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兵、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出版《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涵盖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工具书,由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陈绚教授担任主编,全国26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名专业人员参与撰写,系统、科学地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完整的知识和概念体系。《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正文分13个部分,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伦理与法、新闻传播业务、传播媒介经济学、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件、新闻传播界人物、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决定我们大家想知道什么的?新闻工作者为什么只报道某些事实而不是另外一些?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一书给了明确的答复。《做新闻初版于1978年,是塔奇曼在对新闻和新闻传播本体进行了10年研究之后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做新闻》一书把新闻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关键阶段。《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期间共产党兴办的重要报刊,在办报的过程中传播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的进程,促使延安时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高潮。《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桥梁、渠道作用,为党的新闻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在1999年以后以高工专为主的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的,升格以后很多院校设置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但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从课程设置、培养机制以及专业化教学等方面着手解决,建构《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的运行框架,促进这些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学习典范 ,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也应该成为新闻从业者学习的典范 ,因为它处处都闪耀着史家力求再现历史真实的人性光芒。司马迁所开创的“太史公笔法”“寓论断于序事” ,这与今天我们从事新闻工作所提倡的“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用事实说话”原则不谋而合 ,也正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在《史记》中最应汲取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近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权威学术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尹韵公博士 ,应邀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作了两场有关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学术报告 ,该学院有关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新闻系教师以及有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中 ,针对大家关心的当前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有关焦点、热点话题 ,尹韵公作了精彩的阐述。他透露 ,2 1世纪初中国新闻传媒发展前景展望 ,本世纪初国际传媒战略格局研究 ,美国媒体与美国政府的关系 ,世界华文报纸研究 ,网络媒体发展研究等 ,是当前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前沿课…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界 ,《搜神记》一直被视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实际上 ,这部书收录的乃是魏晋时期大量的社会新闻 ,而不是带有虚构性质的小说。干宝是本着“实录”的态度来辑录《搜神记》的 ,而且很讲究时效性、时新性和消遣性 ,这正是社会新闻的特点。只是由于受手抄书籍这种传播手段的限制 ,这些社会新闻虽然做到了采访上的“当时” ,但却无法在传播上做到即时  相似文献   

8.
媒介的竞争核心说到底是内容资源的竞争,新闻平民化传播是广播媒介争取受众,赢得竞争的有效举措,是一项改革创新。在新闻实践中,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倾力打造民生服务类节目《新闻110》,提出了广播新闻平民化的途径和方法:在传播形态上,注重平民视角切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强调与受众平等交流;在传播内容上,关注民生,为民众解疑释惑、排难解忧;在传播方式上,搭建与受众双向传播,互动参与平台,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相似文献   

9.
由新闻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撰写的《世界新闻传播史》一书,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就是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就新闻传播的本质而言,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传播者与受众对信息选择指向的契合性。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就是要充分表现出新闻信息中的人性光辉和时代超越。新闻美的人性光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新闻人物的至爱情怀,一种是新闻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深刻人性给观众带来的启迪。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在充分表现人性的光辉的同时,还要充分表现时代的超越,即前瞻性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凭藉对新闻客观性所做的百科全书式考察而成为研究该命题的必要理论参照。在中国,新闻客观性一方面经历着策略化仪式化为新闻文化的常态性内涵的过程,另一方面则面对着公共新闻、公民新闻运动,以及传播新技术的个性化新闻生产与传播等新的业界动向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2000年至2011年所刊载的759篇学术论文,从研究者、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阐述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对策与建议。这对于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动态及其进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同时也对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等具有编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然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这里所指的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传播。它既包括对新近变动的事实传播,也包括对已经变动、正在变动、即将变动的事实传播。而新闻传播在这里是指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见1987年《新闻研究资料》第37辑,第121页)  相似文献   

14.
袁殊主编的《文艺新闻》是在中国现代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份小型报纸。袁殊有意识地将《文艺新闻》作为一种新型新闻理论的尝试,该报广泛报道左翼文化界的活动,积极反映进步文化思想。该报形式上栏目众多,编排紧凑,版面活泼。在通联方面注重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常常通过二次传播的方式,扩大和延伸报纸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年轻学者张昆继《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后,又推出了一部新作《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该书以其丰富翔实的材料,稳妥公允的论述,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新闻传播观念变迁、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国新...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比研究对象和结论更为重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与2000-2009年十年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探寻两国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方面有待加强,且在数据的精确性和研究的规范性上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新闻传播史研究可分为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三个层次。多维、立体的新闻传播史应是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的统一。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事业史、制度史的关注大大超越了对思想史的关注,导致整个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分布极为不均,事业史、制度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而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近期,张昆先生的新著《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导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堪称是填补新闻传播史研究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传播学究竟该遵循怎样的研究取向与学科发展路径?何为新闻传播学术的真正内涵?面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一个学者该有怎样的观照与思考?对于这些直击学科根本的命题,董天策教授在其新著《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以下简称《问题与学理》)中做出了富有学理的回答。《问题与学理》收录作者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是我们民族的故事。《桃花扇》凝聚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桃花扇》传播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堪称是中国历史剧的典范。《桃花扇》还渗透着家国文化的因子。这种家国文化中的去国之悲也形成为浓重的文化心理,根植于国人的内心深处。《桃花扇》还打上消费文化的印记,传奇《桃花扇》记述的晚明的故事,同时记述晚明的时尚生活。《桃花扇》描述的是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桃花扇》艺术是南京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0.
姜复宁 《中华魂》2021,(3):18-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业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阐发,这种对传播实践的关注和对新闻理论的抉发,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恩格斯17岁开始向报刊投稿,马克思大学毕业后便参与《莱茵报》的创办工作,而他们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更是在二人的革命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直到10年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