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诤 《社区》2008,(3):1-1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生活费用增长很快,尤其是食品和服务费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2006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人均仅880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他们的收入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部分老人选择了到中小城市生活,大部分是回故乡老家去“异地养老”。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退休后到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投奔子女安享天伦之乐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人们疯狂地涌进大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与之成正比的是,城市的房价也一直在节节高升,且爬得比收入更快。中国房价随之成为各方讨伐的“罪魁祸首”。中国房价真的有罪否?合理价位到底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城市病及大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阶段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中国大部分城镇人口 ,而且是现代工业的载体。然而在城市发展中 ,人们对发展大城市往往存在顾虑 ,甚至存在大城市等同于城市病的误解。在详细分析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为例: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的具有“点一轴一圈”空间结构特征的大城市旅游圈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大城市旅游圈具有依存性、开放性、区域性、层次性和空间性等特点;由共生效应、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共同作用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以武汉为实证,提出武汉旅游圈的构建思路,探讨了大城市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与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特别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人口涌向个别大城市,出现了“超城市化”的趋向,形成了畸形发展的特大城市。在这些大城市中,产生了诸如住宅紧张、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龙堂 《南都学坛》2002,22(2):31-36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仍然坚持以大城市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还未形成。长沙撤围前的“立三路线”时期,毛泽东仍未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从长沙撤围开始,毛泽东真正实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古月 《社区》2010,(28):13-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一些大城市以推倒重来为主要方式展开了“城市更新运动”,但人们很陕发现,老城市的风貌和韵味、传统社区里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随着“拆旧”而消失。此后,城市更新的理念中加进了“邻里复兴”:以小规模的改造与整治为主。更加注重社区居民自发.自愿的参与,更加注重社区既有风貌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和“推力”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推拉”因素之中有一部分制度性因素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歧视造成的“推力”过大、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导致“拉力”过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我们提出两条思路,一方面,城乡户籍限制的放开是根本途径,但先决条件是解决大城市“拉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9.
《故乡》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百读不厌。小说中那“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和“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猹,还有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鲜明的印象能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正是因为《故乡》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中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故乡的面目,照出故乡人的形象。《故乡》全文突出一个“变”,故乡在变,故乡的人也在变。这“变”使故乡的过去与现在、人物的过去与…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发展:上海、东京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东京两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考察两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异同 ,并总结和借鉴东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经验 ,为促进上海的人口与发展、早日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 ,上海、东京两大城市的人口动态 ,已不适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城市在两国的中心地位 ,也已出现相对下降趋势 ;而且上海与东京之间尚存在“发达城市”与“发展中城市”的明显差距。为了实现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 ,借鉴东京人口与发展的经验 ,上海的人口与发展战略及政策 ,应该考虑逐步实现由重对外(人口入迁 )控制向重内部 (人口分布 )开发、由重以控制人口入迁防止人口压力向重以促进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拓展人口容量消解人口压力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任晓秋  周纯义 《社区》2011,(25):28-29
“四点半课堂”是指各社区出于对16:00左右就已放学的小学生安全健康考虑而提供的免费学习、娱乐场所,是一种学后托管服务体系。宁波市江东区早在1998年5月就已经开始了“四点半课堂”学后托管服务,并且得到迅速发展。此后,武汉市和深圳市也相继推出“四点半学校”。无疑,“四点半课堂”的推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安定的有效举措。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四点半课堂”在武汉、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发展较快,而在欠发达地区及中小城市少有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16年11月2日,《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北京市社区治理”研讨会,这是我校学报编辑部策划的“超大城市治理与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的第1期。  相似文献   

13.
科研动态     
国际政治系王沪宁副教授负责的全国7.5社科重点项目——“全国大城市政权结构与功能分析”,于今年暑假期间由政治学教研室十多位教师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分赴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国大城市政权结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坚持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城市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打造特色是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继“啃老族”、“月光族”之后,职场出现新群体:“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低,怀揣着梦想,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生活、奋斗着……“蚁族”的大量涌现,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邵欣 《21世纪》2010,(1):58-59
从电视剧《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潜伏》中的“翠平”,再到主演话剧舞台上的《杜拉拉升职记》,姚晨终于心满意足地演起了现代白领一族。其实,早在一年前与话剧同名的畅销书已经出版,并且在北京、上海等外企集中的大城市中流行至今。  相似文献   

17.
前言“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方针。控制大城市,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其中,控制人口规模,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规模是关键。解放三十二年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上升缓慢,比重很低。解放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职业模特儿,月收入上万元,拥有五彩斑斓、光环四射的事业。但谁也想不到,她竞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与事业,选择到大山深处,到市郊当一位毫不起眼的“农妇”,专门种地卖野菜! 人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曾被赞为“天生就是模特料”的“大美人”,能够经受得住烈日的暴晒、世俗的眼光吗?她又是如何将大山里那片寂寞的野菜地,变成属于自己的T型舞台的呢?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月夜》历来被学界看作是诗人向妻子表达思念的深情之作。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阐释此诗,从诗中的“叙述视角”、“居处意象”、“身体语言”等方面寻微探幽,挖掘出潜藏在文本中的男性主义立场。该诗是诗人转换叙述视角后表达隐忍欲望的一首类“闺怨”诗。  相似文献   

20.
汉代人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他们热爱故乡的山川草木与风土人情。富贵后他们会荣归故里,终老后希望回到故乡,安葬于故乡。汉人以赋颂赞家乡的山川、草木、物产、风俗,以杂传记述本地的名人佚事及地理风俗,以诗文抒发对故乡及亲朋的思念。他们还推荐乡人,模仿乡人的创作,以富有地域特色的文体进行创作,促进了地方文学创作的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