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明的得以行世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的精神与思想底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基础与精神支撑,只有确立了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世界观与文化精神,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深层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的探寻,首先应对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范式,从而完成对生态文明深层文化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社会科学的观点,范式转换的存在与完成,是一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由马克思本人创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形态或原生态,后来被斯大林创立的"教科书哲学"所湮没,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的中青年哲学学者群所恢复与弘扬.目前在范式转换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范式转换成就是通过对"教科书哲学"、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以及经济哲学自身已经形成的范式创新共识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以来,频频爆发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对待自然的方式,重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选择和建设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以整体论思想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取向,以非线性思维为方法,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文化。相对于传统工业文化观,它是一种新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文化支撑,它将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义论》开创了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正义论》作为政治哲学的范式具有三层意蕴:首先,它确定了当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即直面现代性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次,它变革了传统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最后,它厘定了政治哲学与道德学的界限,使政治哲学的独特作用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在批判性阐释中实现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伦常规范属性是由私人想象与私人道德相互叠加而生,它挽结私人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而成公共伦理规范,并在规范性阐释中实现伦理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美学符码属性是由身体的感觉与心灵的外延交互而生,它调和私己性体验与共通性情感而成公共感知,并在调节性阐释中实现审美公共空间意义的建构。三类不同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阐释,本质上是对人与人性不同面相的生产与阐释,其最终目的在于探索一种通向未来的“可能的人”与“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的困难与制度范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的困难与制度功效损失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困难来自制度功效的损失,这不仅是由于制度统计与制度实施存在一定的“时空差”,也是制度安排与制度实施的“坐标错位”及制度信号的“乱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制度范式的构建,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制度范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思维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80年代经济哲学的兴起,目前国内学者对经济哲学的学说众说纷纭。从经济学的哲学传统———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学史中的研究范式的转换,通过对经济命题的完整阐述和科学推理,证明经济学发展的客观逻辑性,使之符合逻辑发展进程。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思想史中的各种研究纲领和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式作为学术研究的分析工具,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必然涉及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概念、原则、模式、基本的理论框架、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统一。在进行法制现代化研究时,要构建和运用历史哲学研究范式。历史哲学研究范式以社会进化论为本体论,强调法律理性主义,具有法律发展的历史感,适合法制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从一般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所具有的普遍性品格,深刻揭示了信息科学和哲学对当代科学和哲学所具有的根本范式革命的非凡意义和价值.信息范式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和双重演化的维度上建立了全新的存在论、认识论、演化论、全息论、时空观、价值观、社会发展观、生产实践观,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导致了“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科学变革趋势,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具有公认成就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是一种范式.文章以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和成熟的教科书为主要样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观上的先验性来自其实践范畴的本体预设和承托,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认识不足,形成了"实践范式"下以"科学"为表象的种种理论扩张和困境.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出多远,在谨慎地反省、回溯其双重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建安文学之读者接受史过程,不难发现历代读者接受三曹诗歌所形成的接受范式,即“以道德伦理评诗”、“以史证诗”、“以感悟言诗”、“以章句解诗”,这几乎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甚为常见的范式。这一中国式批评范式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受众的文化心态有密切联系。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尊崇权威的心理定势,乃这种文化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逐渐建立以来,学者们先后建构了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三种基本范式。第一种是以赵纪彬、杨荣国等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对子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第二种是以任继愈、肖萐父、李锦全等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板块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由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等若干板块构成的体系。第三种是以冯契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基于对历史上不同哲学问题的争论、解答而形成的三大螺旋式圆圈结构。螺旋式圆圈结构范式揭示了中国哲学史展开过程中构成哲学发展环节的范畴、命题、论争,因而成为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中国哲学史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再造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而政府再造范式的研究则是这一议题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梳理有关政府改革方面的文献,发现不同的政府改革理论存在本质关联,可将它们归入以界定为\  相似文献   


14.
西方译学三种范式与译者的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不仅是科学成就的模式,同时又为研究活动制定指导原则。西方译学就经历了从古典译学范式到近现代语言学范式再到当代译学文化整合范式的演变和变迁。通过对西方译学不同范式下译者身份的考察发现,不同范式下译者的身份迥异。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西方译学三种范式的历史演进中其地位也经历了由蒙蔽到彰显的过程。我们认为在翻译研究与批评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消费伦理研究的困境在于其"范式危机",因之,实现消费伦理研究的创新与突破,需要研究范式的高度自觉,需要保持消费伦理研究的理想范式、问题范式和实践范式等三重范式之间的必要紧张和有机整合。唯此,才能厘清消费的道德本质,破除消费迷思,找到实现消费伦理模式的时代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包括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 ,而其中农村城市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一些制度因素 ,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人类学对于"仪式"的研究,从早期的"神话—仪式"学派,到后来的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再到象征主义学派,将仪式研究从原来视野相对狭窄的宗教神话领域逐步扩展到更为宏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此过程中,西方人类学仪式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知识谱系,完成了西方人类学仪式研究范式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8.
庐山面目:论研究视野和模式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释学观点看来,理解总是以理解者的视野为前提,但"阐释循环"的要义并非证明理解难免循环或主观。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及其历史、文学和文化?中国研究应该采取怎样合适的视野和模式?二十多年前,柯文曾提出在美国的中国研究中,应该有"中国中心"的观念,但直到目前,美国的汉学研究并没有以"中国为中心",却更多受西方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影响,而且也没有重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讨论几个具体例证指出,随着中国近来的变化发展,学术交往和互动的机会迅速增加,我们早该打破"内"与"外"的隔阂,抛弃"社会科学模式"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西方)"理论复杂性"的自傲,融合中西学术最优秀的成果,努力奠定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范式在中国教育学界的理论旅行,生成了三种不同的语境.本文基于文本阐释学的"过度诠释"概念,指出了解读教育研究范式的合法性理路,分析了库恩意义上的范式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揭示出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论内涵.笔者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语境下,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换是不存在的,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转换则是可能的 ,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范式"的意义理解和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群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 ,其背景是 1 9世纪末形成的文化危机。近代市民文化形成的最集中体现是近代话语范式的转变 ,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在近代市民文化运动的不断高涨中 ,市民群体的文化领导权基本确立 ,但同时又有较大的局限性。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们分析近代市民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