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通过话语实施隐性控制,分析话语有助于了解其权力建构机制。本文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探讨了广告话语的特点、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最后以"科技以人为本"为例对深度阐释型批评话语分析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郭艳英 《新疆社会科学》2013,(4):131-134,150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发现和剖析话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将话语的意识形态属性全面揭示出来.批评话语分析者发现了社会,并通过解释话语认识社会;他们意识到话语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努力透视隐藏于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特征;他们找出了语篇与社会之间的话语秩序,通过不同的话语秩序全景反映社会;他们在解释社会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建构、改变社会.批评话语分析独特的“语言—社会”观彰显了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尤泽顺 《东南学术》2011,(5):240-248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6,(1):77-82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分析方法,它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养分,将语篇、权力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都认为语言具有多功能的系统性,对意义的选择性和社会性,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分析基础,另一方面批评话语分析为系统功能语法提供了更大的社会理论拓展空间。两者的结合表明对语言的研究重心由关注语言形式上升到关注重语言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5.
话语与当今中国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会议展示了国内外话语研究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成果.与会代表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新话语,对语言、思想、权势关系与社会变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丰富了话语对社会现实建构作用的研究,强调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6.
“话语分析”是福柯语言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对话语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福柯深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话语实践之中,分析知识与真理在权力话语中的建构过程。具体来说,福柯以话语实践的知识谱系建构来解构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的压制,并在知识谱系建构中解构主体叙事结构。福柯的主体理性主义解构在消解主体—客体二元对立、重构人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与此同时,福柯的话语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他虽然反对宏大叙事所追求的永恒规律,却在论述权力关系结构对主体性建构的过程中也承认其叙事结构中的规律,这恰恰是福柯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还是一种可以促使社会变革的社会实践。以此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对希拉里的退选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手段传播其观点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而唤起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8.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从社会结构高度讨论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利关系。它不但研究语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本文主要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探讨它的哲学渊源,并列举了批评话语的主要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它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
福柯将权力引入话语,讨论权力与话语之间的关系,其中知识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知识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话语和权力之间发挥着作用,知识是权力产生的源泉,知识体系与真理体系的可理解性被归结为话语规则.福柯的话语理论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其解构主体理论使研究者意识到在话语分析中主体性问题、社会身份问题和个性问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态度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人们思想中的想法和概念,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使人们呈现出其真实的态度,成为解释语言态度本质的重要问题.既往的语言态度研究大都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社会法,难以揭示说话人隐藏的语言态度.基于话语分析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语料,即"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话语分析、话轮中的语义语用(turn-intern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分析和话语情景互动(interactional)分析.依赖真实情景语境的"互动"研究,秉持动态的语境建构观,分析真实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能够把语言态度概念变为可评估的"实践"或"活动",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真实的语言态度;把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将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放在同一语境框架下进行阐释,能够建立语言态度与现实语言行为的有效联系,进而拓宽我国语言态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40-145
言语环境是建构戏剧话语深层意义的基石。戏剧话语具有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来自于戏剧话语建构和生成时所形成的多重对话性和特殊结构模式。戏剧话语精炼含蓄,表现在人物平常简短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话语意义。剧作家可以运用语言中的各种表达手段建构戏剧话语,并力求使简洁的人物语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戏剧话语的语境因素、特殊的多重对话性和潜台词中蕴含的言外之意是其意义建构和生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修辞学和哲学等相关的研究,寻找出新修辞学和批评话语两种语言在科研领域的研究以及思想两个方面之间的相同点,以用于引发后现代主义领域中的一些语言的科研性研究,进一步的推动语言学在其他学科中的研究和运用。期望通过这次对新修辞学科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分析,能够给读者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建构研究在话语形式、身份类型、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跨学科的趋势.社会建构理论家探讨了语言、权力与身份的关系,强调批评意识和自我身份意识的重要性.语言学家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对身份的建构作用.本文以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为例,对相关的哲学和语言学理论进行了阐释,指出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身份建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思想始终以知识—权力为主线,以知识为核心.福柯对知识社会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套颇具社会学色彩的话语分析模式.与知识社会学中其他语言学转向进路相比,福柯的话语分析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拒斥一切内在性,着眼于知识的外部空间.福柯式话语分析极大地拓展了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范围,并且创新了研究方法;但是,由于话语既有外在性又有内在性,福柯片面强调话语的外在性并把外在性和权力联系起来,忽视了话语中的情境性和行动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检视1990年代以来本土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建构性话语,能给我们提供建构的资源和创新的原则、方向.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以"文学性"为建构的逻辑起点,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形式审美与人文意蕴的关系;二是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中的民族性问题;三是审美中的超越性问题.这些建构话语丰富了文学本质的内涵.同时,这些建构中又存在语境化、价值与价值生成机制之间的倒置及忽视批评对象等不足.本文在检视这些建构性话语的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理论的重建要回到文本,在对象认知与价值评判、客体意蕴与主体感受、现实语境与历史视野之间进行视域融合,生成新的价值与体验,同时这种融合是动态的不可最后完结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定性研究视角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传统的社会研究范式相比,话语分析研究者关注的是社会实在或社会世界的建构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把行动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运用话语建构其社会世界的过程与机制当作研究对象,从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研究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按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为目的的抽象语言(abstractedlanguage),另一类是以交际为目的的连贯性语言。后者称为话语(discourse)。对话语连贯的研究就是话语分析。所谓连贯是指对话语语句意义的连接(《朗文应用语言学辞典》,1989)。解释话语连贯的主要途径有:语法、词汇衔接理论、功能分析(functionalanalysis)、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principles)、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话语结构分析(discoursestructureanalysis)、就近解释原则(principlesoflocalinterpretation)、类推原则(principleof…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露/解析被语篇自然化的话语和意识形态。评价系统则从词汇层面考察语篇所协商的态度和声音,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以评价系统为主要分析框架,对《韩国先驱报》和《中国日报》基于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发现:《韩国先驱报》采取通讯员声音基调,语篇中使用的态度资源与级差资源更多,试图通过语篇中级差资源语义值的上下调控凸显或弱化信息的聚焦,通过标题中评价资源的使用控制读者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筛选;相比之下,《中国日报》选取记者声音基调,其报道更为客观。评价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机结合为理性、客观的解读新闻话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力关系。它不仅是权力斗争的场所,而且也是权力斗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话语是在力量关系的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技巧性要素或技巧性障碍。本文通过话语的生产、分配、消费过程和互动控制两方面来阐述白宫简要新闻发布会(WHB)上话语实践的权力建构作用。美国政府和媒体通过话语实践在WHB上建构着各自渴望的权力。美国政府希望与媒体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并借助其对WHB文本的分配和解释赢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巩固对整个社会的统治权;新闻媒体,在消费主义的市场背景之下,竭尽全力从新闻发言人那里挖掘有报道价值的信息,媒体建构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以问题制造新闻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