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淑敏是当代文坛上实力与个性并重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深深镌刻上了她人生经历的烙印,无论是最初的戍边,还是后来的从医,她从始至终怀有一颗对世事的"医者仁心",所以问世的作品都受到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扬。在戍守昆仑的军旅生涯中,毕淑敏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是孤独而又丰富的,完成了关于"人性"的书写;在悬壶济世的医者生涯中,凭借着医生沉着冷静的头脑和治病救人的"仁心",毕淑敏完成了关于"医者"的书写;在救赎灵魂的心理医生的生涯中,毕淑敏又通过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对生命自始至终的不懈关怀完成了关于"心理"的书写。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毕淑敏以作家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表现出的一颗"医者仁心",以及她所赋予我们的审视当今社会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作家有三种,一种是凭才气写作,一种是靠知识写作,还有一种是依生命写作.张炜显然属于后一种.在他近年的小说创作中,尤其是写过《秋天的思索》和《秋天的愤怒》后,他似乎更专注于对生命、自然的意义的寻求.这种寻求包融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作家思考的结果,愤激的结果,它是中国农民从未有过的一种新的觉醒,是农民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初步丰裕而要求精神上的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蜕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的很多小说写到了死亡,她对生命具有强烈的悲悯之情。她能冷静地体察人的生理器官及其变化,能维妙维肖地摹塑人物由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而引起的感觉世界的波动与平静,使读者真切地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本文从毕淑敏对死亡的认识、军人之死、普通人的死、生与死的深思四个方面论述了毕淑敏小说对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心理医生,近年来毕淑敏尤以散文誉满海内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散文具有一种女性作家难能可贵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作品传达出作者对人类生命存在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把握与终极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最新散文集<心灵眼睛>,来透视作家心理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题:对生命的礼赞,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心灵的拷阿.展示散文家毕淑敏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类关怀"意识的作家。因而,本论文试图从其作品《虹》来谈作者在两性关系中追求生命美的终极价值观,进而表达他对其所处时代自然美与理性美的理念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林白<万物花开>与毕淑敏<女工>虽然题材类似,但却呈现了巨大的美感差异.<万物花开>是表现自我的,是生命自我的自由体验,"万物花开"是物我合一的生命自由象征.林白是生命型作家;<女工>工是表现"她们"的,是对底层不幸的现实书写,是理性自我的普遍性伦理关怀,毕淑敏是理性型作家.她们的心理习惯分属于生命的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世界之中,她们各自依据自己的心理习惯呈现自己的文学风格.各自具有自己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把这两部作品并置起来.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和这两位作家.  相似文献   

9.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视心灵:揭示痛苦与展现隐私的暧昧立场;伦理难题:医学一社会学一文学的彼此纠缠。对毕淑敏创作的深度分析,也同时揭示出当代文学如何追求精神高度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 ,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 ,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者》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 ,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追求 ,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11.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当代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该作品将深刻的史诗性、哲理性融入其创作的艺术境界,尤其透过人物命运的描写,深刻反思了在特殊年代的人们生命被异化的悲剧及其成因,深刻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二战结束后,太宰治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相继发表了《维庸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太宰治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命的感悟等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虚无感、罪意识和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13.
《拯救乳房》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前不久出的新书,首印12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早在毕淑敏的新书公布书名的时候,就引起了评论界和文学界的哗然。《拯救乳房》由于惹眼的题目而让人们联想到了近年来文学界的“一片叫喊”。由于题材和毕淑敏身份的特殊性,《拯救乳房》成为了国内首部心理治疗小说。  相似文献   

14.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在其早期作品《昆仑殇》中,创造了凄冷悲壮与征服后的豪情相互辉映的高原意境,直面了生与死、使命荣誉与生命尊严的矛盾与搏击,在悲冷凝重的意境中拷问过于理想化的悲壮的英雄意识,给人们、给社会留下了严肃、深邃又绵长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受戒》是其代表作。在这个充满桃源理想的乌托邦水乡世界里,他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出发,体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8.
平时我非常爱读毕淑敏的作品。但不知怎的,六年前读她的《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只一笑而过,并没有刻下多深的印象。近日,偶尔又翻到她的这篇作品,一读再读,竟然产生了无限的感慨。美文《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文章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者讲述的是自己和小侄女一起玩一种叫“医院”的电脑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如何让一位医生爬上医院院长的宝座。毕淑敏在成为作家之前曾做过二十多年的医生,曾经医好许多人的病。但是无论她的医术有多高,却始终见不到升迁。为此在游允中,读高中的小侄女教训她:“光埋头看病可不行,那只能提高技术一项的得分。升…  相似文献   

19.
《耶稣之死》是茅盾1942年在桂林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之一,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作为为人生的艺术理念的实践者,茅盾一生执著于对民族、国家、革命等宏大命题的叙述,倾向于从基督教原典话语中寻找救世理想和新生动力,寻找个体和民族摆脱苦难的途径。茅盾有意摒弃了基督教的原罪文化意识,代之以强烈的社会文化批判理性,采取隐喻策略宣泄着内心的悲愤情绪和向死而生的反抗意志。这种故意的误读,是中国作家面对民族国家命运多舛、社会现实混乱不堪、个体生命无处从容安居的困局时所作出的一种文学观乃至世界观上的自为选择,体现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深沉的民族情感和激切的批判情怀。  相似文献   

20.
自90年代以来,山东文坛赫然出现了丁文方的名字,从中篇小说《清真寺里救亲人》到《不速之客》等,再从长篇小说《左宝贵》到《凤箫上的刀痕》,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便由一名大学校长、教授转换成一名作家。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迅速而且充满令人惊诧的神奇色彩。其实就我对丁教授的认识,从他的为人与为文、学品与学问上可以看出,这一转换是他人生的一种必然,是他发自内心世界的生命需要,是他丰富的人生积淀的自然渲泄,是作家童年理想的体现与升华。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凤箫上的刀痕》集中地表现了作家浓烈的艺术情憬和强烈的艺术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