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习近平"七一讲话"从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学科的学术和学理研究的视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的内在禀赋、"两个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学理依循,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主题研究的境界.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仅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特质和特征,而且还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理依循的凝练.从两个"相结合"及其内在联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学理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主题"探索有着重要的学术的和学理的启迪.在学科和学术研究中,要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主题以及相应的思想内涵、理论创新和学术意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的努力,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有其不可或缺的创获,譬如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挑战了阶级斗争史观的唯一性,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得到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等。但讨论对唯物史观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不够彻底,意识形态因素与思想解放程度对史学方法探讨有所制约等时代局限,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来看,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打击了极端意识形态化,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获新生、恢复学术活力,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但对此前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遗产未能较好吸收。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确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具体表现在:调查研究活动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基础;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构成;调查研究规定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实启发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调查研究实践、创新调查研究理论和形成调查研究制度。  相似文献   

4.
孔子试图全面说明和解决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政治本质、国家政治制度、统治方针和方法、统治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等基本政治问题.已形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完整政治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既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时又有严重的历史局限.二者统一存在于一个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及每一主张之中.而且内容上的内在的正确主张和有价值的认识都有其局限.错误的主张中又可能包话一定的有价值的认识,这成为科学地评价孔子政治思想的难点和产生重大歧异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具体分析,对其整个思想体系和每一主张做出具体的肯定与否定,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建设需要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学科,要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科学体系。笔者从这一科学体系建立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体系的设立并提出了设想。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科学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它应反映和包含我党最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一个具有新的历史方位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实践也由此展现出多重的意义。新的理论自觉要求当代中国学者必须具有自己的学术话语权,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的中国语境问题,则要求中国的学术说中国话,将学术思想转化为现实实践,同时将现实实践提升为学术思想,从而体现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在不断回答中国的问题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一定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南,只有它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和理论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以当代中国学术体系去看待中国问题,既要认真地、合理地汲取西方的理论,又要有属于自己的"阐释原则",在深入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建构出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大众立场。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已被中国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决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论是邓小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历史地、辩证地对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是学习研究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和理沦,以及整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巨大变化和发展,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从实践中不断吸取营养,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这是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的基础。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适应时代要求,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具有独创性地发展了一素列科学理论观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大胆实践.善于总结,独立自主地探索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继李大钊之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开创之功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一是善于开风气。首先表现于他以唯物史观为钥匙,打开历史科学的殿门,解决了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其次是他的不断追求、只问攀登莫问高的学术创新精神。他的许多研究引领了当时的学术争鸣和学术繁荣。二是他重史料,尊重考据学。这一特点反映了时下学者动辄以"史观派"称谓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片面性。三是他具有"以情智交融之文笔,传古老历史神韵"的历史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楠森同志的《哲学的足迹》(以下简称《足迹》)一书。该书精心选编了黄楠森同志1978年以来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的二十九篇论文,内容有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人的理论、列宁哲学思想以及其它问题,印下了黄楠森同志近十年来哲学探索的足迹。读罢掩卷深思,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在这里,所谓“实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实;所谓“是”,就是这些事实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所谓“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此,达是因为如果仅仅停留  相似文献   

13.
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上世纪“学术中国化”的运动中,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的主张,还身体力行,做出许多可贵的探索与尝试,对他这方面成就做系统总结,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历史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研究具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正确处理好坚持、发展、创新的关系,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同志,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下,在同各种唯心史观的斗争中,很快地从进化论者转变为历史唯物论者,成为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 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大力宣传唯物史观,开创了一整套从理论到方法的历史科学思想体系,使我国历史科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他是我国历史科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发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实践之中,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魄力与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辟与顺利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一是通过科学评价毛泽东与历史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同时也内在预设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选择;二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是科学把握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设计了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干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和方法的原则性问题: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问题;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三是中国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风貌,真实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新的显学,目前研究热点和关注重心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与规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关于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规律研究还存在意识形态的痕迹,政治命题与学术命题混同,历史研究力度不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关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较研究的领域还太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新认识和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20.
学风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着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党的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学风不正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和大行其道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和坚持唯物史观,有利于人们科学地看待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有利于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歪曲和诬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