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关中枪声》是以真实历史资料为背景,所表现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既有下层民众,又有当时活跃在陕西的军政人物。《关中枪声》从创作到拍摄完成都采用现实性叙事原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在影像文本的现实性叙事建构中,充分展现陕西的地域风情,凸显人文关怀,刻画人物命运,并从对悲剧美的重塑中观照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2.
纪德君 《探求》2015,(6):91-96
明清以来,广府文学对广府地区的文化风情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书写,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创作倾向。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广府文学涉笔地域风情,可以营造一种真实可感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启动故事情节,增强文学叙事的现场感与新奇性,有效地映衬人物的情感心理或个性风采,凸显作品的历史色彩、个性魅力乃至民族风格。就认识价值而言,广府文学对广府风情的摹绘,无疑也有助于今人更具体地了解广府地区的风俗民情,为当今的广府文化研究与传承等提供鲜活可感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一典型情节的概括,是为典型性格的创造与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的。我们称《呐喊》《徬徨》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史诗,并不是说,这两本小说集,逼真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生活的一切细节真实,因为《呐喊》和《彷徨》,在小说形式里,是短剑,而非长篇巨制。就鲁迅的创作风格来看,他的小说也不以细致的工笔画见  相似文献   

4.
乔以钢  张斌 《求是学刊》2016,(6):106-113
刘云若成名作《春风回梦记》中以"倡优/士子"的关系模式塑造了类似传统名妓与名士的角色,但在这些人物身上同时又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名妓/名士文化内涵演变乃至趋于衰败的信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悲剧与"三角恋爱"的现代故事模式并不完全对位。作品结局隐现了一夫多妻制的末路,但不足以弥补"三角关系"中爱情本位的缺失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客体位置。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体现了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相似文献   

5.
李桂奎 《求是学刊》2005,32(1):109-113
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叙事时间机制不仅来源于人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所操持的"天运"、"气运"等思维方式,而且还受到了"百"以及其约数"108"等神秘数字的定向影响.这种构架在史学基础之上的时间机制蕴含着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从而使得小说文本内部散发出充满空幻感和梦幻感的人文气息.同时,这种时间机制所固有的循环意识还为古代小说营造了天造地设的圆转结构,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丑平 《阅江学刊》2010,(6):99-103
岁时节日以其多样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其中江南节日因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成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叙事场景。明清小说中的江南节日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画船相连的水乡特色;诗酒风流与风花雪月的享乐风气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与较高的消费意识。在叙事功能上,江南节日为小说中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具有特殊情调的环境氛围和叙事场景,通过促成人物性格的变化或作为重要的叙述线索推动了故事的进程。一部分节日也因其节俗的原始意义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7.
《青岛画报》2022,(2):86-87
2021年,以《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为代表的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的出现,打破了许多观众对"主旋律"作品的固有印象,并成功引发年轻观众的共情与共鸣.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勇担时代使命,这些剧集真实再现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真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在创新历史人物典型塑造、拓展审美广度深度方面取得了新...  相似文献   

8.
王萍 《社科纵横》2014,(9):133-137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既有对传统小说的民间话语叙述的继承,又融入了现代小说元素的艺术创造,对历史、人物、时代、事件等给予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呈现出历史与虚构并置的叙事艺术形式,尤其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与《丰乳肥臀》,更是凸显了这种艺术构思,传达出莫言的审美认知和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4,(8):135-138
《翻身记事》是梁斌文革期间创作的关于解放区土改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平民英雄形象,颠覆了彼时文学作品中英雄必需高大完美的叙事模式;采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以漫画式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三个生动的地主形象,为革命的暴力性找寻到道德伦理的合法性;重视人物心理刻画与散文笔法的运用,跳出了主流阶级斗争叙事的窠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梁斌冒着"越轨"的政治与人身风险,以前瞻性的审美实践突破了文革已然僵化的叙事模式,为新时期文学审美的更新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丽娜 《学术交流》2012,(2):146-150
比较文学领域的类型学研究,既适用于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也适用于有所接触的文学现象,只要文学现象存在共通点与契合点,便可能蕴含深层次的文化动因。朝鲜许筠所著的汉文小说《南宫先生传》与中国唐传奇《杜子春》及"杜子春故事"系列小说在题材、故事模式、叙事特征上均呈现类同化特征。《南宫先生传》与"杜子春故事"同为历史修炼题材,讲凡人离奇遇仙修炼。中国和朝鲜的修炼小说情节呈现出类似的三大步骤,小说中修炼人形象实为"仙才之难得"等仙道观念的承载者,中朝修炼小说均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两国作者极力运用想象、虚构和夸张,创造出神奇怪谲的道教世界。《南宫先生传》受到以《杜子春》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小说的影响,同时又濡染朝鲜民族的文学特色与许筠个人的宗教修养及创作趣味。《南宫先生传》与中国"杜子春"故事模式的类型学阐释,验证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类型因此构成。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4):112-119
"箱笼"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器具。其出现,一般缘于叙事话语"再现"生活真实的需要。由于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码(如服饰、陪嫁、内闱等)大多涉及"箱笼",故其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情节场面中出镜尤为频繁。在《金瓶梅》一书中,"箱笼"不仅是"再现"古代女子生活常态的普通物象,也不止作为满足叙事现场真实感的道具存在,而是同人物的生命轨迹紧密关联,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有机结合,在观照女性命运、构造情节场面、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金瓶梅》女性书写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物象"。  相似文献   

