆传英  慕然 《职业》2013,(16):28-29
企业在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各行各业各类型的知名企业又是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的?本文提供管理新生代员工的四条良策,并逐一盘点这些理念在制造、地产、餐饮、互联网、快消品等众多行业企业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刘鹏 《职业》2014,(19):31-31
人往高处走,出于待遇、发展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不少员工跳槽、离职。用什么牵住员工的人?用什么留住员工的心?是靠高工资还是靠严制度?山东威海一个小老板用他的办法给员工吃了“定心丸”,开店十几年,他的小店无人离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富士康可谓是多事之秋,作为在华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刚刚挺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代工企业的影响和冲击,却接连出现员工“十一连跳”的人间惨剧。从媒体、政府和富士康企业提供的资料来看,跳楼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鲜活劳动力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条极端的不归路呢?显然,相对于拥有42万多员工的富士康深圳生产基地来说,11人选择自杀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从自杀者的群体身份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