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庭内部财产侵权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家庭成员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及在家庭中享有独立的财产利益.在对家庭财产性质进行约定、监护人管理被监护人财产、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家庭共有财产及某家庭成员故意损害其他家庭成员个人财产或家庭共有财产时,由于故意给其他家庭成员财产造成损害的,需要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以维护受损害家庭成员的财产利益.由于家庭内财产侵权的特殊性,在认定标准、处理规则及解决方式上都应特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家计、家产、家业统一于农民家族共财的财产和伦理观念中,家计独立的同族间各家户仍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和互惠关系,而分家析产后父子、兄弟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财产关系。从纵向看,分家析产是家业在父子间的代际传递;从横向看,它又是家产在兄弟间的分割。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家族共财既是一种有着浓厚伦理意味的财产观念,又是传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在分家析产过程中,家族成员的财产边界模糊不清,其话语背后的“潜规则”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每个人都想从有限的家产中分得最大的份额。分家析产也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形式,它造就了狭小的农地经营规模和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但在资源极度稀缺的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方式既是分家析产制度的结果,又使农民的家产传递跳不出分家析产的家族共财制樊篱,这是一个制度怪圈。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作为社会制度组成部分的家庭制度,主要凭借伦理道德来维系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状况如何,决不是一家一户的内部事务,它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重视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正是说明家庭伦理道德的极端重要性。一、家庭伦理道德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在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这应该说是我国家庭成员总体面貌的主流。但家庭不是世…  相似文献   

4.
由来自不同民族,尤其是文化差异较大的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其家庭生活往往面临着与单一民族家庭有许多不同的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文化的冲突与协调,这一般在家庭成员之间及与亲属的持续互动中表现出来,并对家庭的维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当冲突未能协调时,也会出现家庭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婚嫁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地区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农民的家庭保障;家庭保障的主要基础是家庭成员、土地和货币财富。由于女子婚嫁是其人身归属的转移,因此,农村婚嫁活动及其中的民间资金流动必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新  齐涛 《齐鲁学刊》2006,(6):45-52
家庭继承制度包括家产继承与身份继承两大内容。汉唐时代家庭继承制度中,上述两种继承的基本原则与精神恰相泾渭。家产继承中的“均”与身份继承中的“不均”,家产继承中的“不分嫡庶”、“不分长幼”与身份继承中的“嫡庶分明”、“长幼有序”,再加上王朝政权对家产继承与身份继承不同的行政态度,共同构成了一种互相贯通的反向制约关系。这种反向制约是中国古代小农家庭与小农经济存续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稳定延续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兰艳 《学术论坛》2005,(4):83-86
法律制度的宗旨必须以效益为价值取向,使法律朝着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家庭的本质在于它所具有的团队特征。家庭财产作为婚姻家庭这一团队生产的"集体产品",应由其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在死者名义财产中,一般都潜在着家庭成员的应有部分,所以在财产清算时,须将其显在化。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特留份制度规定的缺失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忽视了婚姻的团队本质,没有看到夫妻间人力资本的相互依赖和协作关系。这种权利配置同时还会发生外部性问题。构建特留份制度,把配偶列为特留份权利的享有者,对于家庭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有效益的。  相似文献   

8.
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调节、约束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社会化了的家庭道德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根基。因此,家庭道德社会化是家庭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两大领域的交叉课题。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如何接轨的问题。本文拟对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凝结为家庭文化观念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家庭成员熟知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待,并努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从设舍立家以来,孩童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在每个家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先先后后形成不同类型的许许多多的人民共同体——民族,由于每个民族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异,因此在以往的社会里在每个民族家庭中孩童所占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历史上孩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生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关系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一种收益,当然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且符合经济效用最大化的规律。婚姻是社会所认可的男女为了更大收益的结合。婚姻市场是让所有参与者设算自身与他人“价格”,让参与者选取各自婚姻对象的场所。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它保护家庭成员对抗不确定性,抵御外在风险。家庭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的财产保护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婚姻家庭关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取得的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购置和积累起来的财产等.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取得的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购置和积累起来的财产等.  相似文献   

13.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它具有作为家庭自身的独立性,即具有作为一个家庭所应该具有的个性,以及它所得以形成的条件,如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家庭财产及其形成的因素、家庭财产的来源和分配、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发展等等内部因素,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整体;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又与整个社会发生各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它受整个社会影响,同时也给整个社会以影响,这样,家庭这个细胞就同时又具有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特点。正是如此,相应的家庭教育也就既具有其个性特点,也具有整个时代的特点。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家庭教育则具有新的特点。研究和把握这种新特点,对于搞好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风与现代化王守恩家风俗称门风,它是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习俗,为家庭成员共守并世代传承。所谓传统家风,就是传统农业社会中宗法家族、家庭的风尚习俗,其部分内容至今仍有传承。传统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社会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今天,当我们...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制度,基于民族地区农村家庭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在缓解贫困和收入不平等中均发挥了积极但较为有限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地区间和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如此,低保家庭成员对农村低保制度给予了较高评价。在缓贫效应方面,低保待遇缩小贫困差距的作用要大于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并且,低保待遇对少数民族家庭的缓贫效果要好于民族地区汉族家庭。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总体上,低保待遇仅能使农村家庭基尼系数和人均家庭收入离散系数分别降低3.5%和3.2%;但低保待遇缩小少数民族家庭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好于汉族家庭,缩小民族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则大于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低保家庭成员的主观评价也反映出了农村低保制度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之间的人身关系,即他们之间因婚姻、出生以及收养等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二是他们之间的财产关系。对于前者,当代世界各国在法律上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而对于后者,则仅对家庭的部分成员——夫妻间的财产关系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7.
家庭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家庭物质文化生活形态和精神文化生活形态。家庭的物质文化表现为家庭的建筑、陈设、生活资料、服饰形式、饮食状况、家庭结构、种族等物质性内容。家庭的精神文化表现为家庭功能,伦理原则、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精神活动特点,以及社会关于家庭的法制。家庭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家庭与社会文化具有同质进化的紧密关系。因此社会的变革也引起家庭生活的变革。 一、家庭是社会的“文化集成” 不同时代的家庭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载体和表现。家庭文化与社会、民族、历史的文化具有趋同性。因为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物质文  相似文献   

18.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问题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价值问题,因此,不能沿用理论哲学的逻辑而应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进行考量。作为一种规范性价值,社会公正既与社会经济、人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也与一定民族和社会的文化发展状态相关联,它既体现为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评价制度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公正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范围,高线是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得其所“都比较满意”,底线是彼此“都能接受”。在现代社会,自由和平等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基本人权和基本价值,而自由和平等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社会公正就是作为自由与平等的合题,作为调节二者冲突的制度设计原则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茆永生,茆永福新疆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时空里各民族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新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中有许多难点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突破。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