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是老年人焕发青春之源。“常留童心,常存童趣”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精神因素。对于企盼健康长寿的老年人来说,留住童心是十分必要的。拥有童心是老年人健康长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进入老龄期的人有的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活力不减,仿佛越活越年轻;有的则萎靡不振、暮气沉沉。这除了生理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原因——缺乏一颗梦幻般的童心。童心天真烂漫、纯洁无暇、无忧无虑,有理想、有追求,生气勃勃,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童心相随、青春不老。一些长寿老人一般  相似文献   

2.
承秀 《社区》2013,(32):15-15
陆游是南宋初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发表的诗词达9300余首,积存诗稿两万首。普通人大多都知道一些他的名句。但陆游不仅仅是个会写诗的大诗人。陆游除了文才,还是个军事行家,射猎武艺高强,动手能力极强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3.
陆游故居考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解放后,除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外,还出有朱东润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齐治平的《陆游传论》;欧小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著作。这些专著均对陆游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过程和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对陆游的故居,除了人们熟知的鉴湖三山外,一直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其所在。众所周知,陆游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绍兴度过,而其中又有极大部分时间住在老家。直到宋乾道三年,他才开始在绍兴鉴湖三山修建房屋(此时陆游已四十三岁)。那么他在这以前究竟住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很有弄清楚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索。陆游是绍兴人,这无庸置疑。但几乎所有研究陆游的人都依照陆游自己的说法,把他说  相似文献   

4.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陆游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诗论。在他的《渭南文集》和《老学庵笔记》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论诗之文。《剑南诗稿》中则有七十多首论诗诗,这些都是研究陆游诗学理论的重要资料。陆游源出江西诗派,但他对于江西诗派的理论不仅是继承,更有反思和突破。他提出了"诗外工夫",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是和作家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提倡加强作家的自我修养,要"养气",尤其提倡悲愤之气。陆游诗论反对雕琢,委靡之风。对扭转诗坛风气有促进作用。他的这些诗论也影响了当时的诗人和后世的诗论家。  相似文献   

6.
刘克庄与陆游杨万里诗歌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庄与陆游杨万里诗歌的继承关系张瑞君刘克庄是江湖派中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冷峻深刻,悲郁深挚,在短小的篇幅中含蕴深厚的内容。更有不少诗生动活泼,富有妙趣。刘克庄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南宋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同他向陆游、杨万里学习是分不开的。刘克庄在《刻楮集...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留给后人的佳作除了歌颂自然的诗歌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歌颂儿童,或是满怀童趣的诗歌。他对儿童、童年时代有着独特的看法及情感,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儿童的推崇,都体现出他强烈的“回归”或者“逆流”意识。他用诗歌表达“童心”,实现对人生的“反刍”。他在凝思中获取诗意的欢情,在灵视(vision)中解读大地上的悲情,而“童心”始终影响并参与了这些过程。华兹华斯式浪漫主义对儿童或“童心”的推崇旨在强调保持人的天性中能与山川大地共栖的灵动活力,且追求盎然生趣的幸福人生,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孝宗乾道六年(公元——七0年)到夔州(今四州奉节县)任通判时,曾经路过荆沙。由于换入峡的船,他在沙市和江陵逗留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当中,他除了天天用日记体写《入蜀记》外,还写了将近十首诗,几乎平均每天一首。陆游非常勤奋,曾要求自己每三天必须写一首诗。可是这十天的产量却激增了两倍。这是因为他认为旅途中有生活,源泉混混,正好写诗。他在《题肖彦毓诗卷后》中写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可见陆游是有些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9.
李贽作为晚明的思想家,他的名作《童心说》不但是文论名篇,更反映了其圣人学说的三个层面,是李贽圣人思想的集结篇,而这种学说又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标记。从此点出发,探讨《童心说》中所隐含的李贽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0.
真诚的人性与和平的生活环境对于丰子恺追求率真自然的童心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深刻的童年经验构成了他摒弃功利、标举情感的审美观.对万事无常的朦胧体悟又使他与佛教有种自然的亲近.质朴无华的童心是丰子恺追求的自然境界,仁爱超脱的佛理则是他景仰的天地境界.丰子恺的审美理想就表现为童心与佛理的契合之间.  相似文献   

