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恩格斯的典型原则,历来就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在一些不同的理解中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把人物的典型性格做为人物的全部性格来理解,以致产生些不良后果。为了使我国文坛多出现些不朽的艺术典型,我不揣冒昧地对此提出一管之见,未免班门弄斧,如果能成为引玉之砖,便如愿以偿。一由于把人物的典型性格做为人物的全部性格来理解,塑造典型则力求面面俱到,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全面提纯和升华。把世间一切好的性格品质都集中在好的“典型”身上,就不能不雕成“高、大、全”的神像;把世间一切坏的性格品质都集中在坏的“典型”身上,就不能不塑成彻头彻尾的鬼胎;把这做为艺术创作的普遍原则,就不能不陷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恐怕没有谁比武松更受人民群众喜爱,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了。人民群众对武松的特殊喜爱,武松故事在“市井街巷”的广为流传,必然地引起了历代评论者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武松性格,探讨这一形象的意义,研究武松形象塑造的艺术技巧。然而遗憾的是,象对《水浒传》另外几个主要人物的研究一样,人们对武松的研究,也都忽略了他的性格是有发展的这一特点(林冲、杨志等除外)。这不能不是《水浒传》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点。其实,就人物性格刻画而言,与以前的叙事性作品比,《水浒传》里的许多人物不止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越老越糊涂”,“越老越古怪”,看来老人的性格和中、青年相比,的确有一些变化。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又说,青少年“戒之在斗”,中年“戒之在色”,老年“戒之在得”,都说明了老年人性格与青壮年时期有所不同。至于是不是“越老越糊涂”,“越老越古怪”,当然是不一定的。老年人的性格对人际关系有很大影响。人总是要老的,老年人也总是要同中年人、青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在其文本中展开了两种矛盾对立的文化语境,这两种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历史转型时期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该作品独特的反讽式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为文本结构的反讽特征、人物性格的反讽特征以及语言形式的反讽特征。这种反讽式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了百感难言的情感张力和丰富的审美文化内蕴,其历史的真实性在今天的现实境遇中仍然具有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无疑受到肖洛霍夫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别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而是从题材选择到主题开掘,从人物关系设置到性格塑造,从艺术形式选取到技巧运用,直至作品的整体风貌,周立波都有意识地借鉴了肖洛霍夫。但借鉴并不等于模仿,在借鉴的同时,周立波根据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了独立的创造,从而使自己成为“中国的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7.
论角色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色性格是个体在履行角色时,表现于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符合角色规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角色现象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重要内容.角色性格的理论内容包括:角色性格的基本结构、角色性格与角色行为的关系、角色性格与基本性格的关系、角色性格的形成过程以及角色性格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缺少了角色性格的角色理论便没有灵魂和核心,也使得整个角色理论难成系统.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 《唐都学刊》2011,27(2):98-101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再加工而塑造的艺术人物形象。其原型是科举制度废除前的清朝最末一届举人牛兆濂,但朱先生并不等同于牛兆濂。关于"鏊子"说,是小说中的朱先生面对白鹿原上"农民运动"被残酷镇压的一个比喻,是对农民运动中的某些过火行为及运动被镇压后地主阶级的残酷报复所发的感慨。作品人物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表态,是作品中的人物以他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作出的表述,不是作者的是非标准和意义判断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茅盾创作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在一些论述中探讨过茅盾艺术风格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文学运动、文学风尚、社会思潮以及他个人的思想(社会的、艺术的)、生活环境、文学渊源、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打算着重研究茅盾的性格与他的创作风格的关系,这对探讨他的创作特色或许有所裨益。如何解释人的性格、个性以及艺术风格、个性,这些问题学术界仍在探讨中,我只是依据个人的看法来谈谈茅盾的性格与创作风格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我把性格解释为人以习惯方式表达对客体事物的态度及自己言行的特点,把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方面,并不包括组成个性的人的气质、能力等因素。至于风格,不是把它理解为体现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中诸因素凝成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而是把它看作由  相似文献   

10.
