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启蒙: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10,(5):179-185
"启蒙"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实践,包含着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设计、知识分子对启蒙客体的认知及其转变、身为启蒙主体的知识分子自我反思、启蒙的公共领域建构等内容。"五四"时期以来,"启蒙"由知识分子双重向度的文学想象,逐步向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话语实践转化。网络对当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启蒙实践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9,(10):183-187
新写实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遭遇启蒙尴尬与困境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庸俗价值观影响逐渐庸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人文理念与庸俗价值观激烈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还在苦苦挣扎与坚守的知识分子形象。新写实作家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实现了对自身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观照,在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既有着作家对自身启蒙理想已经难以维系的尴尬处境的解嘲,也有着对自身放弃人文情怀而日趋世俗化的选择的辩解。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国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困境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的小说在批判教会的同时肯定了基督教的社会价值,他的观点反映了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他们既从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向度反对基督教,又肯定了基督教教义的合理性内容,并用以建构新的社会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启蒙、救亡与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东岳论丛》2011,32(5):108-113
启蒙与救亡是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建构的重要驱动力。启蒙意识的确立是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登上中国社会及文化变革舞台,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带来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走向了争取新的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的道路。救亡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过程中既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又成为建构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它促成了知识分子精神内涵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启蒙与救亡的双向运动,共同培育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理论的研究视域经历了一个从观念意义上的价值阐释到社会结构层面的阶层分析的转换过程。在观念论视域中,为寻找知识分子启蒙时代的精神传统,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和自身条件进行了阐释;随着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知识分子理论研究转向社会结构研究,从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圈子等方面分析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这一研究视域的转换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西启蒙主义异质性的整体比较以及对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者独特的价值选择与相关文本的阐释,试图对中国现代启蒙精神作一文化心理层面的剖析,力争从中探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及心理内涵、社会角色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陈占彪 《学术研究》2006,(10):114-118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动,使知识分子向来清晰的批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从此,知识分子在被边缘化的同时,又作出重建知识分子权威的努力,这体现在批判精神的再度崛起上。然而,学院化的生存环境使得知识分子从过去“为政治而学术”的老路走向“为学术而学术”的新途,这使得知识分子的批评功能有所退化。与此同时,在日益严重的专业化和市场社会中,实利的价值考量和反权威的后现代倾向给知识分子的公共言说资格和效力增添了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舒芜的“回归五四”之路既是独特的个案,也是一部分知识分子道路的缩影。新时期以来,舒芜通过鲁迅研究,重提反封建斗争的艰巨性和个性解放的特殊价值;通过周作人研究,强调知识分子的自主精神;通过反思文革,掂出知识分子的奴性与异化问题等等,每一波反思都紧扣五四所未完成的启蒙主题。“舒芜的觉醒”不仅是他个人的觉醒,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群体觉醒;舒芜的曲折道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涅粲之路,它充分昭示了:五四所开辟的以自由、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启蒙传统的巨大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杜玉梅 《东岳论丛》2006,27(5):193-194
“狂人”是第一个有现代人格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启蒙形象。“小林”是当代知识分子反启蒙形象的代表。二者表现出迥异的文化定位与自我认同。在张扬个性同群体意识的冲突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与尴尬悖谬,由此演绎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百年变革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命运和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10.
晚年丁玲高扬"反封建"启蒙旗帜,积极肯定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启蒙价值,视文学为"战斗的武器",大力倡导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在向"五四"启蒙文学传统的回归中,建构起了其启蒙主义的文学观。这一文学观的形成,是丁玲一以贯之的"个性思想"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呈现出了丁玲晚年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道两家在其著作中以比喻象征的手段展现了各自的精神居处与家园,表现了一种饶有情味也颇值关注的家园意识。先秦儒家以礼义道德为精神家园,先秦道家以“道德”自然为精神家园,他们在思想世界中所构建和设计的精神家园虽然面貌迥异,但却体现出同样的终极追求,同样的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混乱的时世中构筑供人安顿精神之所的共同梦想,带有此时期所特有的文化气象,其中由现实居处到精神家园的巧妙引申,背后也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之传统的影响。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在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中间不乏与之共鸣或同调者。  相似文献   

