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唐史家苏冕所撰《会要》一书 ,标志着会要体史书的创立 ,至今已 12 0 0周年。《会要》经后人两次续作而成《唐会要》 ,深为历代学人所重 ;且自宋迄清 ,会要体史书发展为泱泱大国 ,为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之一瑰丽园地。本文探讨有关《会要》的撰述、续作及苏冕的史识等问题 ,展示唐代史学上这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唐会要》是研究唐史,特别是研究玄宗天宝以后历史的重要典籍。由于《唐会要》在编纂及传抄的过程中,文字脱讹严重,大大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这里将发现的讹误择其要者共三十条按卷排列如次,以裨学者考证。  相似文献   

3.
在检阅四库本《唐会要》卷七十四《选部上.论选事》和中华本《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进士》时,发现二书或整段内容此有彼无,或史事时间序次歧互淆乱,或人名和官名互有出入,或文字衍脱讹误,凡此类可拾掇的问题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宋会要》被《永乐大典》依韵抄录得以存世。徐松利用修《全唐文》之机将其辑出,功不可没;缪荃孙将徐松流散到书肆的辑本购得,可谓慧眼识真。《宋会要》前后经3次整理,最终成书《宋会要辑稿》,是研究宋代社会史及辽、夏、金、元必检之书,为学界所珍重。而《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与刊印,徐、缪二公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5.
《唐会要》卷六五《秘书省·著作郎》载:贞观二十三年闰十二月置史馆于门下省,宰臣监史。白是著作罢史任。  相似文献   

6.
学术书讯     
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宋会要辑稿·刑法(上·下)本书是系统点校整理宋代大型历史文献《宋会要辑稿》的一个门类——《刑法》门,约70万字。整理者研究宋代刑法近10年,运用多种校勘方法,通过调整门类、补遗订误等,力图恢复《宋会要》刑法门的原貌。《宋会要辑稿·刑法》以年、月、日系事,综合记述  相似文献   

7.
《宋会要辑稿》是大晟府研究最为可靠的原始史料,但错误亦较繁夥。如其《乐》三之二六、二七、二八及邓洵武《诸生习乐乞行按试奏》后两道诏书中的"大观二年"当为"政和三年",《乐》三之二五、二六中的"崇宁五年"当为"大观三年",《乐》四之一中的"大观六年"当为"政和六年",《食货》四三之一二中的"宣和七年"当为"政和七年"。  相似文献   

8.
在现存宋代史籍中,《宋会要辑稿》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它的珍贵之处,除集中地、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宋代典章制度而极便观览外,还保存了大量仅见于此的原始资料。收入《全宋文》的诏令、奏议等类文字,辑于是书的即达数万篇,而他书不载者亦有近万篇,可见《辑稿》对于宋史...  相似文献   

9.
一 要想正确了解《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辑稿》)的史料价值,必须掌握宋代历朝所修《会要》的编纂、流传情况和《辑稿》成书的过程。关于这方面,汤中在《輯稿》影印之前,著有《宋会要研究》一书,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研究。 《宋会要》为宋朝的官修史书。当时朝廷于祕书省设立会要所专司其事,与国史实录院、日曆所相并列。其纂修规模之大、资料来源之广泛、直接,可以从当时祕书省为  相似文献   

10.
唐“籍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 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11.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12.
《宋会要辑稿》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迄今为止几乎还无人从研究的角度进行发掘 ,文中将史实和语言的研究相结合 ,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巨著 ,文中仅有的一些例子已足以证明它的价值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唐会要》卷七八《诸史中·节度使》(中华书局1955年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同)载:  相似文献   

14.
宋代历次所修十一种《国朝会要》,后人统称《宋会要》。它是当时封建政权,对本朝典章制度得失兴废的详备汇编,对处理各种政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时臣僚的章奏,往往援引《会要》,作为自己政见的论据。宋王应麟论《会要》的重要性说:“自昔帝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著在方册,作则垂宪。若夫国有大典,朝有大疑,于是稽以为决,操以为验。使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不待广询博考,一开卷而尽见。此会要之书,所以不可废也。”又云:“会要之书,典故尽在,所以弥缝律令之  相似文献   

15.
《宋会要》两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修本朝《会要》,共完成哪几种?明初收入《永乐大典》中的《宋会要》,底本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在对《宋会要》的研究中,尚须商讨。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汤中先生所著《宋会要研究》认为,宋代官修本朝《会要》,共有十种,即:《庆历国朝会要》、《元丰增修五朝会要》、《政和重修会要》、《乾道续四朝会要》、《乾道中兴会要》、《淳熙会要》、《嘉泰孝宗会要》、《庆元光宗会要》、《嘉泰宁宗会要》、《嘉定国朝会要》;并分别考察了每种《宋会要》的卷数、朝代、修纂  相似文献   

16.
《文馆词林》是唐中书令许敬宗等奉高宗之旨编集的一部总集,共1000卷,分类纂辑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六:“显庆三年(658年)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千卷,上之”,《玉海》卷五四据此也作了记载。唐王朝建立不久,太宗李世民就下令有计划地将前代文化遗产汇集整理,进行大规模的官方编纂,经、史、子、集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文馆词林》的编纂便是这一事业中之一项。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捉钱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捉钱制始於隋,盛於唐。《通典》35隋条云:“文帝时,尝以百寮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人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从之。”唐代此项制度,《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新唐书·食货志》等,都不乏记载。如《会要》竟用了93一整卷(以下未注出处的引文均见是卷)篇幅。唯典籍皆侧重记中央诸司,又互有异同。而本世纪先后发现的文书,如敦煌县文化馆藏地志文书、《唐光启元年本沙州伊州地志残卷》、《残沙州地志》以及吐鲁番出土的有关文书,记载地方公廨本钱,对典籍是一个补充。《兰州大学学报》一九八○年二月号载薛英  相似文献   

18.
张志和 《东方论坛》2001,(4):59-59,65
关于《事物纪原》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四库全书》所收本及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均题为“宋·高承撰”。本文通过对该书的内容作具体地考证指出 ,生活于明正统年间的阎敬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 ,谈到该书的来历并说“作者逸其姓氏不可考”。从该书引用的材料来源看 ,其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出自《宋会要》,且叙述语气亦明显是宋朝以后的人 ,该书的两次刊刻出版都在明中叶 ,由此 ,可以证明 ,该书的成书时间应在明代。  相似文献   

19.
崔融为唐代文章四友之一,在初唐文坛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两唐书均为崔融列传,但失之简略,多有讹误,如关于崔融的家世、仕宦经历等等。文章结合崔融诗文、《唐会要》及石刻文献等多种资料,以作补正。  相似文献   

20.
清人编纂的《全唐文》,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曾被俞樾誉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全唐文拾遗·序》)由于它几乎汇集了当时可以搜罗到的唐五代人的文章,自然包含着研究唐五代文学的丰富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唐五代史提供了大量有用史料,确是一部有价值的资料总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个资料“宝库”。 《全唐文》共1000卷,虽辑录了唐五代时期3042位作家各种文体的文章18488篇,但仍未能尽收唐人之文,尚有不少遗漏。因此成书不久,清人陆心源便于《唐会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