刘世文 《阅江学刊》2015,(2):114-120
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之威,新媒体艺术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态。与新媒体艺术实践的活跃相比,新媒体艺术批评显得滞后和不尽如人意,亟需建立一套有效或恰当的新媒体艺术批评机制。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阐述其内涵及相互关联。新媒体艺术批评需要建立在"五要素"即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的基础上,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的变化和新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中、小城市和农村下层贫苦劳动人民,特别是手艺人、工匠、侍女、妓女等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幸,以及这些人物为摆脱贫困和痛苦而进行的挣扎和反抗,是水上勉平生作品中的一个永久性的主题。作者以自己扎实的生活基础、深刻的社会观察力、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审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社会最有效、最迅速、最丰富多样也最大众化的一种传播媒介 ,最富有审美创造的再现能力和表现能力。语言艺术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者审美的整合 ,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人物对话语言对影视审美意象的建构、本色语言对个性化影视形象和文化涵蕴的建构 ,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时空 ;语言艺术的审美意象与影视影像审美整合呈现出多维视角和审美冲击力。  相似文献   

13.
艺术真实与真实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勤毅 《学习与探索》2008,6(1):188-192
艺术真实,不仅仅是个定义和概念,更是个开放状态的母系统.其中不同艺术种类所构成的彼此区剐、相互交叉的横向子系统与不同层次艺术真实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纵向子系统,共同组成了纵横交织、不断运动的网状结构.从横向看,艺术真实分成五大侧面,作品类型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从纵向看,艺术真实应该是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可分生活的真实境、作家的真实情、作品的真实性、受众的真实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邓杰 《阅江学刊》2011,3(5):129-135
象征是超越现实提升影像艺术品质的重要途径。象征的本质是对物象原型进行主观化的建构而形成的具有某种指向性的"联想的整体",以达到发现和表述世界意义的目的,从而形成具有符号意义的价值影像。象征的原型也许是很日常化的,但因此会更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影响象征的因素最主要是传统文化心理,突破艺术家自身的感觉防卫系统,构建开放式的思维结构是提升象征品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从《围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文学作品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因而必然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或以主体自我创造的表现为中心。那么,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传达的方式上就往往能窥见作者艺术创造的审美追求及作品的审美品格。本文拟就《围城》人物形象的创造与艺术传达的方式及作者的学识、人格、气质、精神境界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揭示钱钟书艺术创造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李含 《日本学刊》2005,(3):130-143
日本文化的原型存在于日本古代神话和历史叙述当中,因此有必要从神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日本文化的性格进行研究。本文从对《古事记》的有关记述的分析入手,通过与西方思想的比较,对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共同体主义的“场”的伦理以及母性社会原理等性格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照和把握 ,与此直接对应的表现形式是文学的整体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又是由具体的文学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 ,因此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形式的形式 ,是文学的二度形式 ,而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由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的双重的二元对立结构。认识文学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二元对立结构 ,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解读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姝丽 《学术交流》2012,(2):134-137
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格局也随之发生转变。网络这一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的传输媒介及其强大的交互特性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信息的不同需求,为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的多元文化交流营造着和谐氛围与有利契机,提供了自由快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优质信息共享及多元主体相互联动和多元文化的双向建构。网络"虚拟"的信息传输空间将原有的体态、表情、语调等直接交流方式转变为富有艺术色彩的字符、代码、图谱等网络交际语言,可间接、有效地避免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提高商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营销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过这样的意见,认为不要人为地表现性格的单一性,要按照生活本来的复杂面貌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来,作家在塑造他的人物时也不要把“好人写得完全的好,坏人写得完全的坏”。这里实际说的是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要做到这点,大概就要象歌德说的那样,“艺术家应是自然的奴隶与自然的主宰两者的统一”。这些有关艺术真实规律的意见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应该说是仍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如果谁违反了艺术真实规律,那么在他的创作面前将是荆棘满地,作家往往是捉襟见肘,他笔下的形象也不可能生辉,不可能感人。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发生后,报道运用媒体设计的方法与多种修辞手段,从故事叙事模式、话语结构与话语策略上,赋予自杀行动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国家共同价值和民族危机的认同,以便动员民众、共同御侮。媒体对自杀社会意义的赋予,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这种建构是当时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体现了自杀行动者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循环关系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