12.
马吉芬 《北方论丛》2011,(1):125-128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导致人们对科学世界的崇拜,遗失了作为科学世界之基础的生活世界,人类精神找不到栖息的家园。现象学的继任者海德格尔则以为,人们将共在的世界误认为家园,孤独个体构建的独在的世界才是人们所要寻找的精神家园。阿伦特开启了世界的政治生存向度,赋予行动以世界性,明确指出,人们生活的家园是政治世界,行动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了现象学"世界"与"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义乌侨商与中国小商品城——关于"义乌侨商"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乌是世界最大小商品城,也是一个新型的"侨乡",每天在义乌的侨商成千上万.近二十年来,他们与义乌市场共同成长,为义乌小商品走出去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长期国际贸易关系的华侨华人为例,揭示华侨华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我省市场大省建设和对外贸易的独特作用,以期打造良好商业环境,利用和发挥好我省侨务资源的独特优势,为促进我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林布族居住在尼泊尔东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民族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一个族群。由于历史上印度高种姓阶层不断迁徙到林布族人居住的地方,林布族人被迫抵押肥沃的土地,甚至离开原住地外出谋生。挣到钱的林布族人回到家乡,不仅赎回质押的土地,还开始从事其他贸易,取代往日的头人成了地方精英。林布族人对种姓制度的认识表明了他们具有民族主义情结,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又让林布族文化逐渐与印度文化趋同。林布族妇女的权力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接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三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既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相似之处,也有课程设置、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相异之处。本文在对上述相似点和相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家庭方面的教育、优化道德方面的教育、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优化课程实施的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homeowners and renters were impa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 We build from the hypothesis that homeownership provides people a sense of stability which decrea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feel stressed as a result of financial hardship. Our study tests whether owning a home affected either the degree to which lower-income households experienced financial hardship o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perceived they were financially stressed. Using a sample of lower-income borrowers who obtained affordable mortgages through the Community Advantage Program (CAP) and a comparison panel of renters, 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a portfolio performance standpoint, CAP loans have performed relatively well. Our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finds that, although both renters and owners experienced similar levels of financial hardship, the homeowners were less psychologically stressed overall and reported feeling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苏惠芳 《阴山学刊》2010,(4):122-126
2004年11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一架从包头直飞上海的客机距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发生空难。部分遇难者家属不满东航公司提出的赔偿标准,历经波折在美国提起诉讼,继而又转回国内。"11.21"包头空难的遇难者家属在不能得到满意的赔偿情况下,和律师团达成风险代理协议,从而减轻了家属们的诉讼负担。这给我们以启示,应更多地了解外面的法律制度,借鉴以完善我国的立法之外,还要利用外国司法资源为我国受害者提供救济。  相似文献   

18.
Why is individual success so strongly affected by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We argue that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ffects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one's romantic partner, thereby partially determining one's own social capital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Censored-inflat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using data from the NEtherlands Longitudinal Lifecourse Study (NELLS) and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BHPS) confirm these relationships, while cross-lagged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causal in nature. The strong tendency for people to have a romantic partner that reflects their socioeconomic origin shows how far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ental home stretches and why it does so.  相似文献   

19.
林平乔 《学术探索》2009,(5):131-137
第三代诗人虽然不曾对道家文化作过专门的研究,也不曾树起"复兴道家"的旗帜,但道家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潜隐而又深刻的,他们对道家的价值观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接受与认同,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本真的执着、对虚静的沉溺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is well documented, it is typically examined at only one point in time. What happens if mothers acquire more education after the birth of their children: do they alter their parenting practices? Panel data models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ECLS-K indicate that changes in mother’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parental school involvement, having books in the home, and participating in non-academic family activities, but not with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Although post-natal maternal education does not change all aspects of parenting, our finding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cultural mobilit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xtent of socio-cultural mobility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