12.
周山丹 《探求》2006,(2):75-7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作家通过多种书写策略,在小说叙事中展开了对神圣历史的游戏与调侃,这是一种十分有意味的戏仿叙事。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是对历史戏仿的典型作品,小说运用滑稽反讽的手法展开对历史宏大叙事的戏仿。本文试图通过对《故乡相处流传》的解读,分析戏仿叙事的写作特色极其背后的美学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慧敏 《学术交流》2013,(2):183-186
对萨满文化中"跳神"场景的描述成为现代东北作家群小说中的一种叙事常态,并始终缠绕着两种叙事态度和叙事策略:一方面,将"跳神"场景作为东北独特地域文化的一种表征,在对"跳神"场景的细节放大中掺杂了个体的文化记忆、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和区域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将"跳神"行为作为复杂历史语境中的一个社会事件和文化场域,在其中隐藏了国家意识形态诉求、个体精神指向、文化身份认同、文化运作机制和文学社会功效等隐性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林进 《日本研究》2008,(1):85-88
日本当代作家丝山秋子的小说《在海浪上等待》具有深刻的主题。这篇小说不仅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更进一步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关系的新变化。个人无法与他人实现真诚交流,却让人工智能的电脑保存真实的自我。小说表现了人类在电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说]《何向东的奔跑》苟子2020年第二期小说用充满浓厚地域色彩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带有几分荒诞和惊悚的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古老的悬念手法在小说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吸引读者朝着谜底"奔跑"。出于结构和主题的双重需要,作者设置了"改水田为鱼塘"之冲突的叙事线索。自然流畅的叙述中隐隐透出批判的锋芒,若绵里藏针,小说由此而深刻,这部作品也由此而获得了尊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在精神与叙事笔法上,均与《春秋》存在谱系上的渊源关系,源于说话的章回小说,亦不例外。它的以事见义的叙事目的、决断去取的叙事伦理、直书其事的叙事法则以及尚简用晦的审美追求,均来自于对《春秋》的自觉继承。小说家以《春秋》为法,组织叙事;小说批评家以《春秋》为断,判分高下。被历代奉为经的《春秋》,是操纵章回小说叙事的内在规则,是掌控小说话语的范导性原则,也是深含于中国各类叙事文体中的元叙事。只有认识《春秋》这一元叙事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破译出章回小说所隐含的叙事密码,解析出它内蕴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11,27(4):51-54
《机电局长的一天》和《无畏》都是"文革"后期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小说,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工农业战线上从全面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社会现实,由于政治对作家的选择不同,两位作家在"文革"结束前后的政治与文学境遇也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心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纪德君 《求是学刊》2015,(1):130-135
清末,伴随报业的兴起,报载小说风起云涌。受报刊这种新媒介的制约与影响,小说叙事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为,报载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报纸的新闻特性,诸如小说叙事的时效性与纪实性、政论倾向、新异趣尚、地域意识等,因而与古代小说相比,报载小说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时代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徐文培  李增 《学术交流》2012,(3):148-151
"侵入式"叙事手法和"自传"成分为《五号屠场》注入了一定的真实性,主人公因罹患时间痉挛症而具有超越时空的能力,在地球和外星之间进行的时间旅行赋予小说文本极大的虚幻色彩。虚幻和现实的交错展现为小说构筑了多维度和开放式的叙事结构。现实性和虚幻性为小说分别搭建的外围框架和内部结构为小说增加了叙事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主题。  相似文献   

20.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3,(7):131-134
文革历史是王松小说创作的酵母。他以独特的个体经验为依托,生动地再现了文革的日常生活空间;他通过知识分子与天才儿童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描摹出荒谬年代人性蜕变的轨迹,向后来者揭示出文革形成的内在人性动因秉承难能可贵的反思意识,他以悲剧、喜剧、传奇等多元化的审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文革书写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