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禁卫武官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武官制之分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秦及汉初,虽然官僚制度中已有现实的文官与武官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与武官分化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分文、武,以“文武”一词指代文武百官(包括开府文武僚佐)习见于史。武官系统中,以保卫皇帝、皇宫及京师为职能的禁卫武官尤为重要,“禁卫”(或“警卫”)一词于魏晋南北朝历史中颇为常见,即指对皇帝或皇宫的保卫。  相似文献   

2.
恩荫又称门荫、恩补、世赏、任子等 ,恩荫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朝廷按照权贵的政治地位授给其子孙亲戚官职的一种优惠制度 ,外戚是最主要的受惠群体之一。我们通过对宋代外戚恩荫制度的探讨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更深刻地认识宋代的选举制度和宫掖外戚制度。但遗憾的是 ,截止目前史学界尚不见一篇专门讨论宋代外戚恩荫制度的论文发表 ,而仅在有关专著的个别篇章中对之略有论及 1。笔者不揣浅陋 ,试对之作一些浅论 ,冀补宋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之断栈。  一、外戚荫补的定例和特恩例宋代的外戚又称戚里、国戚、外姻、近戚 ,是指三后 (太皇太后、皇…  相似文献   

3.
都保制为洪武十三年前明代乡村基层行政组织之一,是理解明初基层行政组织的关键.明洪武年间的都保制,乃是承袭宋元乡村基层组织旧制,广泛存在于南宋旧地的南方地区,同时北方部分地区亦有所设置,文献记载多简略为"都"而非"都保".洪武十四年的里甲制,既非承元,亦非返宋,而是明代的制度创新.现有洪武十三年前明代乡村基层组织的论述,多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文官制度形成时期 ,西方各国确立了“政治中立”这一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后来成为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官体制的信条 ,各国普遍将“政治中立”原则作为公务员义务的重要内容写入公务员法中。  追本溯源 ,“政治中立”植根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和两党 (或多党 )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 ,是在反对和改革“政党分赃制”的过程中确立的。早期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一个严重问题 ,即执政党更迭 ,内阁变迁而引起的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进退和执政党上台后公开进行肥缺分赃 ,造成了行政人员的低效率和官员…  相似文献   

5.
恩荫,又称作门荫、任子、荫子、恩补、荫补等,作为选举制度的一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享有的一项制度化的特权。恩荫制度初起于两汉,延绵至清末,“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关于宋代的恩荫制度,国内尚未见专文论述。日本宋史专家梅原郁先生在日本京都大学一九八○年的《东方学报》  相似文献   

6.
明代赎刑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赎刑或赎罪,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统治阶级规定犯人可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它由来已久,《尚书·尧典》有“金作赎刑”的记载。《吕刑》中规定,墨刑“其罚百锾”,劓刑“其罚惟倍”,大辟“其罚千锾”。《国语·齐语》载管仲“制重罪赎以犀甲,轻罪赎以(?)盾”。秦时广泛适用赎耐、赎黥、赎迁等规定。汉承秦制,亦允许以钱赎罪。魏、晋、南北朝至隋,赎刑逐渐形成制度。唐初实行“明德慎刑”政策,赎罪进一步法律化,经宋、元至明代,赎罪的规定更为详尽。《明史·刑法志》称明代“赎法比历代特详”。本文拟就明代的赎刑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新王朝的统治,重视立法工作。洪武三十  相似文献   

7.
五燕禁卫武官制度与前、后赵相似 ,仍以继承西晋禁卫武官制度为主 ,其主体是领军、护军、左右卫将军 ,又有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将军及诸校尉 ,有类似晋制的殿中 (上 )将军。领军制度仍是五燕禁卫武官制度的核心 ,禁卫长官领军将军、中领军在五燕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燕还有类似汉代制度的郎中令和郎将 ,后燕有类似晋台之中卫将军及类似汉赵亲御郎之侍御郎、类似后赵之龙腾、类似前秦四禁将军的左、右禁将军。五燕禁卫武官制度承袭之前其它十六国政权如前、后赵和前秦的可能性更大 ,各国制度之间则具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明代因袭元制,对手工业工匠实行匠籍制度。清初明令废除匠籍制度,实是一大改革,这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兹据史料对清代匠籍制度废除经过作一考述,以供研究清史者参考。有人认为:“清初继承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征之史籍记载,并不尽然。这个问题得先从明制谈起,明代匠籍制度是封建国家束缚手工业者人身自由的枷锁,它表现为手工业者对封建国家政治上的人身依附和经济上的被奴役状态。当时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他们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洪武二年,明政府下令:“凡军、民、医、匠、阴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概况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官选任制度则产生于西方的文官考任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握考选诠叙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①1929年10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根据《考试法》的规定,文官考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职候选人的考试,应考人主要是全国和地方各级民意机构代表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0.
文官谪迁是我国古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用中,它的表现形式和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其政治影响也极为广泛。本文试就明代史实对此略作探讨。一“谪,罚也”。罚罪曰谪。所谓文官谪迁是指朝廷对在职文官实行的惩罚性迁调。惩罚性是文官滴迁的基本属性。衡量官员迁调是否属于谪迁,需要结合有关事由和“仕途行情”,具体考察那迁调是否含有惩罚(包括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错罚、乱罚)意味。据此,我以为明代文官谪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的迁调:1、降级左迁。也叫贬降、降调,将官员从原职位迁调到较低级的职位。比如,永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