11.
伍联群 《南都学坛》2007,27(6):67-70
一般认为陆游入蜀是为了实现其报国的理想,但他实际上是为求官和逐禄而来到夔州。他任职夔州通判,地位并不低微,生活也无忧虑,但却时刻充满忧愁苦闷的情绪。夔州时期的陆游也并非是慷慨激昂的志士形象。观照陆游在夔州的整个时期,他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夔州恶劣的地理环境给陆游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二是夔州落后的人文环境给陆游带来精神上的哀愁;三是政治上的斗争给陆游带来的压抑和伤感。  相似文献   

12.
李贽作为晚明的思想家,他的名作<童心说>不但是文论名篇,更反映了其圣人学说的三个层面,是李贽圣人思想的集结篇,而这种学说又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标记.从此点出发,探讨<童心说>中所隐含的李贽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3.
“童心说”的实质是真实李卓吾“童心说”的提出,首先是一种文学观,是对文学现象、文学领域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他认为只有具有童心的文学才是真文学。又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提出以“真情”求“真文”,意在“绝假纯真”,得出“真文”。可见“童心说”的实质是真实。而真实是文学与  相似文献   

14.
陆游对杜甫非常推崇,他诗中化用了大量杜甫诗,陆游是宋代诗人中使用杜甫诗典故最多的诗人。陆游精心安排对仗,他诗中的当句对和具有"时空并驭"特征的对仗,可以看作杜甫以来精心锤炼语言的传统所产生的影响。陆游的一些五七言诗也直接学习和模仿了杜甫诗。尽管如此,陆游诗总体上和杜甫诗并不相似,杜甫诗之苍茫深厚尤陆游所不能及。  相似文献   

15.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长命高产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活了八十五岁,生有六子,兼有孙子多人。在他坎坷的一生中,除了任官供职,积极从事爱国抗战,努力创作诗歌外,他还十分注意对子孙的教育,“父子更兼师友分”(《示子聿》卷26),既是严父,又是师长。在他留存至今的九千三百余首诗作中,示儿诗就有一百八十首之多,约占全诗的五十分之一,这在文学史上是少有的现象。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对于今人如何鞭策自己,如何教育后代都将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边庭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形象地描绘了祖国西陲雄奇壮丽的风光,而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爱国热情。不仅受到当时人们的关注,更受到后代人们的推崇,其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尤其崇敬岑参。本文拟就岑参对陆游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深讨边塞诗的价值。南宋孝宗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陆游以蜀州(今四川崇庆县)通判之职处理嘉州(今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陆游是否学习中晚唐诗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钱钟书先生认为陆游表面上斥责晚唐但实际上对其学习,是"违心作高论"。现试从陆游生平及南宋诗坛情况分析入手,认为陆游确实学习过晚唐诗歌,但是他所批评的"晚唐"则是有特定对象,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8.
李贽“童心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在晚明学术思想史上凸显为领军式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6世纪是李贽的世纪。他的"童心说"展现为思想理论的核心。童心是存在的深井,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人、人类的最初生命的原型表征。他在提出"童心说"之前的学术实践活动皆是导向此理论的建构,可以视为"童心说"的准备期,其后的思想理论与社会批判实践均围绕"童心说"而作多向度展开。"童心说"因而构成李贽社会批判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总纲领。而社会批判维度的实践展开成为"童心说"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0,(12):62-62
现年98岁高龄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干祖望说,他所以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童心就是要有儿童样的心理状态,生机勃勃。这是一种养神的好办法。保持童心有两点: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