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对区域市场的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甲午战争后,随着华北地区开埠增多、铁路贯通,区域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商品市场的兴起,对华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大量的输出、农民积极参与商品市场的发育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华北地区商品市场与农民相互作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如在时间和发育程度上滞后于江南地区,区域不平衡性较强。这一段历史给今天的启示是应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竞争,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影响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是影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要与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教育观念相适应 ,离开了这个前提 ,职业技术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也必须以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作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模式,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进而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国家统计局及各地区统计局相关数据,对京津冀地区影响人力资源要素流动的经济、产业、教育、科技卫生以及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并结合国外都市圈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的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阻碍三地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一体化的原因,可以看到通过改善津冀两地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生态环境,实行三地产业错位发展,破除三地各自独立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等措施,能够实现京津冀人力资源市场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建立了外部性理论,并运用外部性理论对市场失灵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解释。西方经济学外部性经济理论的提出,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外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外部性理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运用产权手段解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具体包括:强化制度安排,解决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性;建立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污染治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赣中地区王瑶镇8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样本,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制约因素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历史传统、市场环境、社会结构对这一区域的土地流转极具影响,这一区域土地流转的基本特征是"非利润化"的"无发展型的流转"。这一地区的农民在选择经济行为时,利润第一还是道义优先的两难选择往往受制于基本的社会环境,这也是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的社会学体现。  相似文献   

7.
集市作为农村市场交易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着农民与市场及农民与政府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然而,各地的集市发展均有其独特之处,与农民的联系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皖北褚兰镇农村与晋东南韩店镇农村的集市进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地区的集市与农民之间联系的不同程度及集市的不同存在形态。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外,政府作为的不同也造成了两个地区集市的不同情况。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发挥集市的功能和作用,政府作为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体系的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的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样,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商业生态环境的支撑。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新区环境平台发展较滞后。通过分析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群落的生态环境构成及相互作用机制,阐明了商业(市场)生态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协同、整合作用,为我国高新区的商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集聚通常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却相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内。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会使地方环境问题目趋严重;在区域外。经济集聚引致了大规模的跨区域资源配置,这种跨区域的经济要素流动由于缺乏应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合,会将经济集聚的环境负效应扩散到资源流出地区,造成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现有的环境政策并不能减弱经济集聚的向心力与环境负效应,反而刺激了经济集聚,增加了集聚区域的经济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结果,经济集聚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并向区域外扩散,呈现出一种全局性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安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安排的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强化制度安排,加强政府主导型制度、市场制度及自发制度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以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河北省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须要对农产品的结构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必要的分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长农民的收入。文章针对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其发展的可行性.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发展河北农业特色产业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下农村生态恶化现状催生了农民对环境权需求的萌动,农民环境权是对消解中的桃花源复归的权源对接。在对环境权与农民环境权作景象概览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上,深度审视当前我国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以权利的应然与实然级差为视角,作出了对农民环境权本体法律化的科学预设。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建设与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本文基于农户满意角度对河北省清苑县高优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发现该合作社与国际上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在中国国情下具有生命力。故对其组织体系及管理制度予以案例分析,可供今后准备成立、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下放给林农家庭,诸多学者认为林农家庭经营的模式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林农之间的合作来予以化解,笔者对河北省部分林农样本农户的合作意愿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检验问卷信度的基础上,以林地规模和林业收入比重为标准将林农样本农户聚类为大户和小户两类,并分别对其合作意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对大户和小户产生影响的方向或程度有所不同,在推动林业合作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将大户和小户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视域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农民的制度化利益表达。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加速,导致当前农民利益表达的现状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特征。立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客观实际,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利益表达的现状,探究并预测农民利益表达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利益表达的综合机制,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但在带领农户进入市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环境不健全、合作社自身投入不足与管理不善等。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合作社自身创新生产、打造合作社品牌等。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的做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加强科研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合作社自身要走向规模化生产、统购统销,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加大农产品销售人力资本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建设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环境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个体农民在生态利益中没有明确的权利份额,也无法基于自己的单个权益决策环境事项、救济生态损害.为了使作为宪法权利的农民生态权得以落实,立法上需要具体规定农民的生态知情权、生态参与权、生态公益诉权,并通过农民环保组织引导农民生态权实现的组织化、理性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8.
六安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广阔的客源市场,便捷的交通.在调研与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六安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对六安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总结,认为“农家乐”是六安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对六安市2008~2012年休闲农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六安市休闲农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与企业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以1997—2011年河北省实际统计数据为来源,分析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现状及变动趋势。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建立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总产值比重和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人数比重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积极影响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和劳动力负担系数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消极影响因素,并在其后对以上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促进河北农民非农收入增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危机,并且治理效果欠佳,反映出国家农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不足。文章认为,大国小农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散经营的个体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使得生态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失效,农民缺乏从事生态农业的动力。分散经营的个体小农户也难以对接大国家,使国家难以有效地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导致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新时代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重塑农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