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聚落时期,聚落中的血缘组合大致可以分为聚落族氏与室家二级,血缘组合模式为母系血缘组织。母系血缘组织中,可能有母权存在,也可能是男性执掌其中权力。随着聚落内部组织形态逐渐复杂化,形成了聚落族氏、家族与家户的分层关系,家族成为实体性血缘组织。与之同时,父系家庭与父系家族从中脱胎而出,聚落内的父系血缘组织逐步取代了此前的母系血缘组织。男权在家族成长与发展中的膨胀,是父系血缘组织成长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动力所在。在上述历史进程中,聚落中的血缘组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处在不断强化与发展中,并最终形成了跨越聚落的更大范围的血缘组合,从而为正在形成中的文明基因打上了明确标识,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天主教在闽东地区传播,遭遇了传统地方宗族社会这一难题,在二者碰撞与冲突的过程中,双方势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互有消长,问题的焦点则是围绕着宗族成员在信仰与血缘上的复杂纠葛关系。最终天主教植根闽东宗族社会,演变为地方社会的重要组织力量之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华南学派关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有些观点与方法在清水江流域的观察中受到了某种局限,尤其在探究家族与家族的制衡关系所呈现出的地方社会建构张力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家族之间“结盟”的“拟血缘化”聚落家族对地方社会的“有序化”显得尤其突出。潘寨“永镇村中”碑展现出清末的五个姓氏“结盟”的“拟血缘化”历程,呈现出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建构“有序化”的一个案例。其间,我们发现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不仅仅是乡村的“自律”与“自觉”,在其背后还存在着国家在场的“国家权力”,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建构的背景资源,更是地方社会有秩序化的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婚姻形态发展史上到底有没有一种作为婚配关系制度社会规范的兄妹婚? 讨论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摩尔根的婚姻形态演化模式,特别是其中所谓的“血缘家族”这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一“血缘家族”这一概念是摩尔根依据对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土著民族、尤其是对其间的夏威夷岛土著人社会的判断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血婚制家族是第一个组织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道教的发展过程,在道教的组织形态,传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
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是通过维新的方式,对氏族组织进行改造,血缘宗法的原理与精神直接作为国家政治的原理与精神,将家、族的内在机制结构化、制度化为国家机制,从而形成父权、族权、政权的三权合一、三位一体以及家国同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之范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生态尤其是政治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宗法制度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元。近代国家权力的下沉,经济环境的变迁,逐渐使家族势力失去了政治话语权,但在农民的社会心理深处却始终潜伏着家族意识。当社会环境出现变化后,家族意识、血缘意识还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中。在村民选举中,乡村各方力量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利用农民的家族意识来聚集力量,争取民意,获得选票。面对家族力量对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舆论引导力度,争取从观念上帮助农民走出家族意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家族组织在结社形式上是传统的,但是家族作为组织实体却是当代的。大量关于家族组织的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未能把城乡各地在近三十年涌现的家族组织作为当代的公民自愿结社看待。本文以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组织为例,论述家族组织可以被看做当代普通的社团组织的观点,并说明家族组织归根结底是利用传统组织资源的一种当代社会的公民组织而已。此种研究对于在认识上摆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农民与公民的关系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隆回县朱家村蚊帐协会、高田村香椿营销公司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组织中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三种社会资本在促进组织成员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农村经济组织要加快社会资本积累,突破传统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局限,建立更广泛的业缘关系,逐渐从家族信任向现代商业信任转变,补充更多超出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社会资本资源,以促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称谓的特点是以血缘家族关系为本位和理想,缺点是缺乏普遍称谓.这一缺点源于三千年来支配中国社会的儒教精神的缺陷,儒教认为社会关系的理想和本质是血缘家族关系.儒教的这一缺陷决定性地阻碍了西周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导致战国后中国两千年历史停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对其进行专门的语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中的特殊语序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几种。它与先秦其它文献中的特殊语序不同之处在于:形容词性谓语前置;名词性修饰语后置于"中"后。从研究中可以发现,《诗经》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时代的语序,还处于汉语发展演变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2.
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古代伦理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有利于对亲情和人权的保护。令人遗憾的是,容隐制度被现今社会视为封建遗毒而彻底抛弃。鉴于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因此对容隐制度的评价也不应该持完全的肯定或是完全的否定。容隐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历史上传承数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其所蕴含的法律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进一步探究该制度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享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士绅视地方风俗之培育、司法审判之公正、社会秩序之维护为自己众多职责的一部分。他们身体力行,或通过圣谕宣讲的劝说方式感化乡人,使他们遵循封建礼教;或结交官府、或直接调解地方纠纷以维护封建法律的公正公平;或由他们出面、或受官方委托组织地方团练,为维护清朝陕西地方的社会秩序,保护地方社会人民的安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缓刑制度进行价值分析,能够为该制度设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评判找到标准和方向,同时对于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对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就是对缓刑如何体现刑罚价值的分析.刑罚的终极价值是正义、秩序和自由.缓刑制度通过弥补报应刑论和预防刑论的缺陷而最终实现正义、秩序和自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不足,成为影响司法独立和裁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英美国家的藐视法庭惩罚制度是较成熟的保障司法权威性的制度,在其司法体系运作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应引入这一制度,以解决因司法机关权威性不足而导致的干扰司法程序、执行难、法律白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华夷国际秩序是中原王朝在"华夷观"思想指导下,在远东范围内,以册封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一种不平等的、但保持各国独立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随中原王朝盛衰变化,时而稳定,时而涣散。步入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已是焦头烂额。而此时崛起的日本为清除其对外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对该秩序更是无比仇视。清政府虽极力维护这一秩序,但却又如何能改变它崩溃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7.
禁约是清代乡村社会为保护风水、山林资源、生态环境和公益设施而公同议定的带有强制性规范内容的民间自治规约。从禁约合同的议定来看,乡村公共秩序的形成主要是在宗族、乡绅、地保、文会、乡约、会社等地方权威人物或组织的倡首下,由血缘和地缘范围内的民众公同讨论、集体协商后,通过特定仪式以成文的形式公之于众。合村或合族公议的禁约规条涉及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信仰、生产、生态、公益、治安等公共秩序的诸多方面。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主要有赖于民众的力量对违禁者实施精神或物质性的惩罚,必要时借助于官府的权威,从而在官民互动中达致一种结构上的均衡。以禁约合同为代表的自治性规约与私人契约、国家律例共同绘制出一幅清代基层社会法律秩序的整体图景,对当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无论从其组织运作机制还是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金融问题 ,亦或对国际货币新体系的重建等方面 ,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尤其对目前处于无政府状态中的货币制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瞬息万变的 2 1世纪 ,对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最敏感、最关键一环中的金融自由化 ,还沿用老办法 ,充当旧角色的IMF ,还能发挥其作为国际组织应发挥的作用吗 ?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叙事学有关原理,在李渔小说代表作<十二楼>中可以发现其"倒叙--正叙"的叙述途径,这一叙述途径不仅存在于全文结构上,而且也存在于小规模层次上.这一叙述途径的形成,有话本结构的影响,也有戏剧叙事手法的影响,后者突出了李渔小说的创作特色,使他的小说表现出情节集中、富于节奏感、视角多变、情节曲折意外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鸡西市从50年代至今,坚持不懈,取得了显著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