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黄湘莲 《云梦学刊》2008,29(2):63-65
科学精神是公民文化的基本要素,时公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它能强化公民的理性意识,能内化为公民的批判与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许多价值.如宽客、理解、民主、开放、合作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倡和促进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对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勇 《理论界》2006,3(9):210-211
本文分析了西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学根基和思想根源,研究了其文化语境问题。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首先在西方展开有其自身的科学根基和思想根源,与西方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徐道丰 《理论界》2007,(10):36-3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民科学素质是第一国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必须依靠全体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以全国人民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基础。本文围绕着力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这一主题,从意义、问题及对策措施等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内容,而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严肃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都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探索和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科学素质这一概念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揭示出它从一个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理念发展成全球化行动纲领的演变过程."科学素质"概念在美国产生有着具体的历史背景,它作为一个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理念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内涵,这些关于科学素质概念的界定(包括美国的"2061计划")主要是指"学生的科学素质"或完成中学阶段学习后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概念,不同国家和组织、各国学者关于它的界定是不完全相同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历史和社会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正在起草中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宗旨在于为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科学素质画一条底线,<基准>按照<纲要>要求,将努力体现"以能力为科学素质核心"的意图.<基准>内容的选择原则是:与老百姓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当前社会发展最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据此,<基准>最终选择了物质与能量、环境与生态、生命与健康、个体与社会、信息与交往、认识与方法六个领域,并就如何呈现"四科"(即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与"两能力"(即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及如何与监测评估相衔接等方面作出了较为周密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技史教育不仅有百年传承历史,而且覆盖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教育方式和理念紧密融合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定位于使学生理解科技知识、科学探索和科技事业的本质,为强化公民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技素养服务.这种教育成为美国科技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公民科技素养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学校教育中科技史教学内容的欠缺有较大的关系.因而,美国科技史教育的经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公民科学精神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8.
科学传播理论主张用"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理念来理解科学,以更好地实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有效传播。科学传播借重网络媒介,拓展自身研究视界,既可行又有着现实的必要性。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优势和科学传播理论倡导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9.
科学出版物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生产建设和文献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真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出版物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待科学出版物,使科学出版物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加强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对于科学出版物"保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高瞻远瞩地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不能忽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入,传统科学观面临诸多困境,实践科学观应运而生。实践科学观是一种理解科学的新途径:它认为科学具有活动性、主体间性、语境性和异质性。从原来的理论优位转变为实践优位,以作为文化和实践的科学取代了作为知识的科学。科学观的这些新进展必然要影响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青岛市农民的科技素质总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农民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但并不深入;虽能意识到科技的作用,却缺乏主动获取的精神;强烈的科技需求和狭窄的科技获取渠道矛盾突出;掌握和应用科技的能力不强等。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理念、农村科技推广、收入等是影响农民科技素质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应通过变革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人文氛围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编辑学这门既古老又新颖的学科迅速崛起,中国的编辑学专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调研中国编辑学发展及编辑学教育的现状,并分析目前编辑学发展及编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编辑学面临的发展瓶颈是编辑学教育存在着与各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现象,使得编辑学研究失去了立足点。这也是编辑学理论发展极其缓慢和导致培养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专业编辑学的概念,需要进行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专业编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编辑学应该与自然和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紧密结合,而且要将各学科专业教育贯穿于编辑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及终生的编辑工作中,这样的编辑学教育模式才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数字化时代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依附于编辑工作主体专业的编辑学才能长盛不衰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形成的途径理解肤浅,对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认识片面。科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通过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而发展生产、变革社会,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二是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直接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和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全方位普及科学,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来塑造和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以及相对于社会的经济文化而言,政治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历史,中国政治学的命运与现实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科学,中国政治学已经从"伪科学"发展成为一门拥有独特的概念、方法、公理和逻辑的独立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中国政治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政治发展规律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一种职业,中国政治学已经拥有一支数量不小的专业研究和教学队伍;作为一种事业,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对推进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瞻望未来,中国政治学将成为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伪科学的一个重要界限--对应原理与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伦 《河北学刊》2002,22(3):25-29
伪科学经常以激烈鼓吹“突破”和“创新”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它们鼓吹的是一种完全抛弃科学遗产、与以前的人类知识完全割裂的所谓“创新”。伪科学是以“突破”和“创新”为名,来逃避与科学与逻辑与常识的接轨和对话。应该有一些原则或规则,来把科学创新与伪科学的所谓“创新”相区别。玻尔提出的“对应原理”就具有这种性质,它为科学创新提出了一种制约性的要求,使得能够把科学同伪科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以“四教三式”为核心的乡建思想具有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既是其乡建思想的宗旨,也是其手段、方法与目的。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乡建思想内容的科学性、乡建方法的科学性、科学的实践观与提倡“科学简单化”,其民主性主要体现为民主是乡建思想的重要宗旨以及他提出的“第五自由”与强调“民治”的重要性等方面。科学性与民主性是晏阳初乡建思想能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理工科高校具有理工科专业资源优势,其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应当是通晓法律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高校应该在尊重法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法学与学校优势理工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应该体现法学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当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借鉴理工科实验室教学经验,创新法学实验教学模式,关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邮电大学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法学人才培养凸显信息法学特色,在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理工科高校特色法学教育还存在如何在有限的大学四年中予以合理安排与协调人文、社科、理工等各类课程,以及当前师资大多数缺乏复合型学科背景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