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觏十分注重生民实际经济利益,关心万民物质经济生活。他特别注意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人们衣食住各种问题。因此,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尤为丰富、精彩,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介绍和评价李觏的一系列经济主张,即他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所提出的富民利民、平土均田、薄赋轻役、重农抑商等经济思想,并阐发其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觏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结合北宋中期社会现实,在农业、财政、商业等方面分别提出平土均田、去冗抑末、理财富国、薄赋轻役、反对工商过多等经济思想主张。他的经济思想具有深刻的蕴义与进步作用,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宋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李觏的思想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调和义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到两宋时期正值理学兴起,对义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觏的经济伦理思想就显得更为可贵.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理财乃所谓义"的义利观和包含平土均田等内容的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生产关系中产生的 ,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十一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 ,并力倡功利主义 ,强调平土、均田 ,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 ,其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 ,对今天的经济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李觏(1009——1059),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也是王安石“熙宁变法”舆论上的先驱者。他对北宋社会作过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挽救赵宋王朝濒危的方案。他的政论文章,曾被人们誉为“医国之书。”他的经济思想,是我们研究北宋社会的宝贵资料。本文想从李觏在土地、赋税、财用三方面的主张来探讨他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觏管理思想主要的特征是强调群体至上,强调和谐。西方现代管理论则强调个人至上,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李觏与西方在现代管理中各自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差别比较可以发现,李觏管理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觏的民本思想是宋代最具有务实性和智慧性的典范。其"必先于教化"、"从民欲"的政治主张,通过一系列的"富民"、"惠民"、"利民"、"恤民"等经济举措,实现"与民同乐"、"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理念,直到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极其丰富、全面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觏的八卦说属于其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思想系统。概略地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气化论,关于八卦生成问题,李觏即主气化说,即气生象,象生形,与刘牧的数生象,象生形绝然对立;关于八卦之道及其运用,尤其对乾之四德的诠释也都是以气化论为基础而提出来的。二是其八卦说具有明显的务实求效的特点,这也是李觏全部思想学说的一个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觏与佛教     
李觏佛教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1.
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法”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指出李觏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倡导爱民、重民,强调官员要体察民情,要对人民合理分工;统治者应设法让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劳作,使适龄男女相亲相爱,居家双乐;在深层地剖析了人性的基础上,李觏的人口思想与其经济、政治、哲学思想及儒家伦理密不可分,善于把握住事物的联系,以此完善发展其人口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汉代思想家针对严重的土地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主张.概括地说,这类主张大体经过了从主张限田到主张恢复井田的发展过程.尽管具体主张不一,但颂扬井田制并以此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土地问题却是相同的.这类主张既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又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试图运用行政手段重建因土地兼并而被破坏的社会运行机制.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抚州地方名人李觏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近年来对李觏思想的研究文章不少,并已达到较高层次。然而对他的人才思想尚少涉及。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李觏的人才思想大体上包括育才,选才和用才三方面的内容。 一、教化成善的育才原则 李觏从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的知识和思想品德等都可由后天培养形  相似文献   

15.
简说李觏     
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觏家世考     
文章以李觏的家世为视点,通过对资溪、南城、黎川李氏家谱的分析和典籍、地方志有关记述的比照参证,说明资溪“雾农”谱具有较多的真实性,进而结论:李觏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南唐李景之裔。资溪长山是李觏的祖居地;南城麻源及建昌军郡所在地是李觏一生生活和学术活动的主要地方;黎川是李觏的寓居之所。李觏有子有孙。  相似文献   

17.
李觏一生贫而好学,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后经范仲淹等人举荐为太学直讲。他是庆历新政积极支持者,也是王安石思想的先驱。李觏于旴江书院讲学二十余年,生徒众多。旴江书院历经毁建,历时900年。李觏身后的时江书院始终祀祭李觏,并为建昌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觏的儒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他的人性论或性情论是从属于其礼论的。在李觏24岁时所作的《礼论》中,为了论证乐、刑、政是“礼之三支”,仁、义、智、信是“礼之别名”,他持性三品说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其人性论的大致倾向。但李觏的人性论有其理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些前后矛盾。在他30岁以后的思想中,为了论证圣人之道不是“以道强人”,则是“因其有而品节之”,“唯礼为能顺人情”,性善或情善的思想成为其性情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宋学中,李觏的性情论处于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这类似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文章将李觏的性情论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在理论上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带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认为:1.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2.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3.李觏有其独特的人生践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孟子思想的宋代复兴也伴随着批评的声音。李觏是宋代非孟思潮的先驱,他从历史观念、孔孟关系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批评孟子,对宋代孟子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